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政协新闻 > 

深圳:打造“开放式”协商议政新平台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发布时间:2015-01-05

近日,全国政协主办的《中国政协》杂志2014年第23期刊发文章,报道深圳市政协“委员议事厅”活动,全文如下:

文◎本刊记者赵瑜

2014年每个月第三周的周日,深圳市中心书城总是人满为患。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场特殊的“辩论会”。书城南区近20排的大台阶上,近500名的观众或坐或站,尽管周围人来人往,他们却神情严肃而专注。大台阶前方的台子上,嘉宾们分立左右,一字排开。这里有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更有对民生问题的真诚呼吁和深度思考。

这一场场思想的盛宴,正是深圳市政协今年倾情打造的全新的协商民主平台———“委员议事厅”。“开放、亲民、参与、理性”是这个平台鲜明的特点。“‘委员议事厅’就是要把协商民主的平台搬到市民中间,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市民群众围绕民生热点展开讨论、参与议事搭建一个平台,最终目的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协商民主的氛围,培养市民多层理性的思维,引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协商文化。”深圳市政协主席王穗明对“委员议事厅”作出明确定位。

这一创新的协商民主形式,至今已成功运行10个月,为深圳的协商民主实践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开放:与市民“面对面”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犹在耳畔。

如何把协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深入到群众中,是深圳市政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政协工作应该深深扎根于群众和社会之中,做党委政府沟通社会的通道,做集中和反映群众诉求的桥梁。”在2014年初深圳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上,王穗明主席在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今年的政协工作,要在往年基础上努力创造新的平台。

于是,打造全新的扎根群众的协商议政平台“委员议事厅”的想法在市政协主席会上被提了出来。作为该活动的“总策划”,王穗明从场地的选择到议题的敲定,从组织形式到现场布置无不亲自过问,反复斟酌。最终,市政协决定自今年2月起,固定在每月的第三周周日下午在市中心书城举办“委员议事厅”活动,由各民主党派和市政协部分专委会具体承办,每期邀请6-9位嘉宾,包括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相关人员。每场活动的主话题还设置若干个子话题以及“对立议题”,由主持人引导嘉宾、观众开展讨论,进行正反辩论,保证观点有交锋、话题有可探讨性,但活动不预设立场或者得出最终结论。“这个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全开放的形式。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场合,搭建了一个政协委员、专家、政府部门代表与市民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突破了政协通常的闭门开会议政的方式,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和参与到政协活动中来,也使政协的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更接地气。”王穗明告诉记者。事实的确如此。中心书城作为深受深圳市民喜爱的文化场所,常年汇集了大量人群。在这样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里,不设围栏,市民无须报名,随时可以参与进来。为活跃现场气氛,每个观众手中都拿着两个牌子,一个是“赞”,一个是“嘘”。他们可以根据嘉宾的发言,随时举牌表明自己的观点,参与互动。

为了让更多市民参与进来,市政协在年初就将全年11场活动安排和11个议题在媒体上公开,吸引感兴趣的市民前来参加。让市政协的组织者感到意外的是,每场活动参与人数众多,有时远远超过最初预计的400人,很多人全程只能站着,但大家都热情高涨,极少有人中途离场。时至今日,10场委员议事厅已迎来5000多名观众的热情参与。

亲民: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雾霾治理、垃圾减量分类、小学升初中的公平性、社区养老、义务教育、医患关系、社区自治……

从一个个议题中不难看出,“委员议事厅”力求选择与百姓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民生热点话题,对敏感话题不推诿、不回避,客观反映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了“接地气”,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作为第三期“小升初公平性”议事厅嘉宾的深圳市政协委员张俞强,同时还是那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对那场活动印象深刻。除了深圳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外,张俞强还是民盟深圳市委会委员,“小升初公平性”话题就是民盟深圳市委会根据盟内成员的特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最后圈定的议题题目。没想到,时值4月中考报名期,这一议题正好撞上“敏感期”,但本着“对热点敏感话题不推诿、不回避、第一时间回应老百姓的诉求”的原则,市政协主席班子讨论后决定支持举办这场活动;委员、专家们顶住压力,对“小升初”公平性展开激烈辩论,给市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委员议事厅”的“亲民”还表现在现场的互动交流上。与现场市民互动交流对作为嘉宾的政协委员、政府部门官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议事过程中,直面市民的委员和官员必须说与百姓合拍的语言,不能太高深,不能是空话、套话。

在第一期“关注雾霾”的“委员议事厅”现场,作为广东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首席合伙人,市政协委员王丽娜虽然拥有无数次法庭舌战的经验,但这次,她还是“怯场”了。“我其实不紧张,但有点担心观点说出来后,观众是喝彩还是嘘声一片。”王丽娜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我面对的不再是法官,而是不断涌入的市民及各种意想不到的发问。”

也是在这次议事厅现场,来自罗湖区政协的宋强副主席就因为抛出了“深圳机动车应该限购”的观点而被“嘘”了。宋强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观众的反应的确让他有一点尴尬,他个人也不是完全赞成采用行政手段来限行限购。但是,辩论本身就在于多角度观点的呈现,以便让公众了解公共问题的复杂性。

与此同时,“委员议事厅”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听取民意的上佳途径。“委员议事厅能很好地把民意集中起来,从而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参与过委员议事厅的市民政局局长杜鹏说。委员议事厅自开办以来,多次议事内容都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市法制办专门把正在制定中的《垃圾减量分类办法》送来市政协征求意见,并表示将加快立法进程;教育用地被挤占挪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相关问题开始被清查……参与:发挥界别优势,提升履职水平以市政协各界别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是“委员议事厅”的一个组织原则。“这个平台很好地建立起了市政协各界别与市民直接沟通对话的管道,委员履职也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对委员和党派、专委会履职能力的一个考验。”王穗明如是说。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深圳市委会主委张效民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只要我在深圳,每一场委员议事厅我都要去看。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谈起这个活动,张效民有很深的感触,“我认为政协找到了一个发挥党派在内的各个界别参政议政的平台,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让政协的各个界别有了一个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机会,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政协、了解党派,对政协包括民主党派如何树立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必将激发各界别委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提升各界别参政议政的能力。”

跟张效民一样,原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思平也是农工民主党深圳市委会的主委,他曾参与组织过一场“委员议事厅”活动。“市政协将‘委员议事厅’活动与党派的参政议政相结合,所议的内容紧密结合民主党派长期关注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党派的专业优势,也是我们参政议政工作的一项延伸。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对相关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也让市民和政府部门了解了我们所做的工作,增加了共识。”陈思平很高兴地告诉记者,在他们承办完一期“委员议事厅”活动之后,相关政府部门主动找到他们,征求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而对于政协委员们而言,“委员议事厅”的出现,也点燃了他们履职的兴奋点。在普通老百姓以往的认知里,政协委员好像是一个较为遥远的人群。对于委员来说,“委员议事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与市民面对面沟通,向市民传达自己专业观点的机会。“大部分委员都有参政议政的热情,但是他们不一定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建议渠道产生影响,这样才能够体现委员的价值。”市政协委员黎军说。

直接面对市民,委员们直言“很有压力”。第四期议事厅的嘉宾、市政协委员李建华是一位很活跃的委员,曾参加过深圳政协论坛和政协热线,也算有一定的面对观众的经验,但在议事厅开议前,他足足准备了3个月,阅读了大量资料,反复研究。“最后在议事厅现场阐述的观点,都是在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在李建华看来,委员议事厅提高了委员履职的专业度,对委员履职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理性:引导理性思维和协商文化

对于“委员议事厅”的设计者市政协而言,传播理性声音、引领城市协商文化的发展是这一创新平台存在的价值所在。活动的设置也证明了这一点:强调不预设立场,充分表达各个界别、委员嘉宾和市民的意见;现场多名委员形成不同观点的交锋,对话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专家和学者发挥智库的作用,为现场市民答疑解惑,引导市民在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理性思考;相关政府部门就某一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措施和委员、市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充分“释政”。这种设置也得到了委员们的认可。“伴随着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社会上各种议论的声音很多,大家很多时候容易被情绪左右。我认为民主的背后应该是理性,要理性地探讨问题。委员议事厅就是要培养大家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地建设这种理性化的管道,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最主要的是通往答案的路径是正确的,这要比答案本身更为重要。”市政协委员尹昌龙说。“委员议事厅不仅仅是政协工作的创新,也是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议事,让市民多角度了解社会问题的各个立面,将社会矛盾化解于无形和未结之时。”新华社记者在采访时感叹。

从实践看,“委员议事厅”确实也起到了沟通交流、增进共识的作用。据张俞强回忆,在对“小升初”公平性的讨论中,在流程设置上做了特别的安排,在每个子话题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请观众举牌表示观点。议事开始前,通过举牌,现场半数观众表示不满意目前的“小升初”政策,而在临近一轮结束时,超过六成观众为积分入学和就近入学制度举起“赞”牌。“举牌的人多说明观众‘进来’了。”张俞强说。

“民主不是装饰品,要坚持有事多商量”。深圳市政协“委员议事厅”正是在践行“有事多商量”,将协商的平台搬到市民中间,将民主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尽管“委员议事厅”运行还不足一年,其活力和生命力必将使它深深扎根于深圳市协商民主发展的沃土中,绽放出绚丽的民主之花。(本文转自《中国政协》2014年第23期)

编辑:袁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