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专委会动态 > 

市政协专题协商“推进健康深圳建设” 补齐短板让市民身心更健康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19-07-02

6月28日,市政协以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的形式,组织委员专家就“推进健康深圳建设”主题建言献策。委员、专家们认为,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发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市民健康水平,让市民身心更健康,享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image.png

健康深圳建设初见成效,超一半指标提前完成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2017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健康深圳行动计划(2017-2020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区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各司其职,精准发力,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专题协商会上,副市长吴以环说。

初步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生活得到普及。2018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7.3%提高到24.2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65万人。

健康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市千人病床数、执业医师数从2012年的2.7张、2.3名分别提高到3.7张和2.8名。三级医院、三甲医院分别从17家、8家增加到42家和18家。基本实现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

健康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住院医保目录范围内费用平均记账比例为91%,处于国内大中城市前列。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2012年的23.82%下降到19.29%。

健康环境保持优良。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3%。空气优良率达到94.5%,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6。3个行政区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健康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298.58亿元,同比增长22.3%,居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生物医学工程、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等技术跻身世界前沿。

“2018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发布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和排名榜中,深圳总分第一。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市民总体健康指标处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吴以环说。

从计划指标上看,市政协专题协商调研组调研发现,当前,48个指标中,已有25个指标提前完成,23个指标稳步推进。

但调研组也发现,深圳要加快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还有不少短板,如统筹协调工作机制不健全、法规体系不健全、健康生活普及不够、健康服务存在薄弱环节、健康环境建设面临挑战等,亟待补齐。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5年增3倍,但管理率不足60%

在健康服务方面,调研组调研发现,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存在一些薄弱领域,如慢性病管理不够到位——据统计,目前全市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33.1万人,糖尿病患者11.8万人,比“十二五”期间增加了3倍,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仍不足60%。又如,心理健康服务投入不足,心理健康服务严重缺乏,加之社会缺乏心理疏导的意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及时有效解决。

对此,调研组建议,要改革医疗卫生财政头结构,加大医疗系统公共领域投入,开展健康投入绩效评估,同时着力推进医院和社康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健康服务水平。

一成中小学生体质检测不合格,七成中学生视力不良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总体不容乐观!”市政协委员、市教科院院长叶文梓列举了一组数据,“根据国家体质检测结果,我市中小学生体质检测合格率为90%,也就是说,有10%的中小学生体质达不到国家所要求的合格的标准。更值得关注的是,有四成的小学生、七成的中学生视力不良。5个中小学生就有1个体重超重或肥胖;10%的小学生、20%的中学生患有恒牙龋齿。”

在身体健康不够理想的同时,叶文梓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堪忧——据不完全统计,2%的小学生具有多动倾向,3%的中学生具有不同程度抑郁或焦虑。

为此,叶文梓建议,政府要发挥出引领和保障作用。“建议当前政府制定《深圳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中小学健康条件升级工程,建立中小学生健康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叶文梓还建议,探索建设中小学大健康课程,将体育课、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整合为中小学生健康课程。与此同时,对全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率先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培训,探索培养一批中小学全科健康教师。

打造“5分钟急救圈”,让教师成为校园急救员

我国每年心源性心跳骤停者高达55万,但院外心跳骤停者生存率不到1%。因此,来自市急救中心的市政协委员张洪认为,“在深圳市全面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已经刻不容缓”。张洪说,深圳全市目前卫生工作人员超过10万人,可将医护人员作为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主力军。同时,可对我市159万余在册义工、各区网格员、消防员、交警等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深圳打造出“5分钟急救圈”。

此外,张洪认为,应当提升高校以及中小学教师群体应急救助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所有的在校教师必须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技能,有效减少校园猝死的悲剧。”

建立大湾区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置机制

全市全年产生建筑固体废弃物量超1亿立方,正规途径仅能处理约7000万立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每天产生医疗废物超过42吨,目前只能处理36吨,缺口6吨,加上处理设施故障、维护等原因,全市医疗废物堆积、不能及时处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隐患较大;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有医药企业投产,但园区生产废水处理设施两年后才能建成……

这样的调研发现让委员们十分揪心。“我市现在能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单位很少,对于处理医疗废物的能力严重不足。”福田区政协委员、深圳华仑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芳指出,医疗机构反映,当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混合运送、未按规定时限收取等。何小芳委员建议,加快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处置收集行为。

马建文也建议,我市应推动建立大湾区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置机制,同时,消除生物医疗废水处理安全隐患。

让公共健身器材“智能”起来

在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佳华看来,全民健身,应该是科学的健身。但到商业健身场所请私教指导,并非所有市民能做到。因此,他认为,可以让公共健身设备“智能”起来。

张佳华说,今年年初,深圳湾运动公园建成一套室外智能健身房,为市民免费提供体质测试,实时提供“运动处方”。市民可以按“处方”在场内用各种智能化健身器材,免费进行有氧、力量等训练。

“建议以‘室外智能健身房’模式和技术为基础,逐步建设和完善智能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大数据平台。”张佳华认为,该平台可连接遍布全市的智能健身设备,实时采集市民使用设备的数据,为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也方便市民随时检测自己的体质健康状态,获取体测评价分析报告和科学运动指导处方。

鼓励民营资本建国际医院

“复杂疾病医疗、体检和医美整容等海外医疗出现热潮,说明高端医疗服务成为健康深圳建设的短板。”市政协委员、深圳市一体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刘丹宁指出,深圳高端医疗服务大有可为。

“政府应制定民营资本参与建立国际医院的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与国际知名的医疗集团合作,在肿瘤、医美、康复等市场需求强烈的细分领域鼓励民营资本建立国际医院、专科医疗中心,加速推动形成民营与公立医疗差异化服务有序竞争的合理资源架构。”刘丹宁建议说。


编辑:李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