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保障城市公共安全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16-01-31

今年是深圳的“城市管理治理年”,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开年以来就备受关注。昨天上午,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中,委员们针对公共安全治理问题畅所欲言,发言内容大到城市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余泥渣土的排放,甚至细化到城市井盖的修缮和管控。

利用立体空间为城市扩容

杨耕委员在发言中说,深圳的土地资源有限,对用地规划日益紧张的城市来说,可以考虑开发立体空间来为城市扩容。以新加坡和香港为例,虽人多地少,但地下管网分五六层,地下空间在交通和商业方面的利用也非常好,可以作为深圳学习和参考的范本。

高锦民委员在提案中提出,南海大道作为枢纽道路却每天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原因就在于地面土地资源已利用殆尽,地面公共交通也已饱和,即使“公交优先”也提高不了多少交通供给能力。因此,城市道路地下化已是发展趋势。他建议,在现有地铁规划的同时,规划修建南海大道地下快速路通道,整体规划共三层,上面是普通路面,中间是快速路系统,下面是地铁。另外,继续加快转变城市交通运输方式,如建设地下物流系统,将城市货运逐步转移到地下等。

罗晓音委员也提到了立体交通建设,她以科技园区域的路面交通为例,该地区人口密度大,往来频繁,路面交通压力很大,建议在多栋大厦之间建造空中连廊,一方面缓解地面压力,增强通达性,另一方面对该地区科技企业之间的商业发展也有帮助。

解决余泥渣土排放

与周边城市合作共用资源

深圳是一个高强度开发建设的城市,因开发建设产生的余泥渣土处理问题由来已久。委员们提到,自2008年起,随着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全面开工,我市余泥渣土排放难的问题已经爆发,处理受纳场数量和面积远不能满足现有的渣土排放需求。“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大量余泥渣土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造成诸多安全隐患。必须从排放、受纳处理、综合利用多方面解决。”

张俞强委员在提案中提到,在保证配套停车位的基础上,鼓励开发商建设地上楼层停车库,减少向下扩展空间,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余泥渣土的产生。

民盟深圳市委的提案则提到余泥渣土的综合利用问题。提案认为,全面推动余泥渣土综合利用,才能彻底解决堆场安全隐患,建议合理规划淤泥渣土综合利用场点,规划时应考虑区域内余泥渣土存量及增量的运输成本,推荐在淤泥渣土受纳场就地建立淤泥渣土综合利用场点;同时希望政府考虑放开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在用地、融资、审批等政策上给予倾斜,营造公平竞争的准入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余泥渣土综合利用项目,等等。

关于余泥渣土受纳场不足以及设在城市中带来的污染和公共安全问题,杨耕委员在发言中表示,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案例,考虑在城市外非居住空间设立处理受纳场,比如单独的一个小岛。他说,深圳也可以加强和周边城市如东莞、惠州等地的合作,在三城间联合建设余泥渣土处理受纳场,建成后多地的余泥渣土共同处理,共同利用资源。

小井盖事关安全“大问题”

除修缮管控还要宣传警示

今年委员们的提案中,城市的“井盖”问题成为一大热点。委员们在发言中纷纷表示,别看这只是平日里大家都容易忽略的小细节,但却是事关城市公共安全的大问题。

“大家开车在路上是不是经常‘咣当’一下,最多抱怨一句就过去了?但其实好多追尾事故,都是由路面的井盖不平或者损坏导致的。”苏振声委员在发言中说。

高书林委员在提案中列举了几桩案例来指出存在的问题。他建议,市、区人民政府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修缮现有路面“问题井盖”,同时,应加大监管力度,对城区内缺失、破损的井盖予以排查、修复,定期安排人员普查井盖的承重情况,及时排除险情。

加强井盖安全宣传是高书林委员、朱东波委员、叶石安委员共同提到的建议。他们表示,一方面要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让大家不要随意踩踏,能绕行就绕行,看到缺失或者破损的井盖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另一方面,可建立市民举报热线和问题协调处理机制,发现问题快速协调相关单位处理。高书林委员还建议我市设立“井盖安全宣传日”。

编辑:蔡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