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深圳政协直面社会热点:三公经费应公示明细交裸账

来源:深圳新闻网综合发布时间:2013-05-15

昨天上午,市政协召开一流法治城市建设情况专题通报会,会议直面我市当前社会热点,并为一流法治城市建设支实招。

市政协主席王穗明等出席通报会。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和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向委员们通报了我市“司法工作机制改革”、“依法治市办运作”、“法治政府建设”等情况,并回答委员的提问。

打官司就是打关系?重点解决四大问题

市委政法委是市委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我市的司法工作?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梁增昌认为,我市司法机关在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也表示,成绩不能掩盖问题。

他谈到现在社会上对司法公正的不少议论。如,“打官司就是打关系”,“法官肩上有天平,哪边有钱哪边赢”,“案子一进门,两头都托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等。梁增昌认为,这些社会议论集中反映了司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司法不公、司法不廉、效率不高、权威不足,因此,市政法委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解决好这四大问题。

信访不信法?反思信访乱象

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是市政法系统目前一项急迫的工作。梁增昌谈到了目前信访乱象引来的诸多问题。老百姓信访不信法,信领导不信法官,信上不信下,弃法从访;而执法办案的单位怕通报、怕交办。

梁增昌表示,市政法委对上述现象要从多个方面予以规范,如,信访诉求要按照法律程序处理解决,将涉法涉诉的信访与普通信访分离,组织开展清理党政机关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专项行动等。

市政府法制办主任王璞同时指出,目前行政执法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如,裁量失当和选择性执法仍然存在。行政司法与司法衔接不够,存在以罚代刑现象。

正着手建立律师诚信档案

昨天参加通报会的政协委员多来自社会法制界别,不少委员就是律师,大家比较关心在法治建设中如何发挥律师的作用。

市依法治市办主任、市司法局局长陈志刚在回答问题时透露,前不久司法局和律师协会在前海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促成内地事务所和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联合清华大学和香港律师会努力争取在前海建立律师学院。此外,深圳正在着手建立律师诚信档案。

据梁增昌介绍,在探索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中,我市正在探索标准化办案工程。围绕常见、多发案件,针对法律不明确、司法实践中存在认识分歧的问题,制订标准化办案指导意见,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最大限度防止同案同诉不同判。市中院先后制定出台了标准化办案指导意见50余件,以此推进类案的公正审判。这50份指导意见目前还停留在法院内部的规范性文件上,经过实践必将成为正式工作规范予以公布。

详细公示“三公经费”,向百姓交“裸账”

王穗明在讲话中透露,市政协今年“1号提案”《关于把深圳建设成一流法治城市的建议》已交由市委书记王荣领办。同时,由多名市政协委员联名和由民主党派提交的5份相关提案也一并交由办理。

记者注意到,民进深圳市委提交的“关于以诚信政府建设引领社会诚信建设的提案”也在王荣领办的提案专题之列。这份提案提出,政府施政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朝令夕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只会造成失信于民。如果政府施政出现问题,就必须有敢于认错和纠错的勇气,就应该开诚布公向市民道歉,有错不改、一意孤行、漠视民意同样会造成失信于民。提案还认为,详细公示“三公经费”是建设诚信政府最好切入点。

去年,深圳首次向社会公布“三公”经费数字,但经费支出只有四个大数据,难避“走过场”的嫌疑。建议公示详细“三公经费”明细,从单位、用途、额度、时间、地点、效益、预决算7个维度向百姓交“裸账”。

(深圳特区报2012年9月20日报道)

深圳29部门晒三公 20部门预算不降反升

市民可通过政府在线或各部门网站查阅

继上月底我市首次公布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后,前天起我市29个政府职能部门相继在网上公布了去年“三公”账目,这也是我市各政府职能部门首次集中晒“三公”。市民可到政府在线信息公开栏目,或者各政府部门的网站查阅相关信息。

交警、市场监管开支最多

此次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中,市交警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公安局分别以6590万元、5025万元和4597万元位列“三公”开支的前三名。这三个单位均是公车“大户”。

因工作性质原因,市交警局“三公”主要集中在公车上,该局共有汽车993辆,摩托车1524辆,支出6420.25万元,占“三公”总开支的97.4%。

市市场监管局公车中汽车拥有量甚至超过了市交警局,达到1106辆,公车消费4457.76元。市公安局共有944辆公务用车及538辆警用摩托车,去年公车消费为4131万元。

多数部门公车开支占八成以上

根据上月底市财政委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数据,去年我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6.25亿元,其中公车购置和运行费用占“大头”,达4.68亿元,占78%。记者对比发现,此次晒“三公经费”的29个部门中,绝大部分单位公车消费超过“三公”总开支的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公”数据中,各单位还披露了各自的公车数目。记者粗略计算,各部门一辆公车每年支出的费用在3万多元至5万多元之间。其中以市统计局花费最多,16辆公车开支112.4万元,车均费用达5.9万元。

出国消费在“三公”开支中大多所占比例最小,市消防局和市无线电管理局这项数据为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是出国经费花得最多的部门,达到195.39万元。该局总共出国10个团组,45人次,人均费用4.34万元。

20多个部门今年继续提高三公预算

尽管国务院一再要求压缩“三公”经费,但记者从各部门公布的数据中看到,超过20个部门今年提高了“三公”预算。其中,市公安局由4579万元提高至5519万元,提高940万元。这其中,公车消费比2011年实际支出数增加920.25万元。主要原因是该局新购189辆执法执勤、警卫、囚车及摩托车等,相应增加车辆运行费开支。

记者发现,在29个部门中,有20个左右增加了出国经费预算。比如,市教育局今年出国(境)预算70万元,增加46.37万元。市交委因公出国(境)预算150万元,增加76.5万元。两个单位增加预算的原因都是去年因工作原因,部分安排的出国项目未完成。

三公经费不能“公开了事”

我市各政府部门集中晒“三公”经费,这让不少市民为之叫好,认为这是政务信息公开又迈出了一大步。

也有市民表示,公开本身并不是目的,“三公经费”不能公开了事,而是要通过公众监督使其更加科学。就拿出国来说,是不是每次考察都是必要的?是不是规格必须那么高?而这一切从当前公布的粗略的数字中,大家无法判断。因此,需要政府一方面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加强整个监督体系的建构,形成民众对政府财政运行状况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记者李舒瑜)

(延伸阅读:南方日报)

深圳29部门晒三公 20部门预算不降反升

□多部门公务车支出占八成以上

□公务接待费如何花解释不详尽

继上月底深圳首次公布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后,深圳有近29个部门均于9月17日在各自官方网站的“信息公开”栏目中公布了自己的账目。

记者注意到,在目前公布的部门中,有1/3左右公车费用占比超过八成,而各部门在公务接待费的具体花费和花费人数的表述上则显得较为模糊。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部门此次都明确写上了各自所拥有的公车数量(包括一般公务车、执法车、生产作业车、业务车等)。

三公账目仍以“四个数据”为主

对于此次首批公开的部门《“2011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和2012年预算情况》,记者注意到,政府方面并未向外界做新闻发布或消息预告,绝大多数部门也未将信息放置在各自官方网站的首页,而是要点入“信息公开”栏目中的“资金信息”或“财政预算”子栏目才能找到。

随后,记者对照深圳市政府官网“深圳政府在线网”上的“市各部门”目录逐一查阅,发现上面列出的42个部门中,有包括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人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规土委、市人居环境委、市交委、市人社局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29家单位都于9月17日统一发布了这一“三公经费支出”的账目(其中,市经贸信息委由于是今年2月才挂牌运作,无2011年“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因此只公布了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

不过,从公布的内容上看,与此前外界期待的详细账目不同,首批公开的部门也和本级“三公经费”一样,只有总经费和三项单列经费总额四个数据。除此之外,“账目”格式非常统一,对于所支出的费用究竟用于哪里,大多只用一段文字概括性解释,并未细化到“目”(记者注:政府预算科目一般分为“类、款、项、目”四级,大多数预算仅公开到“款”或“项”,但公开到“目”,市民才容易一目了然)。

此外,市公安、消防、交警、社保基金管理局等一些部门,目前记者还暂未能在其官网中找到有关“三公经费”的信息。

多部门公车支出占总开支超八成

从目前公布的29个部门“三公经费”数据中看,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规土委、市城管局和市交委去年支出的三公费用总额最多,分别为5025.02万元、2861.8万元、2785.98万元和2743.4万元。不过,这与一些部门下属单位较多也有关系,如市场监管局本级和下属使用财政拨款的“三公”开支单位共17家,市城管局则有21家。

具体从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费和公车购置及运行费上看,深圳与北京、上海、广州大致一样,出国消费占比最小,公车消费占比最大。根据上月底深圳本级三公经费公开的数据,深圳公车消费占三公总支出的74.88%,而此次29个部门里,有15个都超过了这一比例。这15个里又有10个部门的公车消费占比超过了八成。

其中,公车消费额最多的三个部门分别是市市场监管局,支出额为4457.76万元,占其部门三公经费总额的88.7%;而市建筑工务署虽三公经费总支出相对较小为235.89万元,但公车消费占比却最大,为94.34%,具体支出额为222.54万元。其它公车占比较大的部门还包括市司法局的公车消费为1512.73万元,占比为87%;水务局公车消费为1449.12万元,占比为87.8%。

部门各自公车数量首次明确注明

此前在各地政府“三公”数据中,唯有北京公布了整体的公车数量。虽然深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透露过全市公车总数,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部门三公经费的披露中,29个部门都明确写上了各自所拥有的公车数量(包括一般公务车、执法车、生产作业车、业务车等)。

经记者粗略统计,此次29个部门共拥有4700多辆公务车。但每个部门给出的公务车一年车均经费支出却差异较大,幅度从市民政局给出的3.38万到市统计局给出的5.9万元不等。

如果取这两者之平均值4.64万元,再用以此前深圳市财委给出的全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68亿元来估算深圳的公车数量,将是一万多辆左右。而这一数据,与此前有媒体报道中曾出现的3.1万辆公车的基础数据相差较大,因此这一数量仍需要政府及时公布。

公务接待费支出细节表述简单

对于公务接待费的公布,市财委曾鼓励各部门在公布公务消费时将对内接待和对外宾接待分开,把接待批次、人数等信息一并公开。

而此次29个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中,公务接待费支出居中,但在一些单位,如市发改委、市口岸办、市统计局等部门,这一费用占到四成左右的不小比例。市外事办则因常年负责接待任务,这一费用占到其总数近八成左右。

但记者注意到,所有部门在这一支出的具体解释上都比较概括,都没有列出具体的人数和详细的名目等,大多只是用“举行某某会议”、“展开某某交流”、“接待某市来访”等句式来笼统简单的表述。

预算不降反升原因何在

自国家要求各地公布“三公经费”以来,国务院一再要求压缩“三公”经费。此前深圳官方也表示,2009年开始,深圳已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了大幅压减,并实施动态监管和规模总控。其中,全市2009年党政机关公款出国(境)支出在2006—2008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降低15%;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则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10%。

上月底,在市人大常委会上,市政府方面也表示今后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建章立制、严格预算,以进一步压减这些支出水平。但从昨日对29个部门的统计情况上看,有不少部门三公经费仍然是不降反升。

在28个可以进行对比的部门中(记者注:市经贸信息委由于是今年2月才挂牌运作,无法进行数据对比),有20个部门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提出需要增加,只有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建筑工务署等8个部门的这一预算是下降的。

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的预算上,需要增加的有19个部门,下降的有4个部门,有5个部门与去年持平;在公务接待费预算上,有10个部门要增加,11个部门要下降,7个部门不增不减;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上,12个部门要增加,11个部门是下降,还有5个维持不变。

而对于今年要增加“三公经费”预算的理由,各部门则都有各自的理由。

●市卫人委(预算915.97万元,增加12.42万元)

公务接待费预算196.87万元,增加4.92万元

主要原因:省内外城市来深考察交流公立医院改革、药品零加成等医疗体制改革情况的批次、人数增加。

●市民政局(预算722.5万元,增加31.19万元)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524.50万元,增加31.03万元

主要原因:增加殡葬等民政业务用车的购置。主要用于全系统155台车辆的运行经费,车均费用为3.38万元,包括殡葬用车、流浪人员救助用车等业务量大、用车频繁的专业车辆运行费用。

●市教育局(预算265.08万元,增加61.45万元)

因公出国(境)费预算70万元,增加46.37万元

主要原因:因2011年有两项学习任务因工作安排等原因未实施,全部移至2012年落实。

车辆购置及运行费预算增加15.62万元

主要原因:汽车燃油费增加、车辆老化以至维修费的不断增加而产生的费用。

●市人居环境委(预算826.73万元,增加36.83万元)

因公出国(境)费预算61.52万元,增加了4.96万元

主要原因:2011年度香港人居环境建设与环保执法管理研究考察计划推迟至2012年开展。

公务接待费预算98.21万元,增加6.18万元

主要原因:2011年大运会成功举办,市人居环境委牵头的各项环保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国家、省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其次,市人居环境委环保实绩考核、环境应急管理、住宅产业化改革、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创新工作,引起国内环保部门的广泛关注;深圳大部制改革后,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一直是国内省市政府部门机构改革调研的重点。经测算,预计国内相关单位和部门来深调研、考察的频次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因此编制公务接待的预算较上年增加。

●市交通委员会(预算2915.9万元,增加172.5万元)

因公出国(境)费预算150万元,增加76.5万元

主要原因:2011年预算数150万元,后因举行大运会等原因,部分出国项目未如期执行。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2315万元,增加125.4万元

主要原因:1.减少22.9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减少16.7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共减少39.6万元。2.增加165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因工作需要,为下属二级单位购置3辆中巴车,每辆预算55万元,共165万元。(记者/张玮)

延伸阅读:深圳“三公”经费公开尚存四大疑问(南方网)

“三公”经费公开到部门,的确迈出了一大步。尽管按照现行人大制度,这是早该兑现的账单。在账单公布之际,从政府到市民,都不应满足于自赏。首先,“三公“经费是市民关注度极高的范畴,本次发布并没有给予应有重视和跟进解读以及与公众互动。而南都记者梳理数据的过程中也发现,发布方式、详尽程度以及信息公开机制的保障等方面,均有值得追问之处。记者随机抽访了十多位市民,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相比以往不向公众和纳税人公布,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公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经得起公众的质疑和质询,经得起检验。

“三公”经费发布缘何静悄悄?

此次“三公”经费发布始于前晚。对于市民来说,这是件有进步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但发布之时,作为深圳官方最快发布渠道的微博没有及时发布消息。发布过程中,各部门也没遵循相对统一的发布渠道。多数部门发布的信息集纳在了深圳政府在线的信息公开平台上,但仍有一些部门仅在自己部门的官方网站发布,且位置并不起眼。政府信息公开,是为了尽可能让更多市民知晓。应该快速且完整,才有利于政令的下达和通行,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反馈。这是现代政务决策方面的常识。而且“三公”经费的公开是一件进步之举,对事件的重要性,官方应该也有认知。但遗憾的是,在发布之时和发布过程当中,政府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主动性。

人数不公开如何衡量支出标准?

此前深圳公车数量千呼万唤未出来,而北京自去年就开始公布了公车总数。随着此次深圳“三公”经费的相继公开,各部门也公开了本部门的公车数量。尽管市级部门未涵盖所有公车数量,毕竟是进步。但各部门的现有实际人数仍未公开,也是此次行动的缺憾之一。虽然人数并非支出的唯一标准,但政府配备人力应与所负责业务对等,也是市民判断“三公”经费支出是否合理的基础数据。数据的欠缺,让市民失去了衡量“三公”经费合理性的重要标准。深圳市各部门能否进一步将部门在岗人数予以公开?

各部门支出数据能否更详尽?

本次各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均对“三公”的大项支出进行了公开,但具体程度则详略不一。有的部门对每个项目都尽可能进行了细化。比如气象局,在出国、接待和公车使用的各项之中,均将历次出国、接待事务和公车使用的范围一一细化。但相当多部门只是在对各项数额罗列而出,进行概括性描述之后,草草收尾。

政府信息公开是为了让纳税人看得明白,弄得清楚。实际上,尚未细化到具体项目的数据公开不可能完全看清楚。但至少应让纳税人知道在各类支出上,经费是怎么花的。此前从国家到省、市各部门均已有例在先,深圳理应准备更充分,发布更完整。如果各部门均能做到气象局的发布标准,至少也算是一种进步。

三公支出数据公开如何常态化?

在深圳政府在线的门户网站中,罗列了深圳市所有的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目录及公开窗口。其中,有些部门曾在前期坚持将每月的预算执行情况公开上网。但问题是,当前不仅各部门步调不一,而且之前曾经按月公开发布预算执行情况的部门也在近段时间屡屡断档。

政府曾经对信息公开屡屡发文推进,做出各种承诺和敦促机制。客观说,目前比以往是有进步的,但如果仅仅是敦促而没有明确的奖惩机制,恐怕信息公开仍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推而广之,深圳市统计局按规定每月应公布官方各项细化的统计数据,但自今年2月以来,细化的数据均没有公布,取而代之的是更粗略的数据。政府信用建立在信息公开和政令执行之上,如果信息公开做不到基本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如何保持信用的有效?

市民反应

王先生:公车用途应该有个明细

以深圳市公安局(不含交警局)公布的数据为例,该部门一年的公务接待费要421.51万元,市民王先生仔细看过数据后发出惊叹。虽然,公安局公布的相关数据具体到一些开支内容明细,比如包括外事接待151万元,共接待了外宾80批2561人次,主要用于国际警务交流合作;国内接待270 .51万元,主要安排上级领导到深圳检查指导的接待工作、公安专项调查研究、开展警务合作交流等所发生的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场租费等。

“上级领导出差,不是可以回去报销差旅费么?难道还要地方出钱招待?”王先生提出质疑,因为他从网上查到公安部公布了出差费用开支标准,未必需要对方的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4131.75万元。由此看来,公车依然是三公开支里的重头,有没有需要用这么多车,究竟配备了哪些车,各有什么用途,应该有个明细。

陈先生:应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审计

主动公开三公经费支出,做法值得肯定,但是毕竟是各职能部门单方公布的数据,里面有无水分?毕竟数字是冰冷的,不会说话。其次,三公费用绩效如何?是否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如何让市民信服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合理使用的科学性?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本来可以不花这么多钱的地方?市民陈先生认为,应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绩效审计。如果怕花钱,当然也可以让深圳市审计局自己先审一遍。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至于三公费用,对使用较好的部门提出表扬,借鉴做法,对奢侈浪费的部门应提出批评和整改意见,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审计报告。

三公经费公开的目的,不仅在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开,为公众的监督创造条件。市民李先生认为,一个合理的三公经费公开,不仅应该告诉公众各项开支花了多少钱,还应该明确告诉公众这些钱具体是怎样花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部门虽然列出了三公经费公开支出情况,但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数字,至于这些钱具体是怎样花的,公众还是一头雾水。

马先生:新预算均高于去年,如何压缩

查看发现,公布三公经费支出的各职能部门,2012年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多数高出去年。虽然有些部门的三公支出,其中个别项目相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总体却高于往年。难道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原因?为什么没一家的预算低于去年的?律师马先生提出疑问,由此可见,三公经费年复一年提升,其高限在哪里?压缩的空间又在哪里?

有专家指出,三公的公开还不能让公众清晰、明了地判定该部门经费支出的详细核算标准、开展有关活动与本部门履行职责的关联度、必要性和实际取得的成效,因此也就很难判定这些经费的支出究竟是否真的合理、是否真的取得了应有的绩效。知情的目的没实现,势必遭到公众的质疑。在这样的公开状况下,公众只能看个热闹。

让公众有机会参与编制和审议政府预算,或者至少让市场信用极佳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政府预算进行前期参与和事后审核,或许能真正使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的财政开支不成为一笔糊涂账。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