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政协委员眼中的 深港国际化差距

来源:深圳商报发布时间:2014-08-08

“国际化”是年初市委确立深圳改革主攻方向“三化一平台”的重要内容,由市政协和深圳广电集团主办的《政协论坛》,近期邀请政协委员围绕“深圳加快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进行探讨,深圳商报记者作为媒体观察员全程参与节目讨论。来自香港的市政协常委林立方,在节目中讲了几个故事,在众说纷纭的“国际化”中展示来自香港的独特视角。

前海注册公司:遭遇政府部门“规则”打架

林立方自称是典型的香港商人,来深圳做生意几十年了,但办事过程中,他仍然会碰到一些制度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制度不成熟或没有完善的时候就“着急”推出来,结果导致投资者对规则的可信度产生怀疑。最近的例子,是在前海注册公司时碰到的。

林立方的企业一年多前就已在前海注册4家公司。到前海管理局提交申请后,很快就拿到批文,同意在前海成立集团公司,但他们不办理相关手续。而当林立方拿着批文去其他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成立手续时,却被告知“不行”,这份批文证书并不能让他成立批文里的那个公司。

“我什么都准备好了,资金也打进来,结果登记搞到一半不行了,老的条件规定还在那里,注册公司还得符合以前的条件。”林立方说,在内地投资这么多年,可以理解行不通的原因,但对于第一次来深圳投资的商人,“这么一玩,他就搞不懂了,这个规则还可信不可信啊?”

“制度本来是让人信服的‘游戏规则’,你制度本身就不可信,这让人感觉‘玩游戏’还需不需要规则?国际化的规则从何谈起?”林立方说,“这是最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之间推出制度要捋清楚、成熟了再推出来。”

林立方认为,深圳市政府仍要多做工作,继续加大前海对香港企业的吸引力。目前深圳政府部门与香港对口部门有联系,但还没有形成长期机制,因为两边制度不一样,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深圳要追求国际化的“游戏规则”,就要多去了解外面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用“这是我们的方法,你来了就得适应我”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听音乐会:遭遇看手机接电话感觉格格不入

“没有国际化水平的人,城市国际化水平就出不来。”林立方讲起最近和朋友们谈到的一桩“小事。”

林立方说, 在香港,初中阶段老师要带学生去听音乐会。这个时候,老师就会告诉学生听音乐会的礼仪细节,诸如“必须在演出之前入场,演出开始后不能入场,入场后要等中场休息时才能出来”等。整个表演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那里,我们连在座位上移动一下都不敢。”林立方感慨道,“而现在在内地听音乐会的时候,仍会看到有人中途看手机、接电话,让人没办法静下来去欣赏高雅艺术。”

林立方说,如果连这种普通的国际礼仪都不遵守,那么,外国人士来这里生活、旅游和参加文化活动时,会感到格格不入。这些基本的国际化礼仪,要通过长时间的市民教育才能达到,需要学校、媒体长期的配合,这个系统工程要从早期教育开始抓。

作为在香港和深圳两地轮流居住人士,林立方对早晨邻居之间打招呼特别有感触。在深圳居住的楼里没几户人家,大家都知道住的是谁,但每天早上坐电梯遇到,彼此友善打招呼的频率很低。在香港,居住的楼里大部分是外国人,90%以上会打招呼,互问“Good morning”是很自然发生的事。“这大概也算一个国际化的习惯吧。”

编辑:袁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