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张小梨委员:建“心理防疫”线助力疫情防控

来源:读特发布时间:2020-02-07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不但直接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广大社会公众造成一定心理恐慌。从1月26日开始,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小梨奋战在“心理防疫”一线,全力助力疫情防控。

1月26日,张小梨就联合全国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组委会、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深圳电视台财经频道等单位部门共同发起“抗击新肺炎疫情心理援助公益行动”,到目前为止共联合全国心理机构100多家,心理专家1000多人一起行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为化解居民群众的紧张、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

“前两天,我接到一名市民求助,她说,在家里呆着天天刷屏看手机信息,越看越感得这次疫情非常可怕,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病源。而她所住的楼层有从湖北回来的邻居,虽然他们自己居家隔离了,但自己还是担心被感染,非常紧张,吃不好,睡不好,感觉整个人要‘崩溃’‘疯掉’了。”张小梨说,该名市民的心理非常典型——由于疫情的持续,很多人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染病,家人会不会中招;每一次新增病例更新,看到某个小区出现感染者,听到小区里有从疫区回来的邻居,都会让自己焦虑感倍增;明明不需要出门,家里储粮充足,身体没症状,却因“口罩买不到”“菜被抢光”“双黄连口服液断货了”等等使自己焦虑不已,不断花精力找各种渠道抢购自己并不急需的物资;身体有点不舒服就会对照新冠肺炎的症状,越对照感觉越像,然后就不断地回想自己的外出史和接触史,越想越恐惧。“这种焦虑、恐惧情绪,再加上长时间宅在家里的烦闷,不仅让人内心痛苦难熬,还会导致精神紧张,出现失眠、心慌、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生理问题,增加生病风险,同时还会带来认知过度,导致回避、歧视、指责、欺骗等不当行为出现。”

因此,张小梨告诉该市民,在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的疫情面前,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是人们面对危机的正常应激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他也告诉该市民要接纳自己此刻的情绪状态,教她坚持每天进行5-10分钟的呼吸训练,这样可改善睡眠、心肺等身体机能,保持健康。

据了解,从1月26日至今,张小梨举行远程心理讲座2场,为全国12300多人授课,通过壹深圳、深圳电视台财经频道新闻推出心理健康微课堂2期,受众人群15600多人,推出心理健康小知识6期,受众人群86700多人次,开展一对一电话、网络服务43人。

“心理防疫也是重要的一项防疫工作,我们一定会坚守一线,让更多的市民用更好的心态面对疫情,共同打赢这场战役。”张小梨说。

编辑:鹿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