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三辑 > 

无私奉献的发明家邹德骏

来源:陈林德发布时间:2013-04-24

    2000年5月7日,邹德骏再次登上了国际发明奖的最高领奖台。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邹德骏发明的无级变速钻微孔台钻和吸盘式挂勾、吸盘结构系列发明分别获国际发明金奖。

    现任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泰克新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邹德骏,从90年代开始,累获国际发明奖,按理他已经成为富甲一方的大享。然而,邹德骏却过着靠工资生活的日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奉献

    为革命老区做一点贡献是我的心愿,如果能为井冈山老区脱贫致富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那将是我的荣幸--发明家邹德骏在井冈山考察时如是说。

    在年前开展的"特区老区心连心活动"中,邹德骏随深圳市政协考察团到井冈山考察。考察团一行在参观一间专门生产内燃机配件的老厂时了解到,尽管该厂的产品十分畅销,可是由于技术改造跟不上,产量没法提高,当地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邹德骏以一个发明家的眼光边看边思考。座谈时,邹德骏就这个厂的技术改造问题提出建议,他说:"刀具和工夹具换一换,转速要加快,进刀量要加大,用滚压加工来代替珩磨,采用我发明的工夹具来加工连杆的多孔及攻丝工序。这样,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年产量就可翻一番。"经他一指点,工厂产量可成倍增长,产值预计可跃上千万元的台阶。随后,考察团又参观了另一间生产消防梯和工艺品的工厂。看到一些设备因长期找不到合适的产品生产而得不到充分利用,邹德骏准备把自己设计的餐桌上的轻便转盘和抽真空带负压的强力吸盘两个发明成果的模具做出来后让他们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

    这次井冈山之行,邹德骏共把他5项发明成果、200本介绍自己发明的著作和10盘科教电影录像带无偿捐赠给井冈山人民。时任井冈山市市长鲍甫生代表井冈山人民与邹德骏签订了赠送协议,并再三表示要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回报,而邹德骏坚决地表示:分文不取。

    转让自己发明创造的科研成果,收取一定的报酬,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为什么邹德骏不要报酬呢?难道他的经济很宽裕吗?

    磨难

    邹德骏的发明和专利,确实为他带来过一些财富,但他都捐出去了,捐给了学校、儿童福利基金会、希望工程和素昧平生有困难的人。他当了10多年总经理,搞了一大批发明,可是连买一套福利房的钱也付不起。他衣着俭朴,每天早晨吃的是泡饭加小菜,中午在公司的午餐也只是两三元钱的盒饭。

    艰苦的奋斗历程使他养成了节俭的美德,曲折的人生造就了他无私奉献的胸襟。

    邹德骏祖籍无锡,1942年出生在上海,3岁时母亲撒手人寰,8岁时又失去了父亲的抚养。从小失去母亲是人生的极大痛苦,他幼小的心灵受到的打击是巨大的,是外婆的慈爱抚平了他创伤。母亲去世后,外婆把他带到苏州,一住就是6年。在外婆与哥哥的抚养下,他勉强读完了初中一年级。他上学时学习成绩超群,那时他是一个凡事爱动脑筋找窍门的小灵通,又是学校的乒乓球冠军,他的跳绳还获得过全市冠军。在家里,他最爱听外婆给他讲的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从小就萌发了成为一个发明家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和艰辛的自学成才之路。

    1958年,读完初中一年级的他,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得不到安徽淮南机床厂当学徒。进厂才半年,他就以熟练的技能冒了尖,被破格提前两年半满师定级。17岁那年,他发明了高速切削梯形丝杆操作方法,提高了工效12倍。一次他为前来取经的代表们进行操作表演,由于工作过度疲劳,左臂被旋转的工件卷入,肱骨被绞断。他辗转上海和北京各大医院,一年半后,伤病仍没法治愈。医生告诉他现在已经很难保住这条手臂,动员他做截肢手术。他恳求医生保住他这条赖以劳动和探索的手臂。他还要用这只手去搞发明创造,去实现发明家的梦想,缺一条手臂怎么行呢?于是,他离开医院,四方求医问药。终于由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成功地给他做了植骨手术。

    病愈一身债,两年多治疗工伤共欠下6000元债务,这对当时每月只有38元收入的一个二级技工来说,不啻是一个天文数字。战胜了病魔的邹德骏,又要与贫困作斗争了。工厂财务科每月从他的工资中扣除25元,只剩13元作生活费。为了搞发明,他还要从这13元中省下几元买书籍。经过12年的煎熬,终于还清了这笔欠款。

    成功

    邹德骏说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消沉。"他深深懂得,发明创造之路是铺满荆棘的。为实现当发明家的梦想,他如饥似渴地从书本上寻求知识,买不起书就到图书馆去借,星期天和休息时间,坚持一个馒头一壶清水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只要对发明有帮助的,他就努力把它读好、读精,并做到学用结合、学创结合。晚上熄灯了,就在煤油灯下、在走廊里、在月光下苦读。夏天蚊子多,买不起蚊香,他就把双脚泡在水桶里。他每天坚持自学到深夜12时后才入睡。连续不断地进取,日日夜夜地拼博,终于一项项发明诞生了:大型简易立式车床,解决了淮南化肥厂加工大型工件的技术难关;装卸式旋风切削专机,为国防工业某重点工程攻克了技术难关,提高工效30倍,打破了苏联专家规定只能低速切削的禁区;弹性快速套料工夹具属世界独创,攻克了国家重点工程电子加速器的技术难关,他发明的9种高效工夹具被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列入我国"七五"期间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项目。为此,他应邀到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几百个城市举办技术讲座和巡回切削表演,及科技攻关、科技扶贫活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曾就邹德骏革新成果应用问题相继作了批示。由上海科教制片厂拍摄有关他的发明的专题彩色科教片在全国各地放映。

    30多年前,邹德骏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徒工,今天已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技发明家。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世界终身成就金像奖等一批荣誉称号。邹德骏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同时,也为他带来了一定的财富,1984年,他把转让9项发明成果所得的6万元,全部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那时的他穷得叮当响,连一张双人床也是花14元从上海的旧货商店买回来的。拿到6万元技术转让费,他连买一张新床的钱也不留下,就全部捐出去了。他深深地感谢科技大学,是科技大学帮他走上成功之路,让他以工人身份参加国家重点项目攻关,并破格晋升他为工程师,把钱捐给科技大学是他的心愿。

    多年来,他作为中国科技代表团人员,带着他的发明成果先后出访了英国、美国、泰国、日本和韩国。1992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83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邹德骏带去的9项发明受到世界各国专家和评委们的高度评价。50名评委一致同意把世界杯发明大奖和国际发明金奖双双奖给他。这是中国人在世界最具权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发明展览会上第一次获此殊荣。热情好客的法国朋友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发明家们无不向这位炎黄子孙报以热烈的掌声。

    扎根

    邹德骏获奖后,许多国家都以高薪、汽车、洋房等优厚条件请他去工作,他都没有动心。他说:我的根在中国,我喜欢在自已的国家搞发明。

    事业成功的邹德骏,对个人的得失却不计较。他1988年来到深圳,成为科技工业园泰克新技术开发公司的总经理。在深圳创业 5年,直到他获得国际发明金奖,他从来没有为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向组织上伸过手。

    1992年,邹德骏捧回两个国际发明金奖后,深圳市政协专门组织了一个报告会,让他介绍获奖的事迹,并号召全体政协委员向他学习。深圳市委、市政府奖励他三房二厅。他终于在深圳安下了家。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曾专门叫秘书写信给他,希望他回老家搞发明;碰巧,美国也发来邀请函,说可以特批他全家移民美国。这些,都叫他回绝了。深圳市领导这么关心他,支持他,他不能一走了之。他有个宏愿,想把自己得金奖的专利转让出去,能有个100多万,用来创办一个发明家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帮助那些工人发明家搞发明创造,为深圳市二次创业奉献光和热。

    邹德骏说:"其实每个人都可成为一名发明家。只要你肯去想,无中生有地去想,并大胆实践,最后一定能成功!"(本文作者是深圳市政协办公厅干部)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