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15-10-30李伟文:我用一生来建设养育我的故土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15-10-30

我是一名原住民:出生在大鹏、学习成长在大鹏、工作生活在大鹏,我对大鹏这片故土有深厚的眷恋之情。我今年65岁,在悠悠岁月中见证了大鹏的历次行政身份变迁——从原来从属于宝安县而后归辖于龙岗区的一个镇、如今发展成为大鹏新区的过程。

我也尽自己的所能,为建设大鹏出了一份力。自1986年起,我前十年的岗位是搞经济建设,后十年则从政主抓大鹏的全面发展工作。在一代代大鹏人的努力下,大鹏已改头换面,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日的经济格局。

李伟文
当年在竞选镇长发表演讲时,我曾说过三句话:能够继续当选镇长是时代造就了我,假若没有改革开放,我只是个农民的儿子,可能只能在生产大队里做事;第二就是历史选择了我,最初在总公司任职时,未曾料想过6年后我会站在这里,做了一次全国试点先行的样板,为中国基层民主建设作出贡献;再者还要感谢大鹏镇的百姓信任我、支持我。这三句话放到现在仍然如此。

当时我们以镇为单位建蓄水池,圩镇周围地区有五六个小水池,镇外村头也有五六个水池,加起来大概有十余个,一天能收集、储存约10000立方水

想方设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

我的出生地大鹏是一个边陲小镇,出于乡土情怀,毕业之后我选择回乡务农,做过村生产队长、村大队副书记、镇车队队长。直到1986年大鹏半岛划分为南澳镇、大鹏镇两个行政区域,我被调任为大鹏镇经济发展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总经理,开始全面主持镇经济发展工作。

那时候的大鹏半岛是穷乡僻壤,进出城镇只有一条泥泞的土路,其中有几公里的沿海路段就在悬崖边上,一边是陡峭高山、一边是茫茫大海,两车相会都要谨慎慢行、前顾后望才能通过。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为了支持来大鹏发展的工厂,当第一辆40尺柜的货柜车进镇时,我们组织了十余人拿着液压千斤顶、刀具等器材,护送它进大鹏。拿砍刀不是伤人防抢,而是砍伐路上的荆棘。

工业用水、用电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那时的大鹏镇常住人口约1万人,生活用水取自大亚湾水库,整个镇只有一个变电站,水电仅供居民使用,没有工业用水、用电的规划。开办工厂后,水库水也用作工业用途,导致出现用水短缺,工业用电也遇到了相似问题,而大鹏本土发展的来料加工工厂耗电量又大,用电的紧缺就限制了工厂发展。

通讯也不方便。当时的电话还是拨号转机的,不能直接接通香港,需要转线等待,从香港买回来的手提电话,要去到距离大鹏两公里外的东平洲(现为香港平洲)才有信号。所以每当有需要与港商进行商务洽谈时,坐在办公室里是联系不到的,要跑到香港才能给他们打电话。

这时候大鹏镇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缺乏交通、水电、通讯等基本配套设施的严峻问题,难以吸引投资商、制造厂落地筑巢。因此大鹏镇的工业基础很薄弱,仅有一个数万平方米的小工业区,里面只有四五间工厂,其中还包括我担任王母村副书记时,引进的第一家毛线厂。

可想而知,最初大鹏发展工业的条件有多艰苦,欲引凤筑巢就要先解决这些问题。当时解决得最有效率的是用电难题,我们跟市供电局反映情况,提出兴建变电站,并将原有变电站升级扩容,管理大鹏片区的供电公司予以了支持;后来我们还到香港买了两台发电机,在高峰期用电不足时发电供工业区使用。

用水方面,我们的办法比较土,就是尽可能地收集地面水,当时我们以镇为单位建蓄水池,圩镇周围地区有五六个小水池,镇外村头也有五六个水池,加起来大概有十余个,一天能收集、储存约10000立方水。道路则是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时,把旧公路重新拉顺、扩宽、浇灌成柏油路。

通迅方面主要依靠相关部门的支持,以投资商的意向出发,镇里负责提供土地,做好征地工作。我记得当时大鹏电信公司开年终总结会,镇里几个领导都去捧场,总公司领导也随行,虽然彼此行政级别相差悬殊,但想着大鹏要发展,我们都甘愿放低身姿、坐在台下给他们鼓掌。

上个世纪90年代,李伟文在担任大鹏镇镇长时期参加活动并作讲话。

从1986年至1996年这十年间,我铆足了劲、一门心思搞经济。到了后期,大鹏镇建成了6个工业区,除了工业、商业之外,我们还开发旅游业来促进本土经济

工业兴镇终做出一番成绩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了工业建设潮,当时龙岗、横岗等中心镇发展迅速,相较之下大鹏的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差、经济条件弱,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处于竞争劣势。比如,别人可以花数万元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打广告,在特区报、商报做宣传,大鹏就没有资金可投放广告。

大鹏没钱怎么办?我们就主动出击,印好宣传资料,拿到香港的大埔工业区、屯门工业区、观塘工业区等各个工业区,把宣传单塞到他们信箱里。有时也有人来推介他们的企业、工厂,我们就会过去考察,承诺给他们提供优惠条件,动员他们来大鹏发展。

就在这样的努力下,我记得当时被说服来大鹏投资的第一家企业,是一间做塑料胶花、胶叶的加工厂,至今它仍然在大鹏运作生产。

一边开发、一边引资,融资是大鹏的棘手难题。我记得当时为了建一个不超过5000平方米的鞋厂,我们和4家银行借贷才筹到40万元。不是因为银行钱少才导致贷款额度低,而是我们底子薄、没本事贷到更多。想要贷款打造好的营商环境,必须要先有项目。别的村镇在规划画图纸、开发打基础阶段,就有投资商来订厂房,大鹏则是建好一年半载过去了仍然门可罗雀;别的村镇开办的工厂五六年就能回本了,大鹏可能要七八年。因此融资解决办法常常是镇政府财政出主力、社会集资出一部分、海外华侨再出一部分。就连修建储水池,也是政府财政出资、部分资金依靠香港同乡会筹集,多亏侨胞对家乡建设的支持。

从1986年至1996年这十年间,我铆足了劲、一门心思搞经济。到了后期,大鹏镇建成了6个工业区,除了工业、商业之外,我们还开发旅游业来促进本土经济。金沙湾海滩上的第一家酒店就是总公司开的,大鹏第一间游乐场也是我们搞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鹏镇还没有商场,只有百货店、杂货店、小商铺,于是我们引进了第一家商场。

在大鹏镇,总公司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动了镇里6条村的发展。村里的老百姓大多质朴、淳厚,都不会谈生意,所以我们会在工业区的开发范围内,拓出一块土地给村里做投资建厂房,穿线搭桥帮助他们签合同,带动村经济的发展。鹏城、王母、岭澳、布新、水头、下沙、岭下等几个村的工业区,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1996年,区审计局对总公司进行资产评估,最终审计结果是总公司资产超一亿元,每年有近两千万元的利润,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最初我担任副总经理的时候,总公司资产只有600多万元,利润约40万元。凭着大鹏这样的基础和艰苦条件,能做出这个成绩很不容易。

先利用市财政的同富裕基金平整土地,把全镇的道路重新规划,营造十分钟工作圈;然后动员各个村委会再出钱兴建厂房,将工业区建起来

当家大鹏营造十分钟工作圈

1996年适逢国企体制改革浪潮,开始打破政府、党委、经济总公司三个火车头并驾齐驱的局势,将公务人员与企业人员区别并重新分编,原本我属于企业人员,与事业编制毫无关系,但组织上有意把我推选为镇长候选人。

就在大鹏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时任龙岗区两办主任田夫前来考察干部,与我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他说深圳建市以来没有出现过像我这样的案例,能从经济总公司的老总一下子调任镇长的,按照党委组织的惯例,应该从基层组织工作开始,一步步提升到要职的。

那时我已经45岁了,也已经在总公司工作了十年,可我内心依然热切地想为大鹏建设做贡献,于是表达了这种想法。当时大鹏镇也是求贤若渴,在确认我是最合适人选的情况下,镇党委组织决定将我的档案重新入档,借镇第十届人大代表、党委换届之际,将我选为大鹏镇镇长。

当我走马上任时,大鹏有两个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大亚湾核电站二期岭东核电站的开发建设,征地工作涉及岭澳村的几万亩土地;二是时任深圳市市委书记厉有为到大鹏调研,为扶助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成立同富裕基金,由市财政支出部分资金,给地方做修路通水等基本建设。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将建设重点放在道路修整和同富裕工业区开发。先利用市财政的同富裕基金平整土地,把全镇的道路重新规划,营造十分钟工作圈,即车程十分钟内能到达镇上的各个乡村;然后动员各个村委会再出钱兴建厂房,将工业区建起来。

在我任职镇长期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到了1999年,大鹏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2649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535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8823万元、工业创汇13631.1万元、国地税总收入29340万元,创下大鹏经济增长的神话。同时,大鹏镇还荣获“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卫生镇、市文明单位等系列称号。

1996年,李伟文(右二)参加金沙大道开工典礼。

大鹏镇有45名人大代表,而蜂拥而至、前来报道的媒体数量比人大代表还多。选举结果当天出炉,并当场给我签发了任命书,拍照时很多人在台下喊,让我抬起双手、把任命书高举过头顶

“三轮两票制”直选镇长

1999年,我担任大鹏镇镇长的3年任期已满,按相关文件规定,镇党政“一把手”在原籍任职满一届的原则上不得再在原籍任职。龙岗区区委书记专门找我谈话,说组织希望我去南澳担任镇党委书记,发展当地经济。

但是我舍不得离开大鹏。如果乘车环绕大鹏一周,我能清晰记得脚下的路是什么时候修的,随意指路旁的建筑,我都能记得它是什么时候打桩的,为铺一条路我流了多少汗水,为建一个工业区我又注入了多少心血;从村里走到车队、走到总公司、走到镇政府,十余年走过来太有感情了,我不愿意离开这片故土。

大约一个星期过后,当时担任龙岗区组织部一位副部长来找我,说大鹏镇准备搞全民投票直选镇长,问我敢不敢尝试参与竞选。原来早在1998年,深圳市就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镇级政府换届中以“两票制”方式进行直选乡镇长试点选举,而在1999年开春,深圳市选择了大鹏镇作为乡镇试点。

得知这个消息,我心里很扎实,认为这是一个大鹏镇人民对我工作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机会。

当时“三轮两票制”的操作流程大致如此:首先是镇党委公布镇长候选人基本条件,发动全镇选民提名推荐候选人;第一轮竞选是提名代表的角逐,当时我是在总公司那边的选区参选的,一个香港城市大学的教授带了一个团队来围观竞选流程,看我们是怎么选的、怎么写票、怎么唱票。

据事后统计结果,当时全镇有选举权的5259人中,在当地投票的选民有5048人,回收选票达5039张。共76人获提名推荐候选人,其中我获得的票数最多,达3323人。由此得票最高的前5位提名人获镇长初步候选人资格。

第二轮竞选是选民代表投票选举正式候选人,在上轮环节中得票最高的前5位提名人选要发表竞选演讲,接受民意测评投票。那天的选民代表大会在大鹏影剧院举行,现场的选民代表达1000多人,都是大鹏镇一家一户出一名代表组成的。

民意测评当场发出1063张测评票,并全数收回,有效票高达1062张;投票结果当即在会上宣布,我以813张赞成票高票当选。当天下午,经镇党委审查,确定我为镇长候选人并上报龙岗区区委。至此,大鹏镇镇长选举的第一轮顺利收官。

最后一轮竞选是在大鹏镇召开镇第十一届人代会上进行,地点是在镇政府会议室,由大会主席等额提名、等额选举。当时竞选现场很隆重,大鹏镇有45名人大代表,而蜂拥而至、前来报道的媒体数量比人大代表还多。选举结果当天出炉,并当场给我签发了任命书,拍照时很多人在台下喊,让我抬起双手、把任命书高举过头顶。

很多媒体写文章说,大鹏通过“两票制”将诞生中国第一位由“选民直接推荐镇长预备人选”而产生的镇长,赋予这次选举极高的意义。所以在最终选举前一晚,几个报刊记者想了解我的心情,我就回答心里很平静、很踏实。有这种心境,不仅因为当时我是唯一的镇长候选人,更是因为我十多年就坚守一个岗位,在大鹏尽心尽力所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

恪守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要求

我在岗位上又继续干了三年,最后才调到葵涌街道。我在大鹏参与建设的这十多年间,大鹏的发展除了工业建设和经济成效外,环境保护的成果也斐然。早在1983年起,由于核电站的建设,对方圆5公里内的建筑有要求,对前来投资建厂的项目也有要求,因此自市里到县区都有意识对大鹏进行限制发展。

得益于此,大鹏长达几十公里的海岸线保持得很好,即使是一穷二白的时期,我们在招商引资项目上也会恪守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要求。当我在葵涌工作的时候,曾有一个玻璃厂有意向前来发展,意欲在官湖村海边建码头以建设数平方公里的厂房,可当我们看到规划图时心里就打冷战,八条大烟囱将整个葵涌都覆盖了,因此果断拒绝了这家玻璃厂的投资商。

不准胡乱开发、不引进重污染工业,这些要求不仅是我个人的坚持,也是历代干部传承下来的保护意识。迄今为止,大鹏半岛的开发率还不到40%,保持了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物种。

1999年,李伟文在选举镇长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

李伟文

1950年11月生于大鹏镇(现为大鹏新区)。1986年任大鹏经济发展总公司总经理,为大鹏引进第一个投资项目;1996年被提任为大鹏镇镇长;1999年大鹏镇进行“三轮两票制”(推荐票和选举票)镇长选举试点,李伟文全票当选,成为中国第一位通过“选民直接推荐镇长预备人选”而产生的镇长。2002年调任葵涌镇(现为葵涌街道)镇长,2003年担任葵涌镇党工委书记,2006年任满卸任。于2010年退休。

口述时间

2015年10月15日下午

口述地点

福田区上步中路1004号 深圳市政协贵宾厅

本期采写:深圳晚报记者 曾惠怡 实习生 梁翠玉

前期统筹:王外平 梁琼月 黄晓天

后期统筹:赖丽思 吴浩敏

本期历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蔡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