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打造超级“梦之湾”——深圳市政协专题协商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17-09-26

明清以来,珠三角湾区就是一个城市,广州、深圳、香港、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都是同一座城市,这个城市就叫广州府,自设立以来,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兴盛之地。

而今,珠三角各城市形成的城市群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如何打造一个超级“梦之湾”,让它早日成为国际经济版图上那“最亮的星一颗”?8月31日,深圳市政协召开主席会议,围绕“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行专题协商。委员、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为这个“全球最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集思广益。

对标“世界级”,“深港澳”融合发展

当前,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湾区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湾区城市大多具有强大的产业基础、雄厚的科技发展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充分的创新创业活力,成为地区甚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增长点、源头地,占据世界竞争新格局中角逐的制高点,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香港城市国际化水平全球一流。珠江三角洲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是国内制造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最齐全的地区。深圳的创新活力也不容小觑。近年来,深圳积极落实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政策,智能化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成长起来的包括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科技等现代型科技企业,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行业领跑者。这里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浪潮袭来,深圳市政协该如何发挥作用?

今年年初深圳市委将“深圳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课题交给市政协。按照主席专题协商会的安排,市政协成立了以戴北方主席为组长的调研领导小组,围绕课题组织了一系列调研和专题座谈会,考察港澳和湾区各市的具体项目,实地走访了参与湾区建设的各委办局,并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与此同时,课题组邀请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全程参与调研。本次调研形成调研总报告初稿,从14个方面建言献策80条。

“深圳应积极推动国家级国际科技研发中心建设,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河套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市政协委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在专题协商会上谈到,要充分利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经验。

陈国雄委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是“一国两制”,可以巧妙地将两种制度优势叠加,珠联璧合,发挥最大作用,使发展要素在大湾区三个独立关税区下低成本跨境流动,通过科技创新高地、金融市场集聚中心和辐射全球的交通枢纽的优势,充分发挥该地区在全球经济核心区中的引领功能。他建议,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窗口期,真正形成紧密联系的深港大都会圈,强化深圳在国际发展坐标上配置资源、集聚辐射、强化的功能,从而推动和促进粤港澳区域融合发展。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邹平学建议,尽快成立区域性的商事法律合作委员会,建立粤港澳司法资源共享中心,建立区域环境纠纷解决仲裁中心,共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培训服务。

互联互通,打造“一小时生活圈”

“道路通,百业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也是区域合作的基础。明年广深港高铁将开通,香港正式融入内地高铁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即将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加速一个耀眼的深港创新圈、深港增长极冉冉升起。

“深圳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口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市政协委员陈鹏宇表示,希望搭建湾区设施共建共享的模式。市政协委员杨题维、梁镇东认为,要打造以深港为核心节点的铁路网络,构建湾区铁路网络格局,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通过落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湾区共建“一中心三网”的进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张晓春委员呼吁,强化深圳机场湾区核心区位优势,打造链接全球创新城市的国际航空枢纽,他希望在湾区内打造连接广州、深圳、香港三个主要机场的城际轨道,形成三个机场的资源共享,使湾区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的生活圈,内地与港澳的示范区。

“目前,大湾区正在落实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就学、就医、通讯、购票等方面政策。”市发改委主任王宏彬谈到,未来将重点在教育、医疗、福利、通讯、通关等社会民生领域,做到生活要素的互联互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便利流通,真正形成紧密联系和高度国际化的城市群。

来自香港的福田区政协常委金孝贤认为,互联互通将带来安居、乐业、稳定。深港澳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在社会、文化、语言与生活习惯上相似,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通过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群建设,将进一步扩展港澳市民的经济活动空间与生活空间,纾缓港澳土地供应和住房紧张的困境,为解决香港土地问题尤其是住房问题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并呼吁,深圳应加快与港澳的区域一体化建设,打造深港澳共同生活家园。

就业、创业,“港澳”青年天地广阔

由于历史的原因,港澳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单一、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昂,以及生产和生活空间不足等问题,许多香港青年面临择业和就业的困境。据香港政府和香港青年协会2016年数据统计,香港青年失业率高、就业困难,年轻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选定自己喜欢的职业,荒废了学业专长。

在7月28日举行的2017粤港澳合作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建议,促进粤港澳三地人民交流沟通,尤其是青年人才的交流合作。

在大湾区的发展下,香港青年可以跳出现在的就业框架,在深圳等更广阔的平台上寻找发展机会。大湾区建设无疑将为港澳拓宽经济和生活空间,弥补港澳的发展短板。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香港青年人提供历史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也使得香港年轻人能更好融入到整个大湾区。

“为香港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器空间,给予香港人在内地发展国民待遇,放宽人才安居房等政策给香港人。”金孝贤委员坦言,对于香港初创企业而言,内地孵化器的成本要低很多,但国内市场却大得多。如果能够为香港创业者提供创业扶持,甚至创业资金等支持,可以很好地帮助香港的初创企业在大湾区发展。

今年深圳市两会期间,多名政协委员联名呼吁为港澳青年在深创业和就业提供便利。深圳是与港澳联系最密切的内地城市、与港澳深度合作的伙伴,因此,在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展任务上,更应在深圳大湾区规划和建设中体现对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的支持。大湾区建设不仅为深圳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深圳继续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理顺发展思路、深化区域合作、突出创新引领、加强人才建设、共享湾区红利。”戴北方在总结时表示:“委员们的观点既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又深入百姓接地气,希望政协委员们能持续关注,再接再厉为这个‘底子厚’且‘制度优’的湾区规划和发展,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赋予粤港澳合作新目标、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新活力,让粤港澳大湾区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梦之湾’!”

链接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