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深圳:奏响先行示范的新时代强音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0-08-19

奏响先行示范的新时代强音,写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历史,总是在标志性的节点上镌刻永恒。

一年前的今天,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伟大实践的重大时代性开启,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

40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时代再次选择了深圳。

一年来,深圳把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三个闪亮的航标、三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深圳要比全国提前15年打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样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深圳力量,给全国率先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形态,率先展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清晰路径。

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新时代,先行示范,向着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进军!

1

时代的脚步,因为山高水长的关怀厚爱而分外铿锵;城市的发展,因为伟大旗帜的指引而蹄疾步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深圳视察,多次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深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12月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再次明确这一伟大使命。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意见》;《意见》正式发布后,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作的报告中,把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进行了深刻阐述。

时代洪流、国家宏愿、历史选择,与深圳城市发展跃升到更高能级后的职责使命和自我追求共振,再次在这个创造过无数奇迹的地方激荡出勇当尖兵再出发的磅礴伟力。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意见》后,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全省动员、全域参与、特事特办。”2019年11月,广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就落实《意见》进行专题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措施》,给出了一系列实打实的支持大招、硬招。

大任已降,深圳创造新时代又一伟大奇迹获得全力支持,时间窗口开启!

怎么干?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和党中央战略意图,坚决扛起建设先行示范区历史使命和主体责任,把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作为深圳的头等大事、最大的政治任务,把建设先行示范区作为深圳各项工作的总牵引、总要求!

倍加感恩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托,倍加感恩时代赋予的奋斗舞台,深圳的回答,铿锵而有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意见》部署要求,深圳坚持“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系统谋划思路,坚持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制定了六年行动方案、两个三年滚动工作规划以及2020年工作要点,形成了“1+10+10”工作安排。

完善机制强力推进,确保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第一程”!深圳市委先后召开两次市委全会,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坚持每月研究、压茬推进重大事项落实,构建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

迎着风雨上,顶着浪头冲,一张蓝图绘到底!

将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这就是特区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2

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春节前超过1600万人离深,同时又有249万人来深过春节;拥有亚洲最大陆路口岸,通航国际客运城市达61个,去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2.4亿人次,出入境车辆1431万辆次。面对人口流动“大出大进”、人口密度“全国最高”、疫情重点地区人员流入“居高不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如何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夺取战疫情、稳经济“双胜利”?

刚刚迈上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的深圳,迎来了一道“加试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除武汉外第一个发现确诊病例,拉响广东疫情阻击战的第一声警报;第一时间构建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第一时间转运隔离治疗首例疑似病例,第一时间部署开展监测排查;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构建“制度+科技+平台+末端”的严密防控体系;20天时间建成战平结合的市三医院应急院区……

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合一”,强化科技抗疫措施,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织牢织密基层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两张网”,从严从紧落实防境外输入“五道防线”防控措施,全面强化深港联防联控,因时因势及时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坚决做到“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先后派出5批医疗队77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荆州,累计收治1100名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贡献了深圳力量。此外,服务“一国两制”大局,全力支持配合香港疫情防控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显著成效,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让党旗高高飘扬、党徽闪闪发光。

“既为中国应对疫情提供了范本,也在全世界的疫情总体应对中发挥了模范作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高度评价深圳的抗疫措施。《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考察报告》中,深圳疫情防控策略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

“市民生活像平常一样,这是疫情防控的最高境界!”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为深圳的防疫防控工作点赞。

深圳机场三跑道开工建设、坂银通道建成通车……如今,在深圳,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工地上热火朝天,孩子们重新回到了校园,商场里的人气又旺了起来。

岁月静好,有人默默守护。

深圳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两不误,科学、有序推动复商复市、复课复学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率先加快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以实际行动体现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和作为。

实施“抗疫16条”、稳增长“66条措施”,推进“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启动“新增千亿投资工程”………疫情之下,深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超常规举措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支持举措,让企业更加坚定了应对疫情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也推动经济持续恢复改善。

今年经济“半年报”显示,深圳在遭遇疫情等因素的重大影响下经济增速实现“V”形反转,成为上半年一线城市中率先实现正增长的城市,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和韧性。

越是惊涛骇浪,越需从容不迫。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挑战!

3

登山需正路、饮水须直流。路径明确,步步踏实,不偏不倚,必能如期抵达。

立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主攻方向中,处在居首的位置。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惟改革者进!

一年来,深圳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抓大事、办难事,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城市空间统筹等领域开展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确立44项重点改革任务,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启动,推动国资国企、土地管理制度、司法体制等多个重点领域改革先行示范、率先突破。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等特大城市的战略使命。深圳将之作为“一号改革工程”。

普及“取消复印件”等深受社会欢迎的做法,以立法形式确定“深圳企业家日”,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史无前例整备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批量推出。举行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面向全球推介招商,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超5600亿元……

深圳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围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持续将营商环境改革向纵深推进,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

“主动服务、服务前移,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的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让深圳成为国内市场干预最少、市场主体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如今,深圳有各类商事主体343.2万户,其中企业215.5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60.4户;今年1—7月,深圳新登记17.8万户企业,同比增长14.1%,市场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在深圳,改革的红利,持续不断释放出来。

数据显示,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34.8%,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60项,其中51项在全国推广;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国家首批5条先行先试政策稳步实施,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取得突破。在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估中,深圳在政务服务一级指标中取得满分,位列全国第一。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等特大城市的战略使命。深圳将之作为“一号改革工程”。

普及“取消复印件”等深受社会欢迎的做法,以立法形式确定“深圳企业家日”,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史无前例整备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批量推出。举行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面向全球推介招商,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超5600亿元……

深圳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围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持续将营商环境改革向纵深推进,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

“主动服务、服务前移,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的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让深圳成为国内市场干预最少、市场主体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如今,深圳有各类商事主体343.2万户,其中企业215.5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60.4户;今年1—7月,深圳新登记17.8万户企业,同比增长14.1%,市场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在深圳,改革的红利,持续不断释放出来。

数据显示,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34.8%,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60项,其中51项在全国推广;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国家首批5条先行先试政策稳步实施,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取得突破。在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估中,深圳在政务服务一级指标中取得满分,位列全国第一。

目前,深圳已在全国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5G网络全覆盖的背后,是深圳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时代全新制高点,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系列创新举措。

改革和创新,推动深圳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四个为主”特征:全市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今年,深圳GDP增速从一季度的-6.6%,到二季度当季的6.2%,上半年实现了0.1%的增长。数据还显示:克服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深圳上半年出口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了6.5%;面对美国对我高科技企业的无理打压,华为上半年销售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13.1%、9.2%……这些增长,是在今年外部环境极为复杂、挑战冲击极为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的,殊为不易,更显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4

法者,治之端也。

在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实践催生立法的需求,法治又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制度保障。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打造法治城市示范,深圳一直在行动。

就优化营商环境进行立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8月中旬,《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条例(草案)》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多项创新举措。

这是地方立法层面较早就优化营商环境进行立法的探索,也是深圳按照《意见》定位要求,全面提升城市法治建设水平的发力点。

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疫情之下,深圳的法治底色,尤为引人瞩目。

实施文明行为条例、出台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深圳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全链条发力,既确保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和相关措施从一开始就于法有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结合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立法、补齐短板。

法治,贯穿深圳战疫的全过程;向法治要秩序,着力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最好的标杆城市,深圳持续发力!

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之前,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是我国首部个人破产立法,以法治保障“宽容失败”,深圳的市场退出机制也由此更加健全,最大限度地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基础,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创新就不可持续。今年6月3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修正案》,新条例结合深圳实际,针对知识产权维权路上的“拦路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破解之道。

善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行有循而不乱!

去年8月以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制定和修改法规12项,今年8月底,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同时审议10项制定和修改的法规,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流的法治城市,离不开一流的法治政府。

一年来,深圳将推进依法行政,打造一流法治政府、建设一流法治城市作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的重要抓手。

在行政审批和执法方面,“不见面审批”“秒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将行政部门与市场主体“物理隔离”,最大限度避免权力寻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体现。

“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i深圳”统一政务服务APP,推动政务服务由“网上办”向“掌上办”延伸,以此为平台和着力点,深圳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圳大力推进国家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取得显著成效,正努力为“中国之治”打造“城市范例”。

在2018年、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开展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中,深圳蝉联全国重点城市第一。

5

经济的发展让城市繁荣,而文化习惯的养成、人文素养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塑造,让城市真正能赢得未来。

“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是深圳从精神层面锁定的新目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新一轮重大文体设施建设正接踵而至——

去年年底,深圳“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首批项目开工。作为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的重要载体,全市新一轮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一批与深圳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代表深圳形象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将展现出城市文化新的进阶。

不止如此,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加快改造提升,“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正在加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先行示范标准”加速形成。

附着在这些公共文体基础设施上的,是一个个鲜亮的文化品牌活动。

连续多年推出的“城市文化菜单”上,读书月、“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深圳时装周、男篮世界杯深圳赛区、“WTA年终总决赛”、深圳国际马拉松等重大品牌活动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不断丰富着市民文化新生活,让这座年轻城市更添文化魅力、国际气质。

深圳曾五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如今,全市上下正在以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开展文明创建的“十大行动”带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让这座年轻城市文化创意勃发,学术睿智泉涌,文明浪潮波澜壮阔,文化产业风起云涌,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为深圳迈向“全球标杆”擦亮文明底色。

去年11月1日深圳新交规实施,机动车在斑马线前减速让行、礼让行人、乘车自觉系好安全带,这样的文明习惯在深圳蔚然成风,法规的严格、市民的配合,共同打造出深圳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深圳被誉为“爱心之城”“志愿者之城”,注册志愿者共有175万人,志愿项目达135万项,位居全国前列。深圳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晚上7点一过,每个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就穿上志愿者标配的红马甲,来到小区楼下的垃圾分类点,帮助居民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衡量深圳的高度,我从来不用高楼去衡量,而是去看爱心,去看人与人的距离。高楼有局限,但有些东西的高度永远没有局限,而深圳永远都在探究这些高度。”

今天的深圳,正在以特有的精神气质,彰显着文明的美丽和魅力,汇聚持久发展的深层动力。有了这种动力,深圳人就可以骄傲地说,这里不仅有碧海蓝天、青春时尚、创新气息,亦有文明气质、包容精神、关爱氛围;深圳不仅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探路者,也是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先行者;深圳不仅是一座物质财富丰富的城市,更是一座精神充盈、崇德向善的城市。

6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落脚点在造福人民,以人民为中心。

一年来,深圳聚焦民生幸福标杆,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以改革破解民生难题、以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创造性提出建设“高中园”破解学位之难,受到了广泛关注,赢得一片点赞。今年1月,4座“高中园”选址全部确定,6月,第一座高中园正式动工。

此外,深圳还制定教育先行示范规划纲要,开展义务教育学位建设攻坚战,去年全市新增中小学位6万个,2020至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筹建深圳理工大学、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等高校,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国际排名大幅攀升;职业教育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双元”育人模式。

在深圳,一批批医疗界“大牛”,正在通过“三名工程”成为“新深圳人”,一批优质医疗资源,正在通过合作办医向深圳集聚,“三医联动”、“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等医疗领域的“深圳经验”正在全国全省推广。

“短板”变成“潜力板”!一年来,深圳快速提升医疗健康事业整体水平,加快打造国际医疗中心。

安居才能乐业。一年来,深圳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专业人才等各类群体,着力构建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筹建40万套,2019年就建设筹集了公共住房8.8万套。

对标“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深圳把更多的可支配财政收入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努力营造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上半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七成投入民生领域。

在深圳,一批批医疗界“大牛”,正在通过“三名工程”成为“新深圳人”,一批优质医疗资源,正在通过合作办医向深圳集聚,“三医联动”、“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等医疗领域的“深圳经验”正在全国全省推广。

“短板”变成“潜力板”!一年来,深圳快速提升医疗健康事业整体水平,加快打造国际医疗中心。

安居才能乐业。一年来,深圳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专业人才等各类群体,着力构建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筹建40万套,2019年就建设筹集了公共住房8.8万套。

对标“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深圳把更多的可支配财政收入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努力营造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上半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七成投入民生领域。

7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为什么来深圳?”如果在今天深圳的街头随机询问,肯定会有一个答案被频频提及——宜居的环境。天蓝、地绿、水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更为深圳贯彻落实《意见》有关聚焦可持续发展先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的部署要求写下生动注脚。

深圳的天有多蓝、水有多绿,数据是最好的论据。深圳2019年PM2.5的年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全市绿化覆盖率45%,公园总数达到1090个,基本实现了市民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森林郊野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与保护中求取“最大公约数”,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正在成为深圳新的吸引力和着力创造的新经验。

这其中,近年来深圳向水污染治理发起总攻,治水成效受到广泛称赞。

创新“全流域治理”,建立跨界河联合治理机制,变各自为战为全流域联动作战;全面推进雨污分流,补齐管网设施历史欠账6275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大幅提升处理能力;实施“大兵团作战”“地方政府+大企业”EPC治水等模式,实现项目整体大幅提速;全面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打通排水管网管养“最后100米”……

去年底,深圳水环境治理实现历史性转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成为全国水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十大城市之一,成功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茅洲河治理成效被录入中央电视台《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美丽中国》纪录片。今年6月,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了深圳治水成效和经验。

把治水与治产、治城有机结合,一年来,深圳还启动了240公里碧道建设;持续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完成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改造327个小区、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100个。今年6月,深圳遭遇近10年最强龙舟水,但内涝积水点较历年类似降雨时减少了50%以上。

从空气到水,再到土壤以及更多领域,深圳树立起的是一种发展观念,建立起的是一系列长效机制: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充分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全面启动《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探索建立和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对违法行为“零容忍”;

——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制度,初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

——健全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一张愈发密集的生态文明制度之网正在织就,一条愈发清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铺开。

不久前,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深圳拿下综合绩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三个单项冠军,位居城市高质量发展榜首。

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一手缔造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过程中,党始终是深圳经济特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取得光辉成就的根本所在,也是加快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根本所在。

一年来,深圳努力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深圳品牌”,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圳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新征程中,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打造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置入的是国家现代化的宏大格局与全球城市竞争的恢宏视野。一年来,深圳先行示范的实践已经破题,壮丽的画卷正在展开,发展加速度已经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寄望,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40年创造的奇迹,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经济、行政、文化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及深深植入骨髓的创新基因……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殊荣独此一份、经验弥足珍贵,深圳有着足够的底气!

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历史的大舞台上,一定会再次留下特区人书写的新的更大奇迹!

先行示范区建设一年间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伟大实践的重大时代性开启,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是深圳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深圳开放再出发、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意见》明确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五个战略定位”“三个阶段目标”和“五个方面率先”。《意见》的制定出台,是继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之后,中央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最新战略定位,标志着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标志着深圳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后,2019年8月16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17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意见》精神,研究省市贯彻落实意见。

■2019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通知》,强调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全省的大事、是深圳的大事、是关乎全局的大事,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全省动员、举全省之力支持推动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有序有效向前推进。

■2019年8月21日,《深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内率先试点改革的两个城市之一。

■2019年9月4日,深圳市举行5G建设动员大会,发出全面加快5G发展动员令,目标是将深圳建设成为5G产业的集聚地、创新地、策源地,建设成为世界级5G产业标杆城市。9月29日,市政府印发《深圳市关于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19年底深圳建设5G基站1.5万个,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

■2019年9月10日,深圳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8个方面40项举措,涉及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

■2019年9月17日,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召开,会议聚焦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强调要把建设先行示范区作为深圳一切工作的总牵引、总要求,围绕实现2025年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奋力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会议讨论了《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

■2019年9月19日,深圳诞生全国首张“秒批”公司营业执照,将企业设立审批时限由一天大幅压缩至几十秒内,表明深圳打造全国商事登记最快、效率最高、服务最优城市,力争成为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最佳首选地的信心决心。

■2019年9月24日,在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举办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完成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2019——全球产业链:塑造群网化城市星球》。其中,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深圳超越了东京、旧金山等,位列全球第4名,国内排名第一。

■2019年9月26日,深圳举行2019年第三批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这次开工的项目共有132个,总投资约805.7亿元,以高质量投资支撑先行示范区建设。

■2019年10月24日,在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一周年之际,《深圳特区报》刊发题为《牢记重托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长篇通讯。

■2019年10月31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11月1日为深圳企业家日的决定,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为企业家设立法定节日的城市。2019年11月1日,深圳举行了首次“深圳企业家日”系列活动。

■2019年11月5日,深圳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全球推介计划新闻发布会召开,宣布批量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推介招商,推动形成新一轮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高潮。

■2019年11月25日—26日,广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就落实《意见》进行专题部署,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措施》。

■2019年11月22日,位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的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周边14个卫星园区和配套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615亿元,建成后新增约174万平方米科研产业空间。

■2019年11月27日,深圳高校建设再有新动作,深圳本土唯一一所应用型高校——深圳技术大学正式成立。

■2019年11月28日,“2019智慧中国年会”发布了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结果。深圳以77.4分排名全国第一,并获评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综合领先奖。

■2019年1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围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阶段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全市下一阶段的工作画出了“施工图”,制定了“任务书”。

■2019年12月18日,深圳举行全球招商大会,向海内外优秀企业推介深圳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相关政策。大会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超5600亿元。

■2019年12月23日,深圳2019年第四批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在南山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举行,共有153个项目集中启动,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

同一天,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首批项目开工仪式暨深圳湾文化广场项目奠基活动举行。

■2019年12月2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寄望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一周年之际,深圳召开中共深圳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总结2019年工作,部署了2020年工作重点。

全会强调了深圳要在十个方面先行示范,并提出了深圳在2020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要重点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五个率先”的重点任务高度吻合,延续了深圳市委“1+10+10”工作部署的内核,同时融入了中央、省对深圳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最新操作版本。

■2020年1月2日,深圳召开年度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了为深圳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从2019年开始,深圳每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都要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体现深圳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的特质。

■2020年1月3日,深圳举行《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新闻发布会,方案明确提出规划建设4座“高中园”,未来3年深圳将建设共计30所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高中学校,努力从根本上缓解高中学位紧张问题。

■2020年1月7日,深圳举行水污染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努力,深圳水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不黑不臭。2019年,深圳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2020年1月8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开幕。按照深圳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为2020年立起的“指挥棒”、定下的“任务书”,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全面铺开、纵深推进提出了更详尽的“作战图”“施工图”。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深圳全线出击,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力奋战。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总指挥)、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常务副总指挥)的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启动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四早”“四集中”,出台《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等,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力奋战。

■2020年2月,深圳首次推出“悬赏制”科研攻关,激励科技工作者积极攻关抗击疫情。

■2020年2月16日至24日,世卫组织25名专家在中国考察,其间,有一天半在深圳考察。2月29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世卫组织把深圳的疫情防控作为唯一一个城市个案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圳利用前沿科技助力疫情防控表示肯定。

■2020年3月,科技部、发改委等五部委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深圳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次写入国家公开发布的文件,意味着深圳已经成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年5月26日,深圳市政府批复《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光明科学城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2020年3月11日,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深圳为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共克时艰,为企业营造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对标国际一流,顺应市场主体期待,“精准式、点穴式”制定的《任务清单》,涉及14个重点领域,共提出了210项具体改革举措。

■2020年3月17日,深圳市2020年第一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活动在深圳机场举行,总投资达到近1843亿元的155个项目集中启动建设,其中就包括作为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先导项目的陆域工程项目。深圳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双线攻坚。

■2020年3月31日,中共深圳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印发《关于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将在九大领域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双区”建设,向海内外企业、投资者和所有市场主体参与“双区”建设发出的诚挚邀请。

■2020年4月1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深圳媒体专访,肯定了深圳的疫情防控措施和诊疗方法,此前的1月17日,钟南山院士在深圳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也对深圳及时应对疫情的系列举措给予充分肯定。

■2020年4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广东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实现了我市在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上“零”的突破。

■2020年5月1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发布,围绕完善大卫生大健康治理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八大方面21项措施,努力实现“病有良医”。

■2020年5月末,《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发布,继上一年度在重点城市排名居首后,深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再次蝉联全国重点城市第一。

■2020年6月12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重磅出炉,6月15日,深交所开始接受创业板IPO的发行申请。

■2020年6月17日,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联合执行委员会(JIC)召开首次会议,深圳和新加坡共同签署了8份合作谅解备忘录,涉及数字互联互通、创新创业和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等多个领域,携手建设智慧城市。

■2020年6月23日,我国第一个、也是深圳和香港之间目前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大型陆路口岸——皇岗口岸,重建项目实现“三开”(临时旅检场地具备开通条件、老口岸旅检区开始拆除、新口岸综合业务楼开工)目标。新口岸定位为“一地两检”纯旅检口岸,未来取消货检功能,预计将于两年后的2022年底建成。

■2020年6月29日,深圳“新增千亿投资工程”首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首批项目共163个,总投资约1351.1亿元。紧锣密鼓布局重大项目,既是为了“稳增长”,也是“谋长远”。

■2020年6月,《关于打造高品质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为深圳“十四五”期间加快打造高品质产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提出,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的总体目标,分别为: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

■2020年7月2日,深圳7家优质国企发出全球“揽才令”,采用市场化选聘的方式,一次性面向全球选聘11名高管。此举意在为进一步深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破题,为深圳市属国企改革发展破题,目的是更好服务深圳经济发展大局。

■2020年7月3日发布的《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报告》(2019)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前20位城市中,以资本活力综合排名计,深圳位居榜首。

■2020年7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重磅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深圳光荣登榜。

■2020年7月9日20时11分4秒,被命名为“深圳星”的亚太6D卫星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将于今年9月开始提供对外服务。

■2020年7月14日,深圳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

■2020年7月,深圳成为由中国科协打造的“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科创中国”以省级为统筹、地市为中心,统筹考虑地方发展所需、科协资源所有,兼顾当前和长远,在全国18个省(区、市)党委政府推荐的110余个城市和园区中,遴选确定了22个首批试点,形成一批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间”,积极探索并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机制。

■2020年7月15日,深圳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推出八项措施精准调控楼市。

■2020年7月22日,《深圳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经审议原则通过。《实施方案》对标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求,为城市文化创新发展提出“三阶段”发展目标,绘就新的城市文化发展蓝图。

■2020年7月28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成为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一线城市。

■2020年8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初评结果,14个深圳项目初评通过。包括5项技术发明奖和9项科技进步奖。

■2020年8月7日,深圳举行政策吹风会,介绍《深圳市政府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7个部分22条重点事项,从市级层面全面构建支持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

■2020年8月10日,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发布,深圳有8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企业进入榜单,分别是平安(21位)、华为(49位)、正威国际(91位)、恒大集团(152位)、招商银行(189位)、腾讯(197位)、万科(208位)、深投控(442位)。深圳世界500强企业再增一家——首次入围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这也是深圳首个进入世界500强的市属国企。

■2020年8月12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全文,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圳通过用好特区立法权,针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突出变通性和创新性,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2020年8月17日,深圳宣布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率先进入5G时代。深圳5G基站已累计建成超过4.6万个,基站密度国内第一,成为全球5G第一城。

评论:风起扬帆正当时乘势而上开新局

大任降于深圳。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一伟大实践的重大时代性开启,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经济特区使命接续、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寄望更高,这是天大的责任、历史的选择、无上的光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全省动员、全域参与、特事特办、举全省之力全力支持,深圳干部群众备受鼓舞,信心倍增,干劲倍增。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使命在身、重任在肩,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承担新时代新使命,不忘初心奋勇向前。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和党中央战略意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坚守深圳经济特区先行先试、探路开路的初心使命,努力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探索经验、作出贡献。

承担新时代新使命,系统谋划奋勇向前。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1+1+9”工作部署,形成市委“1+10+10”工作安排,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坚持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形成近中远期结合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紧锣密鼓,只争朝夕,汇聚起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磅礴力量。

承担新时代新使命,服务全局奋勇向前。推动“双区驱动”“化学效应”“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携手广州“双城联动、比翼双飞”,深港极点带动作用愈加强劲,对口帮扶地区正阔步迈向小康生活。“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深圳先行示范区用务实行动作出的响亮回答。

承担新时代新使命,不畏险阻奋勇向前。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深圳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超大城市抗击疫情的深圳样本,实现了经济增长逆势而上的“V”形反转,发展韧性十足,先行示范的底色和成色更加凸显。

一年来,深圳奋力跑出新时代的“加速度”,行稳迈向发展新高度的“第一程”,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幸不辱命。

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地,改革创新再加速。以营商环境改革为牵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坚持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高水平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鹏城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速增效,“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完善,把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聚焦法治城市示范,法治建设再发力。立足深圳实践,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加快在营商环境、科技创新、新经济监管与知识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立法探索,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城市“磁吸力”不断增强。

聚焦城市文明典范,文明建设上台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城市文化活力奔涌。

聚焦民生幸福标杆,补短板锻长板兼顾。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逐项确立标杆标准、梳理短板不足、推进改革创新。学校、医院、轨道交通建设量增质升,“二次房改”引领全国,深圳跻身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聚焦可持续发展先锋,“两山”理念落地生根。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提前建成“千园之城”,空气质量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全国最干净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重任千钧再奋蹄。建设先行示范区,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既有压力,更有条件,我们信心百倍、志在必得。

深圳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党中央的关怀厚爱,就是深圳最大的底气。

深圳有信心。40年,一段缔造奇迹和辉煌的黄金时代,一座城先行探索的伟大历程,深圳以实力优绩证明:先行示范,我们一定能。

深圳有信心。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改革开放赋予的“先天”品格,困难挑战的反复淬炼,特区精神在,深圳就不惧风雨。

深圳有信心。重大机遇前所未有,“双区驱动”、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和立法变通权、重大开放平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圳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在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长征路上,胜利属于真抓实干的奋进者、属于敢闯敢试的开拓者、属于攻坚克难的搏击者、属于坚韧不拔的创新者。让我们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新起点,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再创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局面,努力奔跑、心怀远方、步履坚定、逐梦前行,不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编辑: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