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委员议事厅 |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 优化香港医生来深执业审批

来源:深圳政协发布时间:2019-07-16

7月13日,由市政协主办、罗湖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委员议事厅”暨罗湖“双周发布”特别专场昨日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刘润华出席活动。

image.png

本次活动以“健康罗湖·健康湾区”为主题,活动特邀嘉宾和政协委员就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image.png

image.png

在发布中,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表示,从2015年开始,罗湖提出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医改目标,并整合区属公立医疗资源建立紧密型罗湖医院集团。同时,罗湖医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转变:一是转变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从“保疾病”到“保健康”改变;二是转变办医方向,医院从“重医疗”到“重健康管理”;三是转变就医模式,居民从不接受社康中心到愿意去社康中心就医。

粤港澳大湾区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推动湾区医疗技术服务的交流、湾区中医药领域深度合作、湾区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到场的专家、政协委员接过孙喜琢抛来的问题,抢麦热烈,深入探讨了大湾区背景下的医改路径。   

image.png

协作——湾区医疗技术服务交流

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学院荣誉院士、香港妇产科学院首席专家刘子建教授接受了现场视频连线采访,他谈到了香港医生在大湾区其他城市执业的问题。

孙喜琢回应,香港医生来大陆执业大约需要9个标准的文件,有很多香港的医生都愿意到深圳来执业,在大湾区时代,应该大量缩短这种审批的时间。

image.png

深圳市政协委员、综合开发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也认为,大湾区各城市要更加开放,吸引更多高端的医疗人才流动,让深圳,乃至大湾区的诸多市民能够更加享受到高端医疗,享受到区域医联体协同发展的效能。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顾东风也认可这种观点,他提出,“既然住酒店可以刷脸,过海关是刷脸,那么诸多资深名医也可以省去很多烦琐的手续,刷脸到深圳来。不仅是港澳,包括国际顶级专家,只要居民需要,都应该加快这样的审批流程,甚至可考虑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区,建立名医准入大名单和机制等。”

image.png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则进一步提出,在大湾区来共享这些资源一定要规划先行,基于两点:一是异地居住工作生活的人有这个需求,二是服务项目有需求。

image.png

深圳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副主委、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黄险峰则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可以参照罗湖建立湾区医联体的模式,通过互联网、5G等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医联体,对大湾区前100名的医院和前100名的专科进行排名,指点患者找医生找医院,同时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专家会诊,解决医生多地之间往返奔波和多点执业的障碍和矛盾。

“除了香港、澳门,其他国家,日本、韩国,甚至美国的顶级专家,如果大湾区居民需要,哪一家医院需要引进医生,都要想办法加快审批流程。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把国内资源、国际资源在大湾区这片土地上进一步发展好。”顾东风提出了对大湾区医疗协作的期待。

image.png

互补——中医药领域深度合作

活动中,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接受了远程采访,就罗湖医改的未来方向,抛出了中医药方面如何在大湾区背景下实现互补的问题。

顾东风表示,他非常赞同徐建光的看法,要培养带不走的,在本地发展的中医药团队专家。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做好中医诊疗之外,还应该结合医院的临床基础,制定新的标准,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

孙喜琢介绍说,罗湖医改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因为中医药既是医疗技术的治病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借助罗湖中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的契机,罗湖区中医院将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将办一些面向粤港澳的中医培训班,也将运用技术实力建设港澳名中医馆,打造针灸联盟,等等。

image.png

广东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秦鉴进一步表示,希望加大中医药的科研资助,把中医药单独列出来进行资助。“内地的中医是规模大、起步早,要发挥我们人口多、病种多,香港研究深入的优势,做一些队列性的研究、大型的研究,这些研究出来之后能够修改今后的治疗指南,成为今后治疗疾病的标准。”他说。

image.png

深圳市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周晓梅更是提出了具体建议,她说,“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可以在深圳河一侧的河套地区建立一个健康产业园区,集旅游观光、健康管理与中医药文化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  

image.png

共享——湾区医疗卫生协调发展   

市政协“委员议事厅”暨罗湖“双周发布”专场活动当天还通过人民网、南方+、网易新闻三个平台直播。在网易新闻的聊天室,网友们对于罗湖医改取得的成果点赞不断,同时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少问题。

比如叫做“仓颉4”的网友就提出:“我看到条新闻,现在长居珠海的澳门居民,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享受珠海医保了。要是大湾区居民,都能互相享受医疗福利,多好啊。”

黄险峰现场回应,“这个网友表述不太准确,应该是在珠海工作的澳门居民可以参加珠海医疗保险,在内地工作的港澳居民同时也可以参加内地的医疗保险,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由于香港实行的是医疗保障制度,必须是香港居民才能够在公立医院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但是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的联动机制来解决湾区之间的医疗保障问题。”

郭万达则认为,商业保险联动机制是一个方面,医疗保障制度的对接和衔接也是大湾区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他认为,现在深圳已经有试点了,香港户籍居民在港大深圳医院就可以使用长者医疗券。

郭万达进一步阐释,不仅港大深圳医院,国内也有相应试点,如海南博鳌、广西防城港的国际医疗试验区,“罗湖医疗集团本身也是医联体,罗湖的医联体可以和跨区、跨境的医联体联合起来,使得更多的深圳市民,包括港澳同胞也分享到高端医疗流动带来的好处。”

对于网友ofv说到的“有一些好药,目前只能跑到香港买,而且没有香港医生的处方,也是买不到的,这方面能否提供更多便利?”问题,周晓梅建议,在自贸区里建立一个医生诊疗平台,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的医生,只要在自贸区内的诊疗平台开具的处方都可以享受国际化的供给药。

孙喜琢则认为,可以参照自贸区的模式,建立三地责权利一体化的医疗机构,香港的保险、澳门的保险、广东的保险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医生可以充分流动,也争取第一时间使用到最好的药物和耗材。

顾东风认为这个建议非常有价值:追求健康的生活、追求健康的预期寿命,这是湾区居民的公约数。如果可以设立一个大湾区定点的医院,执业的资质、行医的条件、治疗的方案能够得到大湾区各方的认同,将真正为塑造健康湾区贡献力量。

image.png

编辑:李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