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四辑 > 

陈桂籍的抗英义举

来源:林泉发布时间:2013-04-24

    陈桂籍,字月樵,新安县沙井乡岗头新村(今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辛养村旁腊岗仔村)人。乃宋末驸马陈梦龙二十传裔孙,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曾官至户部主事(正六品),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和爱国情怀,成为当地著名的抗英人物。陈桂籍手下有一支英勇善战的沙井练勇。这支练勇,又称新安勇,在珠江三角洲一带颇负盛名;对香港的英夷(香港殖民主义者)来说,也是谈虎变色。英军虽装备优良,但对这支民间武装也奈何不了。在第二次鸦战争开始时,陈桂籍就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香港之战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廷战败,与英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将新安县的香港岛割让与英国。英夷以香港岛为据点,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以便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1856年10月8日,"亚罗号"船事件发生,英国署广州领事巴夏礼(Sir Harry Smith Parkes,1825-1885,英国人,出身工人家庭)故意扩大事端,并得到香港总督兼英国驻华特命全权公使包令(Sir John Bowring,1792-1872,英国人,语言学家,又叫宝灵,1855年4月任香港总督)的支持,准备挑起战争。10月23日,在美、俄的支持下,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率领英军舰越过虎门,攻占腊德、龟岗炮台,点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火。英法联军兵临城下,情势危急。

    当时掌京畿道监察御史韩锦云,根据广东、香港等地的来信,给咸丰皇帝《英人为广东官兵捕盗借端滋扰励士民尽行歼灭折》的奏章写道:"英夷实无能为,即攻破省城,亦不能守。唯各官畏之如虎,现南海、大沥九十六乡绅等练勇万余名,自备粮械,声言于十月中旬,与英夷决胜负。"又说:"彼船只坚固,长于水战,乘其上岸,以我之百攻彼之一,势无不胜。伏乞皇上颁发谕旨,饬令广东督抚,激励士民,一二月内必将英夷尽行歼灭,所谓一纸书贤于十万师也" 韩锦云的奏折,未免把英夷看得太简单了。而两广总督叶名琛给咸丰皇帝的报告中说到,他已召集二万余水陆兵勇,守旧城,全体绅民同矢义愤。

    叶名琛还走了一步很好的棋。为了牵制入侵广州的英军,威胁英军的后方基地--香港,叶名琛下令给新安县在籍户部主事陈桂籍,要他对香港采取灵活多样的行动,骚扰英军的后方基地。

    1856年12月19日,陈桂籍首先在新安县南头城学宫内的明伦堂,召开抗英动员大会,联系全县的士绅,共同声讨英军暴行,并发抗英檄文,发动全县士民打击英军。大会决定在香港开辟战场,首先是断绝对香港的一切供应,然后从香港撤回全部新安人,接着在新安县内灭尽信奉洋教之徒防止他们为英夷刺探军情 。完会之后,陈桂籍还向叶名琛报告了会议情况。

    当时,外国人在新安县建有西乡堂(1848)、福永堂(1849)、荷坳堂(1854),李朗存真书院(1864),布吉崇真堂(1852)等。中英战争一开始,那些传教士便逃回香港。陈桂籍根据乡民的报告,派练勇突然搜查那些通敌的传教士活动过的村子及住过的地方,将他们遗留的财产充公。这一行动,有效地阻吓了那些通敌的人。

    陈桂籍安排他的弟弟举人陈芝廷,专门负责对香港实行禁运,在新安县和通往九龙的交通线上部署哨卡,还组织小型船队执行各种任务。当时香港总督兼英国驻远东全权公使包令爵士,也被陈桂籍弄得乱了方寸,叫苦不迭。

    当时抗英及灵活作战的情形,陈桂籍通过香港附近的一个岗哨之手,送了一封密函给香港的一个中国地保和看管房屋的中国人。愿出五万银元和六品官职,向他们购取抚华道(相当于政务司的职位)高和尔和警务处威廉坚两个人的人头。陈桂籍在信中对他们说:"你们一定得到夷人的信任,我想你们一定能进入鬼子的房屋而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倘若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出其不意突然下手,成功是确定的。无论如何,你们必须赶早行动,切莫迟延。如需船协助,请通知我" 。其实这是中国兵书中所谓"擒贼先擒王的"的计策,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做法,这样可收不战之功。

    1857年1月15日,为配合陈桂籍的抗英计划,在香港的中国人,在一所面包房制作的面包里秘密下了砒霜,准备毒杀英夷。当时香港有家很大的面包店,叫怡升行(Esing),其制作的面包是专门供给英国人食的。只因面包里含砒霜量过多,那天早上,吃的人一下肚便马上呕吐,经组织抢救及采取预防措施,才无人丧生,时中毒者达400人。包令下令警方搜查,将毒面包进行化验,每4磅面包内含有0.92%的砒霜。当时工人均照常上班,若无其事。警方拘捕了该店铺52名雇员。店老板张亚霖则于那天清早与全家老小去澳门扫墓去了。张被追回,但他的儿子也吃了带去的面包中毒,可见他也是不知情的。后被判驱逐出境。当时面包案中,中毒最深的是包令夫人,虽幸免于难,但经这一场惊吓后,一直卧病不起。包令的姑母知道这一消息后很着急,她给包令的信中写道?quot;收到你最近的信,真是谢天谢地。我深切同情你的困境。……我唯有祈求上帝继续保佑你,使你免受一切伤害。倘若我天年未尽,能看到你们一家平安返里,那就太感谢上帝的恩典了" 。但包令的姑母无法使包令夫人病情好转,到1858年就过早逝世了。毒面包案的发生,引起华人与洋人产生敌意,英军和英国人在震惊之余,纷纷把家属疏散到澳门,以避各种不测。包令为了沟通华人,于是计划欧籍公务员学习华语,又让华人有机会表达冤情。

    怡升行被封后,英国人转往下环西商都特尔面包行(Duddell Bakery)去购买面包,但该行也逃不了被火烧的结局,货仓内的一千包面粉也化为灰烬!可见香港的抗英怒火如此高涨。

    负责对香港实行禁运和骚扰的陈芝廷,每天派出20条船日夜在外海监视香港英军的活动。1月19日,陈芝廷依其哥哥的计策,派出一小队人马,前往香港进行活动,这些人全部都经过乔装,英军根本辨认不出。他们趁一队英军巡罗队不备之时,突然发起袭击,打得英军晕头转向,四散逃命。这批深入虎穴的勇士,竟然割下一英军的首级,顺利地凯旋归来。陈桂籍指挥的这类小规模活动,常使英军防不胜防,不得安宁。

    陈桂籍的一系列活动,给包令造成巨大压力。包令在给克拉兰教的信中说:"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防绑架、暗杀和纵火" 。中国人的行动使英夷提心吊胆,每天下午6时以后,便安排大队警察和士兵巡罗。包令还同意法国海军司令提出负责保卫香港最不安全地区的建议。包令背的包袱,可以在包令给其子吉加的信中看得一清二楚,包令在信中写道:"在我们这块弹丸之地的香港,财源已经枯竭了。我要找船来保卫香港,要到新加坡搬兵,还要成倍地增加警察" 。不但香港孤立待援,而进攻广州的英国海军舰队,在团结一致的广东军民面前,也困守无援,于2月15日被迫撤离广州,叶名琛则派水师在后追击,广东军民取得初步胜利。在这里面应有新安县绅士陈桂籍的一份功劳。



    广州抗英

    1857年4月,包令为了挑拨百姓与其官家的关系,瓦解官方与百姓的密切配合,特印发了2000丁小册子,把1856年10月8日"亚罗号"船事件引发的战争责任推到两广总督叶名琛身上,与百姓毫无关系 。包令伎俩遭到叶名琛的还击,并以广东全体百姓的名义遣责英军烧毁炮台、轰击城垣、焚烧新城行店房屋、击毙村民的血腥暴行。

    叶名琛由于得到错误情报,误认英军无力发动战争,加上广东历年战争,军队主力外调,守城后力严重不足,还有财政困难,一度裁减练勇,放松了广州的防守等原因,给英法联军可趁之机。

    1857年3月,英政府委任詹姆士·布鲁斯·额而金(James Bruce,8th Earl of Elgin,1811-1863,英国人,出身苏格兰贵族)勋爵为特命全权公使,并与法国结成联盟。10月15日,法国特命全权公使葛罗爵到达香港,英法组成联军。12月24日,英法联军向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限广州城48小时内投降。12月28日,额尔金与葛罗命令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发起进攻。第二天广州陷落,英法联军进城。1858年1月5日,叶名琛被俘于将军都统署,被遣往香港,再往印度,同年4月10日病死于印度加尔各答。

    叶名琛被俘后,清廷大吃一惊,随后将其革职,命黄宗汉(福建晋江人)补授两广总督,即行由北京驰驿前往。

    2月15日,清廷连发三次廷寄,一次是给受英夷控制的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因恐英夷阻隔,二、三次是由湖南巡抚骆秉章,要他秘密传谕咸丰皇帝旨意,即命广东在籍前户部侍郎罗惇衍、二品衔前太常寺卿龙元僖、前工科给事中苏廷魁纠集团练,将英夷逐出省城,"前此寄谕罗惇衍、龙元僖、苏廷魁等,密传各乡团练,宣示朕意,将该夷逐出省垣之外,亦恐为该夷阻隔,尚未周知。兹特命骆秉章转递廷寄一道,付该侍郎等阅悉。著即传谕各绅民,纠集团练数万人,讨其背约攻城之罪,将该夷逐出省城。倘该夷敢于抗拒,我兵即可痛加剿洗,勿因叶名琛在彼,致存投鼠忌器之心,该督已辱国殃民,生不如死,无足顾惜。况此事由该夷背约,先自举兵,该绅民等如能众志成城,使受惩创,正所以尊国体而顺民情,朕断不责其擅开边衅,慎勿畏葸不前也。如能将该夷驱出省城,不令与官民错处,则控驶稍易为力。届时以粤东民人索偿所烧数千间房屋为词,不许在粤省通商,彼自知理由,然后由地方官员出为调停,庶可就我范围,稍息诛求之念。该侍郎等惟当仰体朕心,为国宣力,勿为浮言所惑,是为至要?quot; 叶名琛被俘,清廷也不要他了,把他当作"辱国殃民"的坏家伙,这种做法,足令那些为官者,不寒而栗,真是"伴君如伴虎"。而清廷为挽回面子,一意要求广东绅民"将该夷逐出省城",以达到"调停"的目的。

    3月13日,廷寄经骆秉章阅后加封驰递,由委员冯汝棻等送抵顺德罗 衍等处,罗等即暂设广东团练总局于顺德,并招募东莞、香山、新安三县壮勇及广、佛等九十六乡练勇,宣谕圣意,民心甚为踊跃。

    4月24日,清廷了解广东事宜后,又下谕令说:该侍郎等在局办事,准其用木刻关防,此后情形,黄宗汉未到之前,仍递交湖南,由骆秉章驰奏,以昭严密。其现在捐输人员,即由罗惇衍等查照广东事例,随时奏请奖励。各团得力之人,并准其由总局酌给六品以下功牌,俾知激励。湖南郴州知州冯汝棼,准其留粤委办一切事宜;候补主事陈桂籍等六员,均著交罗惇衍等差遣委用 。清廷为夺回丢失广州的面子,放出了不少难得权限给与广东团练总局,使之能号令一方,陈桂籍及新安壮勇均参与了这场驱逐英夷之战。

    罗惇衍原打算将广东团练总局设于东莞县城。后来考虑到"东莞县城,濒临大海,距省一百三十余里,舟楫相通,只可设立分局,会同香山、新安两邑,激励乡团,为进攻香港之 。当时的新安县仍是驱逐广州英夷,捣其后方巢穴香港的前站,在此次战争中仍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当时英军的主力在广州,而香港也孤悬海中,易守难攻,时抗英的重点是在广州。

    在广东团练总局的督率下,陈桂籍与新安壮勇参加了广州抗英之战,时罗惇衍等考虑到英夷不会甘心屈居于广州城,定会四出骚扰。因此,委派户部候补主事陈桂籍,督带新安壮勇千名,拄扎广州东路三宝墟,与千总邓安邦所驻扎在榕树头的壮勇相犄角,北路有候选知府林福盛率领的乡勇、安良局勇、九十六乡勇,三路均互为呼应。

    6月2日,广州英夷日益骄横,蹂躏城中之后,又集千余夷兵外出骚扰,在附近村庄奸杀良家妇女2人,又携走少女3人,然后往白云山的摩星岭,用望远镜四处眺望。英军在准备寻衅,把设在广州附近的壮勇营盘拔掉。果然,第二天拂晓,英军分兵两路进攻。

    一路经黄麖塘袭击邓营,千总部邓安邦率勇迎敌,杀死英兵总士边治,取其首级,缴获军马一匹,剑帽军械多件,英军向三宝墟逃窜,企图两路合兵,以壮其胆。

    另一路进攻三宝墟,这是陈桂籍及其新安壮勇驻扎之地。这路英兵也遭到千多新安壮勇的顽强抵抗。这时,袭击邓营败窜的英兵也赶到,遂合兵一处,发起三面进攻,而新安勇越战越勇,附近龙眼洞的乡勇也赶来助战,从卯时至未时,鏖战五个小时,陈桂籍与新安壮勇在龙眼洞乡勇的支援下,大获胜仗。英军中穿红衣骑马、执旗佩剑的头目被击毙2名,英兵被击杀100多名,受伤50至60名,英军大败而逃,新安壮勇等从银阬岭追击至西牛角地方,英军闻风丧胆,藏匿于银履塘、麒麟岭及白云山各寺中,陈桂籍也指挥壮勇扼要驻守。

    6月4日英军又进攻邓营,大败而回。又派战船数艘驶往泥城一带,沿河乡勇全出,英军见状,马上掉头回窜。当晚,北路各勇,潜至四方炮台下,鸣鼓吹角、施放火箭,有捣广州之势。英军极为紧张,乘着夜色,把各处败退之兵尽集城内坚守。后英军扬言进攻石井、江村,只不过虚张声势,哪敢出来骚扰。这次抗英战后,罗惇衍等优恤阵亡壮勇,犒赏各路练勇乡丁,大有灭此朝食之志 。

    这次抗英得力绅士陈桂籍及千总邓安邦均受清廷的表彰。

    英夷在广州郊外受创之后,再也不敢外出骚扰。由于绅局费用庞大,且均由富商捐资所为,很难维持长久。后来,罗惇衍裁减东路练勇,仅留五、六千之数,并加强到北路中去。在天津英政府强迫清廷议定和好条约,而在广州英夷与绅局暂没有大的磨擦。



    保家卫乡

    1858年6月26日,中英在天津签订《天津条约》,清廷丧权辱国。8月3日,香港英夷乘船在新安县城外南头登陆,张贴华民复工告示,与南头乡民发生打斗,数名英军被揍,从而引起三千英军于8月10日至11日前来南头报复,遭到南头军民的英勇抵抗,英军一度攻入南头城。在危急关头,由陈桂籍领导的英勇善战的沙井练勇等赶到,与知县王寿仁率领的民勇合兵一处,将英夷赶出南头城。因此,英夷对陈桂籍及沙井练勇的行为,切齿痛恨,并出告示,扬言要于8月23日攻打沙井,向他们进行报复,企图威吓陈桂籍。后又出告示,改于8月27日进攻沙井。但这吓不到陈桂籍及沙井练勇。沙井地处珠江口东岸,其乡民武装素以英勇善战闻名,又与东莞毗连,相互联络,共同抗英,保卫家乡。沙井等乡练?quot;不告于绅,不禀于官,自捐自战,誓将与之决生死"。 英军扬言并张贴告示要报复沙井,激起沙井等乡百姓的极大义愤,决心众志成城,自捐自战,与英夷决一生死。英军见引起公愤,自知理曲,又不敢惹老百姓,于是又将告示揭去,再也不提进攻沙井了。英军转而北上,利用战争和清廷中的投降派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而清政府软弱无能,则向广东官吏及百姓施加压力,避免与英军开战,以换取和谈成功。此后,广东的抗英不了了之。在史籍上很少见有关陈桂籍的记载。而在今天,在其家乡及一些景区的碑石上见有零星的踪迹。

    碑石遗迹

    陈桂籍的家乡沙井镇,当地乡民仍常常口碑陈桂籍的抗英事迹。在辛养村附近,仍可找到有关陈桂籍的文物。

    陈桂籍旗杆石。该旗杆石发现时置于沙井镇辛养村东山岗东北面铁岗水库水渠石桥上,被用来作为架桥之桥板。此石碑与基础部分全长240厘米,石碑部分长110厘米、宽37厘米、厚10厘米,碑上部呈石鼓状,下刻阴文:"钦赐户部主事,道光辛丑恩科二十传裔孙桂籍立"。道光辛丑即道光二十一年(1841),是陈桂籍登进士那一年。该碑原应立于驸马房陈梦龙的祠堂前,后因破四旧,被拆卸用来做桥板。百多年的文物成桥板,尽供人们踩踏,真是太可惜了。

    澜安公家塾。这是沙井镇辛养村陈氏驸马房后裔的一间私塾,位于该村三巷,为二进三开间一天井的宗祠式建筑,创建于咸丰八年(1858)秋。其大门为红粉石砌成,门额有一石匾,上书"澜安公家塾。咸丰戍午季秋,桂籍敬书",其下还有刻章两个。陈桂籍作为文人,新安县显赫的进士,其留世文物已不多见。

    重修凤凰岩古庙,陈桂籍是积极劝捐的一个。今立于凤凰岩古庙的同治十三年(1874)九月刻的《凤凰岩古庙重修序》石碑中,劝捐芳名下有"辛丑进士钦点户部主事陈桂籍"。凤凰岩古庙,是福永、沙井一带不可多见的名胜古迹,其历史悠久,中有烟楼晚望、鸡心修此、石乳清湖、莺石点头、净瓶洒露、麻篮仙印、松径风琴、云顶参天等八景。时文人志士,无不聚集于此。原凤凰岩古庙的大门前有一对石联,便是陈桂籍所题,其联为:"福地辟灵岩,护法昔曾栖凤侣;名山留幻石,点头依旧肖莺哥",这一对联把凤凰岩描绘得活灵活现。原石对联已被毁,仅存残块,现对联已由福永岭下村乡耆文福安先生重刻于今凤岩古庙的大门的两侧。

    陈桂籍后来如何,不得而知,据说陈桂籍在广州为官,死后葬于广州白云山上。

    重要作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至今,虽已过去140多年,因当时新安县的九龙与英人占领的香港仅一海之隔,新安县的抗英活动举足轻重,对英军的大本营影响至深,陈桂籍的义举在广东抗英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插在英军后方基地香港的一把尖刀。战争一爆发,陈桂籍便遵照两广总督叶名琛的指令,对香港英军采用灵活多样的行动,如断绝对香港的供应、撤回全部新安人、驱逐洋教之徒、高价购买港英高官人头、偷袭英军等,使英驻港总督包令及英军叫苦不迭,英军海军舰队曾一度撤离广州。

    二、鼓舞了新安人民的抗英斗志。陈桂籍在清廷是位户部主事,是个爱国的官吏。在国家有难之际,挺身而出,在新安百姓中,威望甚高。他与其弟陈芝廷组建艘恢尘酚拢谙愀壅匠 ⒐阒菘褂⒑徒饩饶贤烦堑恼揭壑校虺隽送纾允境鲂掳踩嗣窀矣?quot;不告于绅,不禀于官,自捐自战,誓将与之决生死"的英雄气概。英军此后不敢再惹新安县的老百姓。

    三、支援广州人民的抗英活动。广州失陷,总督叶名琛被俘,清廷命在籍前户部侍郎罗惇衍出面在顺德组织团练总局,对抗进占广州的英法联军。陈桂籍率领的新安练勇也参加了广州的抗英之战。陈桂籍率领的千余练勇在广州三宝墟与英军激战五小时,重挫英军大获全胜,受清廷的暗中表彰,在广州抗英之战中立下了头功。(作者是深圳市文化局干部)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