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四辑 > 

天后与赤湾天后宫

来源:周保民发布时间:2013-04-24

五千年步入神坛的唯一女性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沉淀着许多人类文化的精粹。这其中,先祖为我们塑造了许多神灵,搭起了精神的神坛,而这些神坛上的神灵们几乎都是凭着人类的想像而孕育的,真正从真实的人被人们推上神坛的只有三位:一个是我们读书人的祖宗--孔圣人,另一个是中国人最敬重的忠义代表--关老爷,还有一位就是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步入神坛的唯一女性--天后。

天后,原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地是福建莆田湄洲。

天后出生时正值天下大乱,唐朝刚刚灭亡,宋朝刚刚建立,天下群雄纷争,尤其地处海疆的福建更是四分五裂,战火纷飞,老百姓过不上一天的安稳日子。传说中,天后是天上的妙行玉女,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下凡人间。

天后的父亲林惟悫其时任都辽检之职,这个职位有点同现在的海关关长相似,专司闽海缉捕走私茶、盐。林惟悫为什么给天后取名"林默"?这里面也有说头。

据说林惟悫的妻子王氏分娩时,左邻右舍都见到湄洲岛上空出现一道红光,直射入林府内室,光辉夺目;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滚动。人们正惊疑间,又闻到从林府内散出阵阵氤氲香气。就在这时,王氏在内室生下一个女婴。奇怪的是,这个女婴自出世到满月,不啼不哭一声。因此,林惟悫夫妇给她取名单字一个"默"。后来长大了,人们见她长得十分天真可爱,便都亲昵地叫她默娘。

天后一生只度过了短暂的二十八个春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九日天后羽化。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天后终生行善济人,矢志不嫁。她通晓天文气象,熟悉驾舟操舵,水性娴熟,为乡亲排难解忧,引导人们避凶趋吉;她精通医术,治病救人,专心慈善事业。

天后羽化后,天后的事迹在民间开始广为流传,人们把天后作为平安的象征。天后的事迹传到朝庭后,帝王们为顺应百姓祈求安定的愿望,也大力推崇对天后的祭祀。

历史上,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开始到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69年)为止,天后受历代皇帝褒封二十六次,封号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

沿海最大的天后宫庙

赤湾天后宫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拥有99门的天后宫庙,也是深港地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为新安八景之首。追溯当时的规模,我们可以从《宝安县志》的记载中窥见一斑:有屋大小一百间,里面有许多大小不同的佛像,计有山门、牌楼、日月池、石桥、钟楼、鼓楼、前殿、正殿、后殿、左右偏殿、厢房、长廊、碑亭、角亭等建筑20余处,加上附属建筑、庙产及祀田,占地达900余亩,其殿宇巍峨宏伟,庙貌气象万千。

天后行祠,海滨皆有,但为什么当时要在赤湾这个地方建沿海最大的天后宫庙呢?这就得要先说一说明史。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靠明教得的天下,明教除了吸收传统的道教、佛教成份之外,也吸收了基督教的成份,明教供奉了两位神灵:一位叫摩尼(波斯神),另一位就是耶稣。当时中国的老百姓对这俩位外国的神知之甚少,所以又称明教为魔教。

由于朱元璋在夺取天下之初对外域就有所了解,所以在他夺取天下之后有了对外通商的意识,他在位时便开始用中国的茶叶到西域去换马匹,并且由此开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最早的对外开放。

到了明永乐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了我国海上的"丝绸之路",而赤湾天后宫则是这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

永乐五年,郑和第二次出使西洋,出了珠江口在赤湾前的海域"适遇狂飚,祷神求庇,遂得全安,归奏上,奉旨差官致祭"。(《勅封天后志》载)。当时郑和许下大愿,惹能平安回朝将在此修建天下最大的天后庙。

郑和第二次出使西洋平安归来是永乐七年。第二年,郑和的副帅张源出使暹罗(现泰国),行前到赤湾天后庙奉旨祭祀,平安归来后亲自率人重修天后庙。

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在已重修的赤湾天后庙立下《天妃灵应之记》的碑文,碑文详细记载了天妃灵应的故事和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与经过。《天后志》亦生动地记载了郑和在今深圳南山的赤湾海域遇险,天妃显灵救郑和的故事。

作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赤湾天后庙不仅成为沿海最大的天后庙,而且朝廷颁文:凡朝廷使臣出使东南亚各国,经过这里时必定停船祭祀。他们行前要举行隆重的典礼,祈祷天后庇佑。使船安全返回,又要到此"辞沙",答谢天后的庇佑。"辞沙"是用太牢来祭祀,太牢的祭品是牛、羊、猪,将此三牲去肉留皮,用草填充,摆祭于海边的沙滩上,祭祀完毕,将三牲沉入海中。当时中国出海的运输船、商船、水师船、海盗船、民船以及外国来华的贡船、商船等凡出入经过珠江口时也要到此朝拜。

洪武之梦与妈祖受封

天后,俗称妈祖。历代皇帝对妈祖共有二十六次加封。明洪武,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妈祖加封为"昭孝纯正灵应孚济圣妃",追问起前因后果与赤湾天后宫不无关系。

话说自称"淮右布衣"的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然而朱元璋感到坐在屁股下面的那张龙椅仍不十分稳定,觉也睡得不是特别的安稳。为何,因为此时南方尤其是两广依然属于残元的疆土。

这可不是一般的疆土啊!当时与广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占全国对外贸易区域的64%,时人谈及广东,称:"海外真腊、占城、流求诸国蕃泊岁至,象犀、珠玑金、贝、名金、宝布,诸凡现奇珍异之物宝于中州者,咸萃于是",赤湾港和广州港口则成了"蕃泊凑集之所,宝货丛聚,实为外府……海人山兽之奇,龙珠犀贝之异莫不充储于内府,畜玩于上林,其来者视昔有加焉,而珍货之盛亦信于前志之所书者。"更有甚者,当时国家的财政支柱为盐税,宋史有载:"今日财赋,鬻海之利居其半"。作为产盐之地,东莞(含今深圳、香港)、新会、海阳、归善、海丰等地盐场众多。广东道凭借盐课收入和外海贸易,充当了元朝廷的后盾,不断向风雨飘摇的元朝中央政府输血。

于是,朱元璋在龙椅上坐了仅仅一个月便发兵舟师由海道直取广东。两个月后,"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征南将军廖永忠帅舟师浩浩荡荡开进广州府辖的东莞县赤湾港,何真率众迎接大军,并陪同征南将军到赤湾天后宫烧香还愿,感谢天后神灵的一路保佑。而此时的朱元璋依然忧心忡忡:溟海吞吐百粤,崩波鼓舞,状若崩雪;倘若海神发怒,帆毁樯欹,舟师尽覆没,那就使得美梦只能化为瞬息间破灭的泡影。

忧危积心的朱元璋在朝阳殿里做了一个颇为奇怪的梦:"一臣幞头象简,一白髯老者随之,山呼舞蹈,称臣东莞城隍,老者县中钵孟土地,谨奏陛下:'东莞岁中致祭无祀,一次不敷,乞敕有司,递年祭三次,庶幽魂得以均沾'……"这使得朱元璋龙颜大悦,兴师动众地召礼部议,后是敕封东莞县城隍为显佑伯,派遣鸿胪寺署丞孔耀昌恭捧敕书、官印、金牌、袍帽前往东莞,敕书如下:

朕九重殿内,护卫森严,京都遥远,尔东莞县城隍暨钵盂山土地,威灵显赫,不惮驰驱,直敢进宫,捧表章朝奏……朕将表章批与部臣酌议,据礼部臣吴殿传覆奏:天下无祀,合应岁增二祭,城隍相应嘉封伯爵。应赐以衮龙幞头蟒袍、金带紫绶、八座车與、瓜捶令箭,并赐金牌二面,庶城隍得以统辖盍邑,各守土神只纠察人间忠孝奸宄善恶。应重新庙宇塑像,御祭春秋享祀。土地合应敕封官带,庶无负此显灵,不惮万里之遥而来……朕准其所奏,该部宜速照此行。钦此。

朱元璋到底是否真的做了这样一个梦?只有朱元璋一个人才能说得清楚,有史学家认为朱元璋如此隆重封东莞城隍其实是做给元朝的旧臣何真看的(后何真归降,朱元璋封其为东莞伯)。而我们今天来思考洪武之梦的内核便会发现这个开国皇帝对岭南海疆是十分关注,或者说他已经有了萌明幽暗的"海洋意识。"

朱元璋的"海洋意识"的又一个证明就是他对妈祖的加封。

赤湾天后宫始建于宋,祭祀的是妈祖,同时赤湾又是明军舟师直取广州的必经之路。因此,朱元璋于舟师出发前下旨,赐妈祖"昭孝纯正灵奕孚济,"庙号"圣妃"!

这番心诚意切的加封果然见效。

海天杳杳,水波不兴。舟师挂帆远征,竟然没有遭受多少风波之苦。

由陆仲亭指挥的舟师阻断广州与靖江的交通,征南将军廖永忠更是直取广州,元朝江西左丞何真归降。


赤湾天后宫的许愿树

在赤湾天后宫内有一棵榕树特别引人注目,它的两根连理枝盘根错节古朴苍劲,形似游龙,冠硕叶密。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盘根错节的枝丫上挂满了红黄相间的布条,人们把自己的各种愿望写在这些布条上,因为人们相信这棵树会帮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说起这棵树还真有些来头,相传该树为郑和副帅张源重修赤湾天后庙时亲手所植。百姓称之为许愿树。

沧海桑田,星移斗转,自永乐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这六百多年的历史里,这棵许愿树也是几经沧桑,经历过生与死的洗礼。

话说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为了断绝沿海人民对收复台湾"反清复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支援接济,达到将郑成功部"饿毙"的目的,颁布"迁海令",在沿海50里划地为界,强令界内居民迁往内地,禁止片帆出海,造成无人区。由于广东与福建是执行"迁海令"最严厉的地区,其中新安县还进行了两次强迁,是强迁中的重灾区,初迁划界就将新安县境土的三分之二包括县治南头都划进去了,续迁又划进24个村围,至使沿海一带渔、盐业废置,田园荒芜,村寨破落,一片凄惨景象。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赤湾天后宫的这棵许愿树枯萎而死。

六十年后,即雍正初年,雍正皇帝为增强国力,清政府和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拓垦政策,尤其是两广总督何克敏以能否"劝垦"作为州县官升降的考核标准,地方官吏更积极地采取各种优待政策进行拓垦。至使河南、江西等内陆居民整族而迁至此垦荒,昔日的荒野也因此有了生机。

有趣的是,赤湾天后宫这棵已经枯萎了六十多年的许愿树此时在空洞的树根里发出了两根连理枝。人们更加将这棵许愿树神化了。

这种现象也有科学的解释。广州有关植物学家对该树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鉴定后认为,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许愿树是棵寄生树,叫根须榕。它很可能是鸟雀所含树种遗落到原来树根上发芽而萌生的。这位植物学家同时表示,有这样大而且近三百年树龄的根须榕也实在是不可多得。

有关这棵许愿树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有方圆百里的群众带着美好的愿望常于该树下许愿。

赤湾天后宫与深港天后文化的渊源

自东晋设立东宫郡至鸦片战争的一千多年的历史里,香港与深圳自始至终都是"同根同祖,一脉相承"。同样,天后文化对香港影响也是巨大的。在香港,车站有"天后站"、学校有"天后学校"、幼儿园有"天后幼稚园"、公园有"天后公园"、道路有"天后庙道"。……香港至今尚有大大小小的天后庙七十多座,而坐落于深圳大南山脚下的赤湾天后庙对香港天后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香港鲁言先生曾撰文《赤湾天后古庙》,文中有这样的载述:"由于赤湾天后古庙宏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港九水陆居民都前往赤湾天后庙去贺诞。因此,九龙油麻地、香港干诺道中的海旁,都有数以万记、挂满彩旗的船只到赤湾去。同时,上述两处地点也有很多临时营业的渡船,载客到赤湾天后庙去参拜。当时,人们称赤湾天后庙为大庙,热闹的情形一直维持到广州解放前夕。到1950年,人们因不能到赤湾去拜天后,才改向佛堂门的天后庙去。"

对鲁言先生此文有力证明的是,现香港博物馆、档案馆内至今还保留大量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港人前往赤湾天后庙参拜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生动的再现了赤湾天后庙昔日的繁荣景象。同时,直至今天,香港的天后信徒们大多尚称天后为"赤湾娘妈",可见赤湾天后庙在香港的影响之大。

说到香港天后文化不能不提佛堂门大庙湾天后庙,它是香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天后庙。1950年后,赤湾天后庙遭到严重毁坏,祭祀天后的活动亦被列为迷信活动不准进行,港人更不能前来,所以都改向佛堂门的天后庙去。为满足香港天后信徒的需要,1955年夏,余谦工程师督工修葺佛堂门天后庙工程,修葺后的佛堂门天后庙为五开间,宽四十米,依照古制修建,正殿帷幔层叠,装饰精致辉煌。正殿两旁月门通左右偏堂,左偏堂为庙祝居处,右偏堂为"天后寝宫"。 寝宫内设"龙床",据传抚摸该龙床可添丁发财,尤以天后诞之日摸之最灵,故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纪念日,前来摸龙床者络绎不绝,付过费后亦需排队耐心轮候。

赤湾天后庙在1995年得以修复后,香港的信徒亦多有前来,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天后诞前夕有香港天后信徒组织送赤湾天后庙"天后龙床"一副,现存于大殿之内,如果你渴望添丁发财,不仿也前来赤湾天后庙抚摸一下"天后龙床。"(作者系深圳市南山区天后博物馆馆长)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