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19-5-27郑宏杰:前海必将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19-06-21

我1994年来到深圳工作,一晃25年过去了。深圳是一座敢闯敢试的城市,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当年," 改革开放第一炮 " 在深圳蛇口炸响,如今,与蛇口一山之隔的前海,又走在了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我眼里,深圳是一个让人相信 " 中国梦 " 可期待的地方。

image.png

郑宏杰,河南永城人,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75年4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职称。1996年12月至1999年10月任深圳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副总裁;1999年11月至2003年4月任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任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任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任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局长。2013年5月任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巡视员)直至退休。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很多,但还是向往有 " 梦想 " 的地方。

对深圳念念不忘

1987年,我跟随共青团安徽省委的一个代表团到广东和福建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学习。那是我第一次来深圳,当时深南大道还没完全修通,我站在现在的上海宾馆位置,往东看到了一片一片的脚手架,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充满活力的建设场面。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很多,但还是向往有 " 梦想 " 的地方。回去之后我心里对深圳念念不忘,一直在想着有没有机会到深圳工作,能不能也投入到这样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中?这些想法一直萦绕在脑际,也是我来深圳最大的一个动力。

1994年,我正式来到深圳工作。站在深南大道上看着车水马龙,我不知道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只知道这里就是我今后的奋斗之地。我在深圳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基本上是三年换一个地方,直到进入盐田港集团,待了近5年时间。

一晃25年过去了,深圳是我这辈子生活和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我从来都是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和调动,组织需要我去哪,我就去哪。无论条件好坏,每一次工作变动,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学习锻炼、丰富阅历的机会。虽然我头发很早就白了,但我从未觉得自己虚度光阴,内心至今充满着深圳这座城市带给我的激情和活力。

调任前海开始创业之路

2010年年初,时任深圳市委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出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下称 " 前海管理局 ")局长。我当时一愣,心里有点打鼓。我说我还不知道前海在哪,领导告诉我说," 就在西边,靠珠江出海口,月亮湾大道那边,你可以去看看。" 于是,当天下午我就开车到前海,去之前心里没数,进去一看,就是一片滩涂地,心里更没有底了。我知道要从无到有、从虚到实来建设前海,要把一片荒芜的滩涂地变成一个现代化的、走在国家改革开放前沿的深港合作区,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image.png

▲前海石见证了前海巨变。

当有朋友得知我要去前海的消息,面对前海的 " 一片空白 ",有人劝我留在盐田港,那里的环境、条件和待遇都比较稳定,何况当时我也50多岁了,没有必要再去闯、再去试。但我在企业工作了近20年,熟悉市场、熟悉政策,与当时前海管理局的发展定位非常吻合。我想,既然组织选择了我,说明组织信任我、需要我,只要勤勉用心,不怕闯不出一片天地。

2010年1月22日,我被正式任命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局长,试用期一年,王玉国任副局长,另一名副局长由当时的南山区常务副区长王克力兼任。还有从盐田港过来的沈华新、王悦两位同志,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前海的创业之路。


前海的前三年,制度设计、建设规划、政策制定、招商引资一直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333个集装箱组装成前海管理局办公楼

前海依山伴海,区位及自然资源条件十分优越,具有大小南山和前海湾海岸的生态景观资源;同时这里临近香港,地处珠三角的地理核心,集合了海陆空综合型交通枢纽,使其成为深港合作的首选,也是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战略要地。

前海管理局刚成立时,没有办公地点。我们刚在市里开完会,就提着包站着讨论,有时在车里写材料,晚上再回盐田港打印。后来向地铁集团借了一间办公室,前后辗转3次,办公条件才有了改善。随着建设的提速,管理局决定把办公楼搬到一线,333个退役集装箱被就地搭配组装成现在的前海管理局办公楼。

制度设计规划设计先行

前海的开拓红红火火,除了基础建设,制度设计、规划设计、政策制定和招商引资也紧锣密鼓地同步展开。而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是前海的制度创新,前海的定位、方向在哪里?

2009年,深圳曾组织多个部门筹划前海规划,分解成多个专题研究前海的定位、产业发展,但直到我到任时还在修改。起初半年,市政府主要领导带着我们逐字逐句修改规划 , 经常从早上讨论到晚上,午饭就一个快餐解决。正是这样的努力,最后才拿出一份有分量,有格局,能操作的好规划。

image.png

▲郑宏杰在前海桂庙渠水廊道及海岸带一期试验段建设工程启动仪式上致辞。

2010年8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正式将前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确定了前海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外界也第一次全面清晰了解到前海的样貌:四大定位、四大产业、三区两带、打造法治示范区、配套优惠政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出台让前海马上成为各界焦点,为接下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也是我们前海人第一年收获的重要成果。


前海必须牢牢扣住她的使命,发挥集聚区、引领区、先导区的功能,要在深圳的发展中一马当先。

特区中的特区

尽管《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获批,但彼时前海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几乎一片空白,外界期待的同时有更多的质疑。如何让概念变为现实,我们感觉压力非常大,需要加快步伐,同步推进各项工作。

2011年,《前海合作区条例》《前海管理局暂行办法》《前海湾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系列创新举措为前海的未来发展拉出框架,确立前海管理局作为法定机构的角色,明确前海在产业、法制、土地、财税上先行先试的方向。其中重点在 " 税 "" 法 "" 人 " 三个字上做文章。

方向确定,还需要 " 制度支持 "。2012年6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香港公布了中央政府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最新政策,在深圳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内容涉及金融、财税、法制、人才、教育医疗以及电信等6个方面共22条。其中金融创新方面着墨最多,共8条内容,主要是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这6个方面的先行先试政策,构建了前海比经济特区更特殊的区域政策框架体系,奠定了打造深港趋同的国际营商环境的基础条件。这一政策体系的确立,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前海开发开放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前海开发开放的独特地位。

其实,前海刚开始提出的政策有50多条,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经过有关部委反复讨论,最终国务院批复了22条。最初的政策拟定,我们很多都是借鉴香港方面的经验,再结合内地改革开放的需求,既要吸取,又要创新,更要切合实际。我们广泛地听取和收集各行各业的意见,将建议归纳整理,找部门商讨,找专家论证。因为涉及金融、法律、教育、人才、信息多方面政策,很多建议要到部委层面沟通和汇报,需要国家层面来认可,最多时一个星期跑三趟北京。前海22条政策成功批复,我们前海人一方面备受鼓舞,另一方面也感到责任重大,可以说中央给了我们最新的、最特殊、最开放的政策,能不能干好,就看我们自己了。

要在深圳发展中一马当先

前海人有前海梦,前海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当年大家对前海的期待非常高," 中国的曼哈顿 "、 东京 " 银座 "、伦敦 " 金融城 ",什么溢美之词都有。记者也这样问过我,我跟他们说,前海就是前海,既不是曼哈顿,也不是金融城。前海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她是中国改革开放未来三十年的创新试验田,发展的突破口。前海还承担探索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 探索深港合作的新途径 , 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经验等重大使命。前海必须牢牢扣住她的使命,发挥集聚区、引领区、先导区的功能,要在深圳的发展中一马当先。

现在,前海将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她仍然担负着探索者、引领者和开拓者的责任,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会使她更好。目前,前海的很多政策和制度都被推广应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这都是前海人曾经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凝结而成的。所以在我看来,现在前海的使命不但不减,而且更高、更新、更光荣。现在前海的规划也在做一些修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



前海3年是我在深圳这25年中最忙、最累、最辛苦,但也是最兴奋的3年。

在前海实现梦想和价值

前海人要有前海梦,每一个来前海应聘的人我都让他作一篇文章。" 我来前海 " 这是一个必答题,还有九个选答题,例如 " 前海建设之我见 "" 前海政策之我见 "" 前海文化之我见 " 等等,而且都要求用双语做答。来前海做什么?怎么去做?建设一个怎么样的前海?我们通过考试,一来可以统一前海人的思想,二来可以检验认知水平及工作能力。我还要求前海人能用两种以上语言介绍前海,当介绍第一百遍的时候还能像第一遍那样充满热情。你想想,你自己不感动,怎么能让来访者感动?

image.png

▲郑宏杰(中)在工地现场办公。

在前海工作的每个人都很辛苦、很努力、很勤勉。我们经常通宵达旦地讨论,有一次围绕前海条例的制订等工作,我们从晚上讨论到次日凌晨5时。外界对前海的期待越来越高,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时间我基本上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更不敢生病,病了疼着也忍着。上门来了解前海的人很多,每个工作人员都不厌其烦地介绍前海,推销前海,让各界了解前海,也让前海了解各界。我们一天最多接待过11批客人,三五批是正常的。现在看来,当初来前海建设的这一批青年,虽然环境艰苦、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但是成长和进步也特别快。

在前海的3年是我在深圳这25年最忙、最累、最辛苦,但也是最兴奋的3年。参与前海建设的每一个人都很兴奋,因为在前海这片土地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当时我们都觉得这就是前海梦。

深圳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

2010年我53岁到任前海。2013年,我的身体出现不适,一旦长时间保持某个动作或者姿势不对,胸背就疼。刚开始是一个月疼一次,后来一个星期疼一次,最后一天能疼几次,这让我觉得身体有点吃力。2013年4月,我决定离开前海,并向市领导报告了我的想法。虽然很不舍,但一个事业,总得后浪推前浪。我想我就这点能耐,为前海的创立打好基础,是时候离开让年轻人接手了,他们会干得更好。现在回过头看,在前海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自己尽心了、努力了,做出来的成果也算是交上了一个令组织和自己都比较满意的答卷。

当时我离开的时候曾说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 ",我还会继续关注前海的成长,充满着愉快和遐想。现在,有时候我会自己一个人到前海的大堤上坐坐,到前海石和前海公园走走,看着前海热火朝天、大楼耸立的样子,心里无比欣慰和快乐,毕竟,我曾为她付出过心血和汗水。

勤勉、勤奋、勤劳,是前海人的写照;敢想、敢干、敢当,成就了深圳的今天。我之前也总是这么要求自己和同事,这些都是深圳和深圳人这么多年充满活力、积极进取、长盛不衰的动力。深圳这座城市,真的了不起。


口述时间

2019年4月16日下午

口述地点

恒裕商务大厦5楼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实习生 林梦鸽 刘琦


编辑:李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