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专委会动态 > 

关于深圳海洋问题的调研报告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4

    围绕中共深圳市委提出“要开发和保护好我市海洋资源”的战略任务,市政协将“深圳海洋问题”列为今年下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之一,成立了以市政协领导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为推动这一任务的顺利完成,市政府办公厅还专门发文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课题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采取总课题与子课题、市区两级相关单位互动互促互补的办法,先后召开了多场座谈会和调研工作汇报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赴香港、北京、青岛、厦门、杭州和国家海洋一、二、三研究所学习考察;指导督促各区政协、有关单位或部门、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或专家等撰写深圳海洋方面的调研报告及论文71篇。通过对深圳海洋问题的全面系统地了解,以及对一系列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论证,基本达到了调研的预期目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圳海洋的现状

    (一)深圳海洋概貌

    深圳海洋是深圳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73公里,被大鹏半岛、香港九龙半岛、蛇口半岛分割为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珠江口(即“三湾一口”),其中东部大鹏湾、西部深圳湾、珠江口水域水深湾阔,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华南地区难得的优良港湾资源。在全市的海岸线中,港区岸线长33公里,占岸线总长的13%;工业岸线长13公里,占岸线总长的5%;保留区岸线长47公里,占岸线总长的18%。海洋沿岸海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生产资源400余种,其中海洋渔业资源约50多种,主要名贵的海产鱼类40余种,还有虾、蟹、贝类等海产品。沿海有近70平方公里的滩涂,有沙滩23个,大小岛屿39个,岛岸线长2525公里。海洋沿岸先后建成有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盐田、福永、下洞、沙渔涌、内河等九个港区。滨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目前已建成的有小梅沙海洋世界及度假村、大梅沙公共浴场、明思克航母世界、红树林保护区、西部海上田园风光、游艇俱乐部等20多个观光旅游项目。可以说,深圳具有海洋城市的自然属性,并且这种属性对深圳城市品牌及形象的塑造、对深圳社会经济生活及人的心理活动必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二)深圳海洋事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海洋事业各方面特别是海洋经济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一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较快。截至2005年底,深圳共建成各类港口泊位142个,港口集装箱达161968万标箱,同比增长186%,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香港、新加坡和上海。二是海洋旅游业呈现出较好的势头。滨海旅游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多处。200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0多亿元,其中滨海旅游业产值达210亿,对深圳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1124%,对全市旅游业的贡献率达50%。三是海洋加工制造业规模扩大。2005年全市海洋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亿元,以涉海用海为统计标准初步测算,海洋经济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直接贡献大约是19%。以海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已见成效;海洋食品、饲料工业开始起步,海洋医药、保健品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果,开发了多种医药保健品,建成了一批骨干加工企业,年出口创汇在数亿美元以上;海洋船舶修造业正在兴起,修造船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油气业也发展较快,已拥有一批为海上石油勘探服务的国际国内服务机构,而且这些机构的服务范围已涉足美、英、法等11个国家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合资、合作项目;滨海电力业也迈出步伐,西部电厂群和东部核电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四是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先后设立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伶仃洋经济鱼类繁育场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大鹏湾蓝圆鲹及沙丁鱼幼鱼保护区和杨梅坑人工鱼礁群等,增强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修复。五是海洋管理能力逐渐形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规划;建立了海上项目审批程序和事故报告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惩罚了一些违法违规的用海、涉海行为,等等。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与深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海洋事业发展仍然滞后,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有的还相当严峻和紧迫:

    (一)海洋意识比较淡薄。当前,我市有些部门及企业在对待海洋问题上,存在“重使用、轻规制,重效益、轻生态”的倾向,在海洋资源利用方面,长期以来只注重当期的经济利益,新的海洋价值观尚未形成,“重陆轻海”的观念依然存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还比较淡薄。

    (二)海岸生态控制空间减少。由于我市的地貌条件,西部属平原海岸地貌,是全市开发较早的地区,目前除福田红树林片区、前海港区、沙井等少数区段外,均处于人口稠密地区,后方陆域已没有拓展空间;东部沿海属山地海岸地貌,沿岸腹地纵深浅,后方陆域开发已接近极限,可用的土地不多。但目前西部海岸绝大部分已用作发展其它产业,难以作为公共生态和旅游资源进行使用;东部海岸的盐田至葵涌区段,也因盐田港区和沙鱼涌油气码头等设施的存在,可用来开发旅游的公共岸线也不太多。虽东部大鹏半岛保存较为完好,但因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属山地和陡坡,再加上受大亚湾核电站控制区的限制,东部海域能够使用的岸线有限。因此,随着新一批新项目的上马,我市的保留区岸线将减少到30公里,占岸线总长的12%,城市的海岸生态控制空间越来越小。

    (三)海洋环境污染严重。从调查的情况看,造成海洋污染,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陆地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二是海上船只事故及其排放污染;三是养殖业造成的污染。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到海洋,给我市的海洋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目前,我市西部海域水质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深圳湾、珠江口的海水水质基本属于国家标准中四类或劣四类,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东部海域水质尚好,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在沙头角湾口等部分海域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污染水平已经降到四类标准。由于人工填海和环境污染,滨海红树林生态系统、滩涂及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海洋生物资源不断衰退,深圳的传统近海捕捞越来越困难,渔获量逐年减少。远近闻名的沙井蚝,由于环境污染,自然海区里已几乎绝迹。由于养殖和捕捞资源的限制,深圳渔民已经陆续向阳江、台山、中山、珠海等海域寻求发展空间,将养殖业转移到这些水质优良的地区。

    (四)海洋管理工作滞后。主要表现为海洋管理力量较弱、海上执法队伍分散和协调机制不健全,适应不了海洋事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全市涉海部门包括海洋局、港务局、交通局、旅游局、海事局、发改局、环保局、气象局等多家单位。在涉及具体海域时,还关联到区、街道、甚至居委会,这种多头管海的结果,造成了各部门责、权、利分散和“利益条块分割现象”。与此同时,全市海上执法机构也包括海监、渔政、港监、海上边防、缉私等众多单位,而且这些机构又分别属于海洋局、交通局、武警、海关等部门。由于归属不同、各管一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叉执行,或者相互扯皮,难以形成一支海上执法统一力量。市海洋局虽然是市政府管理海洋事务的综合部门,但负责深圳海洋行政管理,实际上只有5名工作人员。随着涉海业务增加,要对1145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力量是非常薄弱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此外,在海洋区域治理上,虽然有一些涉海协调机制,但是与周边地区的协调机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相互间尚未建立长期稳定的协商和协调合作机制,以至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与东莞交界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进茅洲河,再进入珠江口,已成为深圳海域污染最为严重的源头之一。

    (五)海洋科技支撑力量不足。深圳是高科技产业强市,但在海洋科技研究方面,与国内其他沿海城市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深圳还没有一家专门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海洋科研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深圳海洋科技的发展和海洋竞争力的提高,如在海水资源利用方面,目前仍然主要是制盐,从海水中提取其他有重大价值的产品则很少;海洋油气勘探也仅限于部分浅海水域;滨海砂矿和海洋能的利用率都很低。海洋高科技研究及开发成果产业化能力如此薄弱,必然使得海洋开发仍停留在粗放式或资源掠夺式状态。

    (六)海洋防灾减灾系统落后。我市沿海是海洋灾害的高发区,风暴潮、海岸侵蚀、赤潮及海洋污染的灾害时有发生。据调查,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正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而我市海洋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灾害防御应急系统落后,海洋减灾工程性和非工程性建设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海洋灾害脆弱性和风险还在增加。与国外沿海发达城市相比,我市海洋防灾减灾系统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海洋灾害监测系统的建设还很不完善,海洋防灾减灾投入严重不足;海洋防灾减灾协调机制还有待完善,各涉海管理部门对海洋突发性灾害反应速度还不够快,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工作效率不高,等等,这些差距都程度不同地妨碍了深圳海洋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三、思考与建议

    深圳是海洋大市,但还不是海洋强市。为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海洋强市,应抓紧采取并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深化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

    1、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古今中外的发展历史证明,一个沿海国家或民族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海洋价值的认识和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这个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大量的事实也表明,能否真正推动解决深圳海洋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关键是取决于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党政干部的态度和决心。只要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党政干部的思想认识真正重视,就不愁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因此,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海洋权益意识等。要把宣传解决深圳海洋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在各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和专题节目,组织专题宣传报道,大力宣传解决深圳海洋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的动态趋势,宣传解决深圳海洋问题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海洋为荣,污染海洋为耻”的良好风尚。

    2、召开全市海洋大会。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明年适当的时候召开一次全市海洋大会,以动员广大群众尤其各级党政干部来深化对深圳海洋的重要性认识。一是要从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的高度来深化认识。海洋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向海洋要粮食、要能源、要发展空间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一潮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来加强海洋开发。二是要从国际海洋开发竞争更为激烈的高度来深化认识。海洋开发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之一,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这一竞争,以提高我们的海洋开发竞争力。三是要从国内对海洋开发愈加重视的高度来深化认识。国内的海洋事业发展迅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务必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加快海洋事业的发展步伐。四是要从推进深圳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度来深化认识。解决深圳海洋问题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的质量,改善生活环境。

    (二)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1、严格控制海域污染。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海排放总量,避免陆域开发建设对近海海域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切实抓好海上流动污染源的防治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系统,从源头上解决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入海的污染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确保有效运行。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做好我市西部海域及深圳湾的海洋生态恢复工作,美化我市的海洋环境。要加快海洋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深圳东、西海域陆源污染物相当一部分来自惠州、东莞一带。因此,应强化区域性合作的整治工作,在省里统一协调下,共同搞好海域污染治理工作。要认真实施深圳河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行动计划,及时检查计划实施进度和效果,确保深圳河流域整治工作得以有效实施,使深圳的海水更加洁净。

    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积极配合国家正在完善的中央、省、市三级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在完善现有海洋、海事、气象、地震和环保等监测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监测点密度,健全卫星遥感灾害监测系统。尽快率先在深圳实现海洋环境监测“一个系统、一支力量、一个声音”的工作目标,统一规划对监测网点的选取;统一规范监测内容和标准;统一管理监测的结果和发布;统一在海域内的浮标上安装探头装置,使用无线电通讯,建立起全方位、全天候、多内容的海洋监测系统,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3、建立海洋灾害预警系统。海洋灾害预警能力体现了政府对海洋灾害的重视程度,是对政府灾害应对能力的重要考验。因此,一方面,要依靠现代海洋技术、信息技术进行支撑。通过发展浮标自动监视监测、航空、航天遥感以及生物监视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构建海上自动监测网络,迅速收集、传输、交换海洋灾害信息情报,获取系统、连续、大面积的监测信息,对海洋灾害进行诊断、分析、评估并客观准确地发布灾害现象预报警报,从而确保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突发性海洋灾害应变措施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海洋灾害具有强烈的时空特征,必须借助市内外的科研力量开展我市近岸海域突发性海洋灾害的基础性及应用性研究,牢牢把握海洋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模式,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此外,要加强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海岸防护林是抵御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绿色屏障”,随着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构筑我市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对台风等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应尽快建立我市东、西部沿海生态保护林带或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强化海岸生态建设,从而形成以林为主,乔、灌、草有机结合的海岸绿色生态屏障。

    (三)健全完善海洋管理机构

    1、健全市海洋工作领导小组。海洋开发涉及众多行业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有权威的、能真正行使综合管理职能的海洋管理机构,摒弃急功近利、各自为政的做法,强化海洋开发利用的规范化和长远化。因此,国内一些沿海省市如福建、浙江、厦门、青岛等,除了设立专门的海洋管理职能部门外,还建立了海洋开发领导小组,有力地强化了这些省市的海洋管理,促进了对海洋的开发。目前,我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基本上是以行业和部门管理为主,这些部门在海上有各自的职责范围,既职能交叉重叠,又缺乏统一协调。建议将分散管理改为集中协调管理,进一步健全由市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的海洋工作领导小组,承担综合协调工作。

    2、强化提升海洋主管部门。目前,香港拥有海域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与深圳拥有的海域面积相差不大,但在组织机构和职员人数方面却配备很强,仅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内设机构就有十多个、工作人员多达2千人;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加强了海洋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专门设立了青岛市海洋局,下设13个处室和事业单位,有机关事业编制110多个;厦门市委、市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基于海洋在全市发展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在严格控制机构的情况下,组建了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下设15个处室和事业单位,并破格组建了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统一核定全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机构的人员编制,等等。有鉴于此,为提高我市海洋管理效率和水平,建议在现有市农林渔业局(市海洋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提升我市海洋主管部门,直接对市政府负责,并作为市海洋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而且,为使市海洋局更好地履行职责,还要适当地增加人员编制。

    3、组建海上综合执法队伍。要针对目前海上执法队伍力量分散、处理海上应急事件时常出现“都管都不管”的现象,将海上各执法力量统一组织起来,在原有人力财力的基础上划拨或新置一部分船只或舰艇,参照综合执法管理模式的有关经验,组建一支适合我市海洋工作的、统一的综合执法队伍,以实现对我市海域的有效管理。可采取“海上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方法,由海上综合执法队伍统一执法,岸上有关机构依法处理;海上综合执法队伍平时担负执法任务,应急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四)保障海洋科技发展

    1、建立海洋科研基地平台。海洋研究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措施和设施建设为保障。应建立海洋实验室及研发平台,市政府每年给予固定的经费支持,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奠定深圳海洋科技实力,可考虑在已规划的深港创新圈的基础上,与厦门等海洋科技强市合作,建设国家海洋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它的优势在于:第一,深圳海洋环境优越,有优良的港口、码头,有优越的海洋实验条件;第二,深圳学术条件良好。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均在深圳建立了研究生院,香港科技大学也正式建立了可授予研究生学位的海洋学科。随着科技改革的深化,在深圳的研究机构与香港及世界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往也会方便。为此,建议尽快成立由市科技局、市海洋局牵头,各涉海部门、深港产学研基地和高等院校的业务主管领导组成的海洋科技发展协调小组,研究我市海洋科技开发、科技创新以及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推动成立诸如海洋研究会和海洋科技开发院等民办官助性质的海洋科技力量集成组织,建立政府为主导、企业与科研单位对接的机制。

    2、推进海水综合利用工作。众所周知,我市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源占有量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全市用水3/4靠东江引水,东江水源一旦短缺或被污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市从取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战略高度考虑,利用海水淡化作为开发淡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应是当前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应该看到,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海水已经成为最安全、最可靠的水源资源,利用海水淡化解决淡水供应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关注。比如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等沿海国家对海水淡化利用程度已经非常高,他们通过海水淡化利用,不仅解决了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战略高度上考虑了应急水源。现在,海水淡化所采用的多级闪蒸法、多效蒸馏法和反渗透法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海水淡化成本逐渐下降。据有关部门估算,只要海水淡化的投资和运营得当,制水成本目前已经可降到5元/立方米左右。由此可见,开展海水淡化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海水淡化利用,必将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对新建或现有用水量较大且具有海水利用条件的单位或企业,鼓励或强制其采用淡化海水。对于靠近海边的新兴工业园区、新住宅区和海上新开发岛屿的供水,可考虑投资建设中小型海水淡化厂,供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同时建议从现在起,沿海岸新建的住宅区,规划和设计时就应当考虑海水冲厕问题。

    3、建立海洋资源信息服务机制。要积极构建深圳“数字海洋”信息平台,建立海洋空间数据库和海洋资源网络交换中心,使信息平台成为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子系统之一。一是对深圳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进行调查,重点对深圳的海洋珍稀、濒危物种进行详细的调查;二是调查深圳海域的海洋环境状况,特别是调查海域的重点污染源,以便为未来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数据参考;三是调查海域的地质地貌,为深圳开展海洋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开展海洋灾害的调查评估,编制海洋灾害区划,完善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建立海洋预警和快速的防灾减灾机制,提高预警能力,保障海上的交通运输和海洋开发利用活动。

    (五)依法实施海洋管理

    l、以规划引领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规划是海洋利用和保护的依据。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要与我市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整体规划,协调推进。要合理划分海洋功能区域,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统一。首先,要深化岸线资源开发和港口资源整合规划。要把深圳海洋的岸线资源作为战略性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尤其要把东部的岸线资源规划好,为将来海洋产业发展预留充足的余地。其次,加强对海洋重大基础设施的整合规划。要按照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做好集疏运体系的规划,使港口与陆、海、空运相互结合,形成立体大通道。第三,要及时调整深圳市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规对涉海工程的要求十分严格,“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相继建设一批重大涉海工程,要及时调整海洋自然保护区范围,既切实保护海洋生态、又适应经济建设发展之需。

    2、加强海洋法制建设。涉海法规的完善,有助于为我市海洋管理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深圳实际,可进一步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地方条例或实施办法,推动海洋有序、有度的开发。要制定科学的执法程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用海和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依法追究违法者责任。要加强执法廉政建设,健全海洋监察执法队伍内部监督制度,切实履行好职责,公开、公平、公正执法,做到秉公执法、不徇私情,适用权限时有依据,执法操作时不越权,遇到障碍时不放弃。同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机制,促进海洋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3、严格执行海域使用管理制度。我市海洋功能区划已于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各有关单位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养殖、盐业、交通、旅游、工业经济开发区等行业规划及海域使用的,要符合市海洋功能区划;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等,要与市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海域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进行用海申请和海域使用权登记,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后方可开发利用。要严格执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按照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加强海域使用金的征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使之真正取之于海、用之于海。要总结推广已有的经验,利用市场化手段运作经营性用海,科学合理配置海域资源。要尽快理顺市、区重点是区一级海洋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用海审批公示、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六)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优化海洋渔业结构。要开展大水面循环养殖工程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实施海水养殖种子工程,使深圳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名特优新苗种繁育基地。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产育苗种技术,加快渔业对外交流合作,筹划建设“合作示范区”。要充分利用公海渔业资源,加强国际合作捕鱼,引导渔民适应新的国际海洋制度的要求,适度发展大洋性捕捞渔业,建立远洋渔业基地,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世界渔业资源,参与国际分工。要进一步加强深圳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渔业信息体系建设,并使其与人才培养、科技研发、质量保证等体系相互结合。通过加速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使深圳在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修复技术、设施渔业开发及生态养殖、水产品加工与食用安全、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及捕捞技术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建设有特色的临海工业。要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药业。我市海洋生物制药的某些成果已居国际先进水平,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这些海洋生物制药产业,以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生物制造产业。要开展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的研究和试点。深圳是台风多发区,常年平均风速具备建风力发电站的自然条件。除风能外,我市还拥有丰富的波浪能和潮汐能等海洋绿色能源。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我市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海洋能源的研究开发力度,尽快开展试点工作。

    3、拓展滨海旅游空间。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增强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深圳打造国际化滨海生态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圳东部的133公里海岸线上山海毗连,景色宜人,并有大小23处优良海滩,适宜开辟海水浴场和度假旅游胜地;西部的海岸线上则红树林保护区独具魅力,华侨城旅游区、蛇口海上世界、海上田园风光等已经形成品牌优势。同时,深圳滨海区也是人文旅游资源的积淀区,有咸头岭新石器文化遗址、大鹏古城、三洲田孙中山庚子起义遗址、葵涌东江纵队总部旧址、南头古城等一批历史文化名胜,增加了深圳滨海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议深圳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以下策略:(1)大型化策略。东部滨海区开发一定要有大气魄,景点建设要有震撼力,与深圳经济实力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步伐相吻合。(2)高档化策略。瞄准国际化水准,科学规划,审慎开发,高质量建设,形成深圳特色优势,确立其国际国内滨海城市地位。(3)人本化策略。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亲和性、参与性、休闲性和娱乐性。(4)区域联合策略。深圳海岛资源贫乏,但周边城市惠州、珠海和香港却拥有许多可用于旅游开发的岛屿,应加强这方面的区域合作,拓展深圳滨海旅游的外延。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