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19-12-24陈智常:退伍老兵回到深圳干出一番事业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19-12-25

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感慨万千,前半辈子在部队实现军人梦想,后半辈子在深圳体现人生价值,两次重要选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我和深圳这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回到深圳助力家乡发展、为改革开放做出应有贡献,经历让人充满希望的时代,这让我感到无比荣幸。相信深圳能够继续当好发展排头兵,继续创造奇迹并给所有人带来惊喜。


陈智常(前排左七)和樟坑径上围村陈氏家族部分成员合影留念。


陈智常,1942年出生,祖籍深圳龙华樟坑径上围村。1961年到196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汽车运输大队服役。退伍后在广州工作,之后调回到深圳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到退休。他见证了深圳进出口贸易行业和城市的发展演变。


当年陈智常教会很多人开车


1


当年我辗转回到深圳时,改革开放还处于起步阶段,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是最常见的城市场景。


从小立志参军延续父辈爱国精神


我的老家在现在的深圳龙华樟坑径上围村,父亲年轻时离开家乡参加抗日战争,在重庆、成都、上海、南京等地方活动。父亲是一名英勇的飞行员,他当年自费报考广东航空学校,在第七期甲班学习毕业后,到杭州笕桥空军军士学校任初级班飞行教官、空军军官学校飞行教官。不幸的是,1945年3月8日他在四川凤凰山试飞时因故障坠机,去世时年仅32岁。


受父亲影响,我的叔叔陈桂民在香港念完高中后,也追随父亲报考航空学校并成为一名空军战士,他曾两度击落日军的飞机,多次获得奖章。遗憾的是,1941年9月11日,在成都一次激烈的空战中,他血染长空、为国捐躯,年仅25岁。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辗转把我们兄妹几人带回樟坑径老家跟祖父一起生活。为了有更好的发展,祖父让我们去广州上学。在父辈的影响下,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追随他们的脚步,延续父辈爱国精神并续写两代人的蓝天故事。1961年在广州八中毕业后我毅然决定报名参军,后来顺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汽车运输大队,还在部队上担任过训练教官,培养了一批优秀士兵。


退伍后辗转回到深圳工作


从1961年到1967年,我经历了一段无比光荣、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涯。退伍后我回到广州,最开始在一家饮料厂工作,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他们组建车队。刚到时厂里只有4辆车和5个司机,在我的努力下发展成拥有30多辆车的规范车队,因为当年教会很多人开车,大家亲切地叫我“常师傅”。


虽然在广州的工作很顺利,但是自己总感觉没有归属感,可能客家人的家乡观念比较重,总想着找个机会回深圳生活。一直到1985年,我等到了这个机会,终于调回到深圳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工作,我记得当时高兴地跳起来了,马上收拾行李准备回老家。


那时候从广州到深圳还是感觉到有一定落差,因为改革开放还在起步阶段,城市建设等各方面不太完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是最常见的城市场景。但我的内心却很激动,因为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为深圳发展出一份力,在改革开放的热土挥洒青春热血,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


那时候的深圳有种独特的魅力,全国各地的人响应改革开放号召来到这里打拼。大家拼尽全力也要把事情完成好,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氛围特别能激发人的潜能。


用冲劲和激情在深圳闯出一片天


当时我所在的深圳市宝丰实业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中粮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控股的旗下企业,所以最开始我工作的内容跟粮食紧密相关。我记得当年深圳在发展饲养业,有很多合资企业开办了养鸡场、养猪场,都要靠从外地进口粮食饲料,中粮就从北方把高质量的玉米等饲料引进深圳销售,支持当地饲养业发展,当年在蛇口卸粮食的场景相当震撼。


除了粮食贸易,我还负责引进了几个项目,包括食品加工、服装加工、豆制品加工等,现在回头看都是属于相对低端的企业,但却跟人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也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深圳后来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那时候的深圳有种独特的魅力,全国各地的人响应改革开放号召来到这里打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废寝忘食地工作,而且从来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可能跟我在部队的经历有关,只要接到命令我就会用超强执行力把事情做好,后来我发现身边很多早期来深圳打拼的人都有这么一股子冲劲和激情。


回想当年,很多具体事情记不太清楚,但却对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印象深刻。大家都特别珍惜努力争取到的工作,拼尽全力也要把事情完成好,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氛围特别能激发人的潜能。


深圳有种催人奋进的独特氛围


除了工作激情,当时大家的学习热情也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很多人文化程度不高,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我自己也遇到同样情况,在深圳工作后发现自己欠缺很多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专业知识,于是通过上夜校或者看书拼命自学。我一边学一边干,然后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提升各方面能力,才慢慢在企业中成长起来。


从周围情况看,那时很多产业都是“三来一补”型加工贸易,急需英语与会计类人才,很多人都是白天努力工作,晚上跑去夜校学习文化知识或者技术。上夜校可以说是当时深圳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一到晚上,在公共汽车上都能看到很多人捧着书看,大家总觉得不加快速度成长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


当年学习的渠道和平台跟现在根本没法比,有些知识或者技术除了上夜校只能跟身边人学习。我记得那时候有驾照、会开车就能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于是我完成本职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教很多同事开车,还帮助他们考到驾照。但我当时就意识到,不能把开车当成终生职业,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在未来很可能成为家庭的标配。


在催人奋进的独特氛围下,深圳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现在的深圳,全国高科技、高学历人才不断往这里聚集,自考大学、互联网教学、职业培训等学习充电的机会比比皆是,而汽车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


深切感受进出口贸易行业发展演变


我在深圳进出口贸易行业摸爬滚打超过15年,虽然没有取得特别突出的成绩,但却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普通人见证了行业的发展演变和时代变迁。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从饮料、啤酒、零食到生活用品,我们用到的很多商品都要依赖进口。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下,深圳通过兴建港口、招商引资、创建保税工业区、开放码头和口岸等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


印象很深的是,1987年深圳出口规模超过进口规模,仅过了一年深圳出口总额就排到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到1992年更是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此外,出口的商品也越来越高端,从改革开放初期以粮食类、肉类、服装等初级产品为主,到上世纪90年代精加工、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大幅增加。再到进入21世纪后,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增加,成为深圳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点。


可以说,我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进出口贸易行业的蜕变,能够在特殊的发展时期,尽自己所能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是我这辈子引以为傲的经历。


3


有生之年能够回到深圳助力家乡发展,能够为改革开放做出自己一份贡献,能够经历这个让人充满希望的时代,我感到无比荣幸。


和深圳这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一直在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到退休,退休后我希望做些有意义的事,就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重庆、成都、昆明、南京等地探寻追随父辈等英雄的足迹。为了寻找父亲和叔叔的坟墓与资料,2013年以来,我先后到昆明的中国空军抗日战争殉国将士墓、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腾冲国殇墓园等地查访。


我还经常到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学习,跟一些老战友一起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他们在艰难困苦环境中勇敢坚强、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我希望发挥余热,把这些英雄的伟大精神继承延续、传播下去,让更多人受到鼓舞和激励。


前段时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深圳发布厅联合深圳新闻网推出《我和我的祖国·7旬老人说70年故事》系列访谈活动,我作为嘉宾接受采访。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感慨万千,前半辈子在部队实现军人梦想,后半辈子在深圳体现人生价值,两次重要选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我和深圳这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信深圳能继续创造奇迹


我经常会翻看以前的老照片,当年的樟坑径上围村还到处是山地、农田、土路和瓦房,老村里碉楼屹立,客家老屋错落。但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地方根本认不出来原来的模样。村子里姓氏众多,我们陈氏是村中的大姓,祖先由江西迁徙到五华,再从五华迁移到这里繁衍生息。


上围村里有我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退休后我喜欢静静地待在村子里,跟老朋友聊聊过去的往事、感慨深圳的发展、惊叹时代的变革。有时也会跟小辈讲起父辈的英雄故事,追忆他们那段为国奉献的光荣过往。


因为各种原因,村里很多人纷纷外出经商,华人华侨分布在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很多人只有过年过节才回村里聚聚。为了在有生之年留下共同的美好回忆,我们前段时间还召集陈氏家族部分成员一起在祠堂门前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个难得的画面。


有生之年能够回到深圳助力家乡发展,能够为改革开放做出自己一份贡献,能够经历这个让人充满希望的时代,我感到无比荣幸。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下,深圳可以说是40年后再出发,相信深圳能够像当年一样当好发展排头兵,继续创造奇迹并给所有人带来惊喜。



口述时间

2019年11月28日下午

口述地点

深圳市龙华区樟坑径上围村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 记者 叶洋特


编辑:鹿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