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专版专栏 > 协商民主在深圳 >
市政协创新工作广开言路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14-12-24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打造“委员议事厅”、“委员社区讲堂”两大全新工作平台;开展“深圳口述史”活动,讲述深圳人的奋斗创业史;组织多场情况通报会,创造机会让委员们知情明政;举办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参加的专题协商会让委员们建言深圳发展……一年来,市政协工作创新不断,亮点多。
关键词1
委员议事厅
创建协商民主新形式,把协商议政搬到市民中传播理性声音
“政协工作应该深深扎根于群众和社会之中,做党委政府沟通社会的通道,做集中和反映群众诉求的桥梁。”今年年初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上,市政协主席王穗明在做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
深圳PM2.5近1/3来自机动车,那么治霾必须限购吗?治霾行动中个人行为靠自觉还是法律约束?……让我们把时钟倒拨回今年2月16日下午3时。深圳市政协全新打造的首场“委员议事厅”精彩开议。12名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纵论全国、珠三角、深圳雾霾现状,并对治霾的方式、手段进行观点PK。同时,活动还通过VCR的形式,邀请了美国加州的空气污染治理专家,向市民讲述加州的防治经验和做法。
这就是深圳市政协今年精心打造的“委员议事厅”。从今年2月份首秀获得满堂彩后,每月第三个星期天下午3点,经过精心挑选的各个议题就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准时上演。
这是一种完全有别于过去的协商议政方式——场上,委员和嘉宾们侃侃而谈,有辩论有碰撞有共识;场下,观众可以“赞”,也可以“嘘”,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不同意见。整个议事过程,通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市民群众共同对同一民生热点问题的“讲”、“议”、“评”,突破了政协通常的闭门议政的方式,把协商议政“搬”到了公共空间,“搬”到市民中去,为委员、专家和市民协商议事提供有序参与平台,并传播理性声音,引领城市协商文化发展。
10个月来, “委员议事厅”确实也起传播理性声音,培养理性思考和城市协商文化,增进共识的作用——从“小升初”公平性这场议事看,议事开始前,通过举牌,现场半数观众表示不满意目前的“小升初”政策,而在临近一轮结束时,超过六成观众为积分入学和就近入学制度举起“赞”牌。
政协工作要接地气, “委员议事厅”很好地贯彻了这原则。“委员议事厅”的接地气表现在每次议事的选题都是紧贴民生和热点,比如雾霾、教育公平、养老等。同时追求议事内容、方式能与老百姓有更多共鸣,比如委员必须说与百姓合拍的语言,不能太高深,不能是空话、套话,政府部门官员也是如此,不能光摆成绩,说官话、场面话。更重要的是,接地气还表现在通过议事还促成议事成果落地。事实上,多期“委员议事厅”也议出百姓满意成果:市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利用议事过程进行政策、工作的宣传解释,还把议事当成决策的“咨询会”。同时把议事内容吸收进工作中,如市民政局在进行调研后表示接受,议事中所涉及的《养老用地管理办法》和《社区服务中心项目规定》等即将出台,养老券改电子钱包措施亦在研讨中。
过去,市政协各界别参政议政主要是通过政协的平台上实现,而 “委员议事厅”由各界别承办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起市政协各界别与市民直接沟通对话的管道,让界别的形象丰满起来,更为市民所熟悉。同时,委员履职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市民面对面交流考验委员能力和智慧。第四期议事厅的嘉宾、市政协委员李建华来自法律界,本来是“养老”问题的门外汉。而在议事厅开议前,他足足准备了3个月,阅读了大量资料,反复研究;对于不懂的问题,还专门请教专家,进行实地走访。“‘委员议事厅’要求委员对所议问题有全方位的了解,并且通过了解、议事而持续关注相关问题,这就提高了委员履职的专业参与度。”被称为养老问题的“半个专家”的李建华说。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市政协首创的“委员议事厅”正是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2014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长篇报道,评价“委员议事厅”是把协商平台搬到市民中间,是协商民主的新形式,委员履职的新模式。
关键词2
委员社区讲堂
打造界别活动新载体,委员深入社区传播知识文明
市政协主席王穗明曾表示,政协委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要拓宽政协工作切面,让政协工作更好地与城市发展镶嵌在一起,就必须拓宽平台、疏通渠道,必须走进社会、扎根群众,必须接地气、补养分,要想方设法发挥界别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
学龄前儿童身高促进与饮食喂养、生活中的经济学、如何填报高考志愿,从诚信与法制的角度看家庭的那些事……从今年6月开始,我市多个社区的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听到由政协委员讲授的这些透着浓浓生活气息、非常接地气的课。 “陈淑妮老师讲的孩子教育问题,我从讲座中学习到教育孩子的不少思路和妙招,很受启发!” 社区居民彭新说。
这就是“委员社区讲堂”——市政协今年打造的全新工作平台,同时也是政协界别活动的新载体。从6月14日起的每个周末,政协深圳市五届委员会32个界别的71名委员,用了25个周末的时间,分赴我市10个行政区(新区)、44个街道97个社区,开展了133场讲课活动。委员们变身“社区讲师”,和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向他们传播知识、文化和文明。
5个多月来,“委员社区讲堂”受到8000多名社区居民热捧。而委员们在讲课、互动中对履职有了全新的定义。“和社区群众面对面,分享委员的专业知识,把委员的荣誉、责任和使命带到基层去实践,我真真切切地感到委员履职走在大地上,更加接地气!”市政协委员张洪表示,“委员社区讲堂”为委员们创造了一个深入基层、接触社会的很好的途径。长久以往,委员和百姓的关系更亲密,委员对百姓的需求、关注的问题也更清楚。
为了当好社区“讲师”,委员们认真备课,讲什么、怎么讲都仔细揣摩,精雕细琢。讲课前,提前备课、准备讲稿、制作PPT课件已经成为讲堂的“标配”,有的委员还拉着团队、带上道具前往社区讲课。如徐龙委员,在讲徒手心肺复苏术时,带着两名同事和两个假体模特,不但口头授课,还和团队成员现场演示,居民也踊跃上台参加练习。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堂模式,让社区居民兴趣大增,反响也特别热烈。可以说,当好社区“讲师”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委员积极性的过程。各界别委员通过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的讲与听、问与答中,找到履职新舞台。
而对于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而言,“委员社区讲堂”一改过去“上级交下来的任务,必须配合组织、参加”的强加式形象,变成发自内心愿意做好组织工作、喜欢听课以及有所受益。
经过5个多月的实践,“委员社区讲堂”的作用显现:通过“委员社区讲堂”这一平台政协工作延伸到了社区——政协委员进入社区,直接和社区居民面对面,让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政协组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机构,而是很“基层”很“亲民”的;改善委员履职“关起门”多、“走出去”少的局面以及改变委员履职“一次性”多、“持续性”少的现象,委员成为实实在在走到群众中,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可以亲近的人。同时,“委员社区讲堂”是以政协界别为组织基础的,32个界别的委员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从所在界别群众的角度发出声音。从这方面看,“委员社区讲堂”则是深圳市政协界别工作以及协商民主工作的一个新思路和新尝试。
关键词3
深圳口述史
探索存史资政新形式,复盘刻录深圳崛起的历史存档
市政协主席王穗明说:“大家复盘着存在内心深处的个人故事,没想到却是恢弘年代的集体记忆。这种刻画无疑都是历史的瑰宝,理当让现在和后来者追溯代承。”
1987年12月1日,深圳敲下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这一历史事件,在深圳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写下光辉一笔。而骆锦星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时隔27年,当骆锦星口述的《从“违宪”到样板 深圳房地产引领全国》于今年12月10日在深圳晚报刊发后,这段往事依然让读者看了心潮澎湃。
如何让文史资料工作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市政协领导班子认为,中国梦,是当今时代的召唤;深圳,则是梦开始的地方。深圳35年行走的改革之路,创造了新的历史伟业。回望过去,35年的成就与辉煌,无疑值得历史铭记,值得当代和后来者追溯传承。于是在今年初,经市政协主席王穗明提议,“深圳口述史”应运而生。
征编《深圳口述史》,旨在“铭记一部历史,感怀一段岁月,接续一种情怀,传播一种精神”。为此,市政协积极谋划:在《深圳晚报》开辟“深圳口述史”专栏,刊载了100期各界人士的口述故事,反映他们上个世纪1980年到1992年期间怀揣梦想闯深圳的故事。这些口述者来自全市各条战线,有的是领导者、指挥员,有的是教师、演员、科研人员,有的是企业创业者,有的是平凡的打工一族,有的是原住居民。这些人的故事经过连续八个多月的推出,引起社会的持续强烈反响,打开了一批早期来深创业者的心扉,激励了一批追梦的当代年轻人。同时,市政协还将出版发行书籍《深圳口述史1980—1992》、拍摄制作5集电视纪录片《梦开始的地方》、录制《深圳口述历史影像库》。
半年来,深圳市政协秉承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原汁原味复盘各界人士初到深圳的梦故事,以发挥政协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之作用,为这座以梦为马的城市呈现一部“深圳版”的《光荣与梦想》。
关键词4
情况通报会
创造更多知情明政机会,让委员履职“心中有数”
市政协王穗明主席表示,政协委员要“接地气”,“接地气”的前提是“懂地气”。先了解政府在做什么,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议政。
“社保结余2000多亿元,干吗不能少收点?”
“养老要算几十年的账,深圳人口老龄化5年后将初步显现,不能现在就花光了今后的钱。目前我市医保基金结余相对较大,今后将把基本结余封存作为保底,确保市民享受较高的医疗保障。”
这是政协委员易松国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局局长王敏之间的问答,这一问答发生在今年4月15日市政协组织举办的政府部门工作情况通报会上。
让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避免出现不同频、不同步的情况,是近年来政协提高委员履职成效的一项工作。为此,市政协不断为委员创造知情平台,让委员准确把握国情、党情、市情,从而使提出的意见建议更有质量和深度。
今年,和委员们面对面交流、问答的有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局、市交委、市教育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市长许勤也亲自来到市政协,为委员们通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各部门负责人敞开说家底,委员仔细倾听;委员尖锐提问,部门负责人不回避,认真作答……一场场专题通报会,成为政府部门与委员的一次次良性互动,也为委员们知情明政、发出有质量的好声音提供了高效的平台和路径。
关键词5
专题协商
广聚委员智慧力量,为法治政府、国际化城市建言
市政协主席王穗明表示,政协要千方百计聚集正能量,百转千回发出好声音。
“一流法治政府建设”是今年市长领办的市政协重点提案。8月22日上午,市政协召开五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一流法治政府建设。
在专题协商会上,黎军、王海鸿等来自各界别的政协委员围绕用法治思想改造习惯思维、提高公务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意识、完善考评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加快编制明晰的“政府权责清单”、防止法治指数政绩化官僚化、政府重大决策纳入法治轨道、提高立法质量,剔除似是而非、难以操作的条文……一条条经过调研、深思熟虑的建议赢得了市长许勤“发言质量高”的称许。
时隔一月,9月23日召开的市政协五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专题协商“国际化城市建设”。“建设国际化城市”是市委书记王荣今年领办的市政协提案。一年来,市政协围绕提案,组织广大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各个界别认真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准备基础上,7名委员在协商议政会上激情建言。
“打造海上深圳,以‘四湾一河’缔造未来中国第一滨海城市,以此作为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陈可石委员的发言激起人们的丰富联想,为国际化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委员们的现场建言赢得王荣“很有价值、很受启发,为深圳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的赞誉。
在两场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的建议和问题并没有“白提”。政府权责清单年底全面公开、深圳将先行先试保护金融投资者、我市将尽量补齐短板,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深创新创业……政府部门诚恳地回应委员:部分建议已经作为政策正在实施,部分建议将成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参考。良好的互动让委员们履职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编辑:袁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