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三辑 > 

孙中山庚子首义

来源:深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发布时间:2013-04-24

    三洲田(原属惠阳县,今属深圳市罗湖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面,背山面海,靠近大鹏湾畔,从海路可经大鹏湾通往香港,陆路则与宝安、惠州相连接。在这里孙中山领导了震撼中外的三洲田起义(又称惠州起义、庚子起义),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树起了第一面武装起义的旗帜,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

    19世纪末期,中国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年轻的孙中山以拯救祖国为己任,立志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1895年,孙中山把檀香山兴中会总部移到香港中环主丹领街13号,用"乾亨行"的商号作为掩护。从此,香港便成为孙中山领导、策划武装起义的指挥中心和资金、枪支弹药、粮食物品的供给地,同时也是武装起义受挫起义将土逃避清政府迫害的避难所。当时香港兴中会的主要骨干,除了杨镇云、陈少白等人之外,还有一部分香港华人资产者,如香港首任华人议员、富商黄胜的儿子黄咏商,日昌银号东主余育之和香港富商李陛的儿子李纪堂等等。这些香港的爱国华商,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提供了在港日常活动和组织历次武装起义所需的大量经费。

    广东的东部沿海新安县、惠阳县等地,除了有与九龙、"新界"相连,距离兴中会香港总部最近的优越地理环境外,还是三合会、绿林、洪门等秘密反清会党的重要活动地点,尤其是新安县、惠阳县的三合会组织一直在秘密活动,其中三洲田的三合会组织最为活跃。三洲田设有拳馆会,会员以习武为掩护,进行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村民廖仁玉、廖毓坤做生意,经常往来于惠阳、新安县、香港之间。在香港,他们结识了兴中会的一些会员,包括早年与他们相识的三合会会员郑士良,并有幸同孙中山相识。通过廖仁玉、廖毓坤,孙中山详细了解到新安县、惠阳地区的情况,感到这里群众基础好,又是清政府统治势力相对薄弱的地区。所以孙中山与郑士良商定,在三洲田发动武装起义。 1899年秋,孙中山把联络三洲田会党领袖的重任全部交给郑士良,于是郑士良奉命来到了三洲田。

    在三洲田,郑士良以义合小埔为联络地点,很快就与新安县的洪门会党首领黄耀庭,绿林会党首领黄阁官以及活动在新安县、惠阳等地的三合会首领江恭喜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各会党首领的拥护,使他们欣然接受了兴中会的领导。

    19O0年8月,郑士良在三洲田召开了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具体布置起义准备事项,并将起义军司令部设在今深圳三洲田马栏头村兴中会会员罗生家中。这时,从香港筹办的一大批枪支弹药、粮草衣物已陆续运到三洲田。于是,郑士良开始利用拳馆招募和训练起义军骨干,至9月底,招集壮士已达1000多人。众多的起义军汇集在三洲田,引起了清政府官员的警惕。两广总督德寿即派水师提督何长清率虎门防军400O人进驻新安县,又派陆军提督郑万林,率惠阳防军在淡水、镇隆布防,以封锁三洲田出路,企图在起义爆发之前将其扼杀。

    在清军大规模集结、准备进剿的情况下,起义军首领们决定先发制人,迅速主动地出击敌人。于是,在10月6日,起义军在三洲田马栏头以"众位兄弟,百打百胜,到来就位"的誓词正式祭旗起义。义军们高高举起"孙"、"郑"的旗帜,集体振臂高呼着"剑起灭匈奴,同申九世仇,汉人连处立,即日复神?quot;,以及"跟孙中山要跟到底!"等口号。当晚,起义军冲锋队80人袭击了沙湾的清军,夺得洋枪40多支,弹药数箱。这是起义军第一次战斗的胜利,它使起义军士气大振。

    起义军本打算与江恭喜所率新安县、虎门5000多名会党义军接应,合力攻打新安县城南头城。然而,此时郑士良却接到孙中山电令,指示"若能突出,可直赴厦门,至此即有接济。"郑士良马上在横岗、坪山、龙岗(今属均深圳市)等地号召,集合起义军,取道东北,向厦门进军,以便与在台湾的孙中山相会。这样,便使起义军失去了与新安县的会党合力进攻南头城的良机,给后来清军的全力反攻提供了机会。

    IO月15日,起义军到达惠阳新圩,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并向镇隆进发,在佛子坳与清军主力相遇,结果大胜清军,生擒惠阳县丞杜凤梧等数十人,夺得洋枪7O0多支,子弹5万发。

    起义军向前推进,"一路秋毫无犯",所到之处,"乡民皆燃爆竹迎送,群以酒食慰劳",称赞义军是"仁义之师"。沿途群众(主要是三合会会员)踊跃参军。21日至三多祝时,起义军已发展到2万多人。

    孙中山在台湾得到了三洲田起义军连战连胜的捷报之后,立刻调集储藏在日本的枪械,但是由于一些敌对势力从中破坏,这一批军械全部是废铁。加之,日本新内阁组成之后,禁止台湾总督帮助孙中山,禁止日本武人参加起义军,孙中山在台湾又被勒令离境。因此,孙中山只得派人给三洲田起义军送去手令政情忽变,外援难期,即至厦门亦无所得,军中之事,请自决进止。"

    起义军将士们接到孙中山的手令后,"全军2万人皆慷慨激昂,呼声振野",深为不能乘胜进军而感叹不已。起义军司令郑士良在缺少弹药粮草、进退维谷的情况下,不得不即宣布解散起义军,仅留洋枪队千余人返回三洲田大本营。但军械粮草无法解决,最后郑士良便率少量精锐撤退到香港,不久又避居海外。

    留守在三洲田的左路起义军,由于受到驻扎在新安县的水师提督何长春重兵的夹击;经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被击败。

    至此,轰轰烈烈的三洲田起义宣告失败。

    接着清政府在三洲田进行了大规模的残酷镇压。三洲田的起义军及其家属惨遭浩劫。起义军廖庆发等十数人被杀害;村民廖纪秀等人被吊打而死;清军还用株连九族的手法,杀害了无数的义军家属,又放火烧毁房屋,并连烧数次,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三洲田的村民无家可归,流落他乡,有的飘洋过海到异国谋生。

    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流落在南洋的三洲田起义军壮士们,又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那里。在新加坡,他们创立了中和堂,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并高悬起三洲田起义军的青天白日旗,成为华侨团体最早使用的革命微号。香港兴中会会员、爱国华商李纪堂除了为组织这次起义捐款外,在起义失败后再次慷慨解囊,变卖遗产,安置起义军及其家属。据李纪堂本人的自述,他为这次起义先后垫支十八九万元。

    三洲田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不但没有气馁,相反对革命武装斗争更加充满信心。他在自传中写到:"三洲田起义之前,是为革命进行最艰难困苦之时代。"因为此时的多数中国人并不同情革命者,把他们看成"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因此"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quot;甚至在檀香山的亲友,也把孙中山看成是毒蛇猛兽,不敢与他交往。但是,三洲田起义之后,情况却有了很大变化。革命党已"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有识之士且多为革命党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同时,革命军经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放爆竹迎送,自动参加革命军的人每日以数百计。由此,孙中山认为中国人已开始从"迷梦"之中觉醒,"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历史证明,孙中山先生的分析是正确的。从1900年三洲田起义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其间虽然也经历了失败,但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以坚韧的毅力,不怕牺牲,对革命始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到1911年仅用了11年的时间便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彻底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先生还深深地怀念着三洲田的民众,特派副官随员来到三洲田,慰问当年参加起义的壮士和烈士们的后代,拨出巨款为三洲田各村村民修建被清军烧毁的房屋。并建立了一所三洲田学校,以激励和教育后代,永远纪念那些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们!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其子孙科为三洲田学校亲题一副匾额:"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

    1958年,因修筑三洲田水库,"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迁到了三洲田新村里,并改名为三洲田学校。1982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在三洲田村重建"庚子革命首义中山纪念学校";以表深圳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