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天价药困局如何解?深圳市政协委员建议将罕见病纳入补充医保

来源:南方+发布时间:2020-08-31

医保改革应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运用补充医疗保险解决罕见病问题,建议“互联网+护理”纳入医保……8月28日,深圳市政协举行今年第四场委员议事厅活动,围绕“透过‘疫情’看医保”,委员、嘉宾们就深圳医保改革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深圳核酸检测费用仅70多元


在深圳,做一次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需要多少钱?答案是:70元!


民盟中央卫生健康委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华大集团执行董事、首席人才官朱岩梅表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通过医疗保险覆盖,深圳35家医院让市民实现核酸检测愿检尽检、应检尽检,5月26日以来,检测费用从原来的每次160元,下降到70多元。“医保的快速响应、政府集采等多种方式,把价格降下去,让我们体制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释放。”


南山区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科技创新委副主任、深度感知技术研究所所长岳玉涛曾在美国生活过6年半。他列举了这样一串数字:美国医疗体系耗了GDP的17%,中国是5%;美国人均医疗支出9500美元,中国是419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060美元;美国的医保覆盖率90%,中国是95%。


“在美国,普通医保不覆盖牙科,费用奇高,医院预约常常要等几周。在深圳,我去社康看病,用手机就能预约专家门诊,微信扫码支付,医保扣费、个人付费都自动算得很清楚。我觉得非常方便。”他表示。


医保改革应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


疫情期间,许多医疗机构门诊量下降。如坪山区,医疗机构上半年门诊量同比下降25.8%。


坪山区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坪山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武肇玲认为,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疫情以来,人们普遍注重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二是互联网诊疗及社区健康管理,解决了部分慢性病患者的就诊需求;三是深圳医保推出的“长处方”医保报销政策,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经诊治医生评估后支持将单次处方用药量放宽至三个月。


“医保支付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武肇玲表示,目前医保改革导向正逐步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7月22日,《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拟明确符合规定的健康体检、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等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下一步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医保支付经济杠杆的倒逼作用,督促医疗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做好预防保健和社区健康管理,真正地实现从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的转变。”她表示。


建议运用补充医疗保险解决罕见病问题


最近,一针70万的“天价药”引发网友热议。深圳市政协常委、民盟深圳市委副主委、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黄险峰提出,许多市民担心的“天价药”问题,大多数是针对罕见病。这些疾病发生概率不高,但一旦碰上,巨额的医疗费用是一般家庭无法承受的。目前,无论是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都没有完全彻底解决罕见病的问题。


“深圳有能力、有责任探索解决罕见病的问题。”他建议,在基本医疗保险以外,深圳可以在地方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中,考虑将罕见病纳入。深圳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是全国首创,采取了政府搭台、商业保险承办的机制,参保人每年交30块钱,就可以获得十几种重大疾病、癌症的靶向药的保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建议“互联网+护理”纳入医保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特区第一代“拓荒牛”步入60—90岁,进入养老需求阶段,深圳也在逐步走向老龄化。老人的康复、日常护理问题引发关注。


福田区政协常委、民盟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徐明珍提出,应把“互联网+护理”纳入医保,让三级甲等医院有经验的专科护士走进家庭,为出院患者、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方面的优质护理服务。


“医保有必要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满足感和获得感。”徐明珍表示。


专家观点


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深圳市要在公平医保方面作出努力

健康是我们具有普遍意义的民生需求,一定要保障解决人民客户之忧,增进健康基本制度保障。


今年新冠肺炎发生以后,我们的医疗保障机构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前面医保制度的建立,免去了患者医疗后顾之忧,也免去了医疗机构诊治患者的医疗后果后顾之忧,我们看到再也没有像2003年非典那样发生患者不愿意到医院就治,或者就诊以后还逃跑的现象。所以今年的医保制度,为我国抗击疫情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当然我们也看到,医保制度所作出的及时反应,主要是医疗保障系统及时发布了多项临时性政策,我们依靠临时性政策指导全国的防疫抗疫,应该加快医保制度走向成熟,这也是“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完成的任务。


深圳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深圳在过去的医疗保险改革中,在很多方面都在作出很重要的贡献,引领着全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我相信在未来也能够作出更多贡献。


在这方面,我认为深圳市要在公平医保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包括让深圳外来务工人口都纳入医疗保障的范畴中,还要优化医疗保障制度的结构。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文件,以及保证个人账户的一些意见,希望在深圳能自主先行。


还要强化服务,适应互联网时代各种新业态的需求,适应当今社会人口的高流动性或人口分流现象的常态化,为深圳市居民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这就是我们走向发展,为全国提供示范的必由之路。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深圳率先建立医保社区统筹基金


作为社会主义先行区,深圳在医疗保障改革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


一是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打破了职工和居民,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一体化,即“三档一制”的医疗保障制度。这样一体化制度,使深圳居民有主人翁的感觉。因此,深圳社会文明、社会组织、社会义工的发展乃至企业的发展是快速的,是成功的。


二是社区统筹基金。党中央的改革意见提出,医保资金要向门诊和慢病管理倾斜,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深圳已经率先建立了社区统筹基金。


统筹基金支持了家庭医生、团队和基层医疗集团的发展。所以在深圳,家庭医生团队已经按照1+X=3的模式发展起来了。一个全科医生根据签约居民的需要,可以组合护理师、药剂师、中医师甚至医疗社工等等,向居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家庭医生团队的发展又支持了基层医疗集团的发展,所以有了像罗湖紧密型医疗集团的成功案例。


这次疫情防控中,深圳的家庭医生发现了武汉首例人传人的病例,在基层医疗集团确诊,所以深圳出现了这次疫情防控居民不慌、医院不乱的情况。


因为有了社区医疗稳住居民,又有了基层医疗集团对发烧门诊的处理,最后确诊病例进入第三人民医院,为医院的发展赢得了时间。深圳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八项全市统一的行动计划,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使第三人民医院从人财物空间的布局迅速成长起来,成为疫情救治中高水平的医院。


应该说,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在中国,在世界,深圳都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