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三辑 > 

深港汉代文物要释

来源:彭全民发布时间:2013-04-24

汉代,深圳、香港是个产盐区域,番禺县盐官曾设于今深圳的南头。深港地区有许多汉代墓葬及遗物的发现。

最早发现汉代遗物的时间是在1931年间。当时香港大学的地理系讲师、爱尔兰籍的芬神父在香港舶寮洲的洪圣爷湾及大湾海滩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许多古代遗物,其中一件是东汉陶罐,现藏于市政局香港博物馆(见屈志仁著《李郑屋汉墓·余论》)。

最早发现的一座汉代墓葬,位于香港九龙的深水埠东京街北端的李郑屋村旁的小山岗上。这座墓所在山坡海拔约13米。1955年8月为建筑大规模徙置区,工人在夷平一座小山时发现了这座墓。幸得相关部门行动迅速,使墓葬及时得到保护,但墓门部分已被毁坏。墓的结构?quot;十"字形,为砖室墓,建筑规模较大,分墓道、前室、后室和两个侧室。墓长6.5米、宽8.5米,前室穹窿顶高达2.6米,共出土陶、铜器58件。墓砖较为厚重,多红黄色和灰色,大部分素面,小部分侧边见有各种模印文字、棱形花纹。铭文见有"番禺大治历"、"大吉番禺"、"薛师"、"六十四"等(屈志仁《李郑屋汉墓》)。墓葬经专家鉴定,属于东汉中期。深圳市南山红花园,是座海拔约25米高的椭圆形山岗,位于南头古城的东南面。1981年9月至10月,建筑工人在此掘地,发现了古代墓葬群。经广东省博物馆和深圳市博物馆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清理出汉代墓葬9座,出土随葬品77件,其中陶器61件,铜镜3件,铜钱1串,银镯2件,银指环4件(见《文物》1990年第11期,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市博物馆《深圳市南头红花园汉墓发掘简报》)。9座汉墓中,有西汉墓1座,东汉墓8座。最有趣的1座东汉墓,是南红M3,规模较小,内长4.3米、宽1.4米、高0.34米,其貌不扬,是呈"凸"字形的砖室墓,并没有注意到其中一块墓砖上的刻画符号。这些墓砖在库房沉睡了八、九年之久,后来在修改发掘简报整理随葬品时,才发现这是一块不同凡响的墓砖。这块青灰色的墓砖,火候较高,部分表面带釉,砖的规格为长方形,两面印有棱形网格纹,其中有一面被制砖者抹去三分之一的纹饰,刻画了两行数字符号,右行空半行,上刻"三九二十七二九一十八四九三十六",左行上刻"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这竟是一块刻着乘法口诀的墓砖牎在国内也是首次发现,为我国数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块乘法口诀墓砖已被鉴定专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为深圳市博物馆的珍藏品。

宝安区西乡镇的铁仔山,它与铁岗山、富足山形成三条卧龙。而岗面山,圆形,人称"龙珠山"。这4座山形成"三龙戏珠"之状,是珠江出海口东岸的著名景观。在这4座山的坡地均发现了古墓群,而以铁仔山首屈一指。在铁仔山,自1983年6月至1987年1月,深圳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铁仔山的山坡上,清理了汉墓25座,其中西汉墓1座,东汉墓24座。西汉墓为"凸"字形土坑竖穴墓。东汉墓有土坑墓和砖室墓,砖室墓分长方形和"凸"字形两种。在这批汉墓中,最突出的是一座东汉晚期的纪年砖室墓,编号为西铁M58,内长3.24米、宽0.66米、残高0.5米,墓已被盗,在墓砖里发现3块纪年砖,砖已残断,其侧边有模印铭文"熹平四年"、"熹平四"、"熹平",下段铭文已断,均为隶书阳文?quot;熹平四年"乃东汉晚期灵帝刘宏的年号,即公元175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这是深圳市的首次发现,将深圳古代有确凿年代记载的历史推到1800多年前。

地堂山汉墓,1989年规划广深高速公路时发掘,位于宝安区西乡镇铁岗山南坡的小山名为地堂山的东坡上。据墓葬结构、墓砖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该墓属东汉晚期。发现汉墓的地方,还有大鹏咸头岭、西乡岗面山、沙井云林岗等地,另有福永凤凰岩、福田沙咀村也曾采集到汉代陶片及陶罐。

这些汉代墓葬及遗物点的发现,揭示了深圳、香港汉代的奥秘,填补了深港汉代历史的空白,是珍贵的考古调查与考古发掘资料,意义重大。

首先,是解决了汉代深圳、香港的隶属问题。历史上存在两种看法:有说属博罗县,有说属番禺县。与深圳毗连的九龙李郑屋村东汉中期墓葬发现的"大吉番禺"、"番禺大治历"铭文墓砖,是当时人们图吉利、保太平而在墓砖里留下的吉祥语,说明深港地区汉时为南海郡番禺县属地,而不是博罗县的属地。

其次,解决了汉代确甏侍狻I睢⒏鄣厍⑾趾捍乖嵊胛奈铮械娜耸遣幌嘈诺模衔换嵊心敲丛绲哪乖帷N飨缯蛱猩轿魈鶰58号东汉晚期纪年砖墓的发现,提供了实物证据。

第三,解决了汉代文化主流的问题。考古发现的汉代墓葬,其结构、形制与中原汉墓类似,随葬品的器类、造型及组合也与中原的基本一致,这说明深、港地区汉代的政治、文化、经济均接受汉朝廷的控制和影响,而不是偏远的不受汉朝廷控制的较为落后土著文化"。

第四,为汉代番禺县盐官的驻地提供重要的线索。南头附近的红花园、铁仔山等发现较为密集的汉墓群,说明当时南头一带已是居民较为稠密且经济也较发达的区域。南头东晋时为东官郡治,吴时置有"司盐都尉垒"、"芜城",吴以前有"东官盐场"之称。所以,南头是汉番禺县盐官驻地最有条件和最有说服力的地方。

第五,产盐业是深港地区汉代最为重要的行业。南头红花园,九龙李郑屋村发现的较为大型的墓葬,说明当时已存在富有的阶层、富商大贾或达官贵人。这些较大规模墓葬的砌筑,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深、港两地常被人误认为边疆海隅之地,既没有名山大川,又没有肥田沃野,要想致富发达谈何容易。如与汉代发达的产盐业经济联系在一起,深、港两地发现较为大型的墓葬,是不难解释的。

第六,当时的平民百姓具有一定文化水准。从铭文砖、乘法口诀墓砖看,当时的制砖工匠常常将一些数字、吉祥语以至年号、乘法口诀,刻、印在墓砖或器物上,足见他们对数字及平安吉祥的关心。所刻、印的数字、文字的书法较娴熟流畅,而且富有美感,也可看出当时所处的时代并不是闭塞落后的,而是较为安定和乐业的时代。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