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政协新闻 > 

专题协商会 | 市政协调研组:8条建议打造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国际科学中心

来源: 光明日报、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1-08-30

8月26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为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建设积极建言。

深圳市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主任吴思康代表调研组作主旨发言。他介绍说,国际科学城的发展经验可概括为“五个世界一流”:具有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世界一流的新兴学科群、世界一流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群、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群、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国际科学中心发展有三种模式,但是技术成果转化好,对高新技术产业贡献大的还是市场驱动的力量。例如硅谷就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圣地”。

吴思康还建议,要引进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在科学城独建或与科研院校共建大科学装置(实验室),落户一批国际高端的科创主体。同时,创新“政府—机构”合作模式:“对政府和机构共建的大科学装置(实验室),既可以由政府提出,也可以由企业或机构提出,政府持股比例可以是10%-50%不等,具体运营模式可以是股份制、基金制,也可以是社团法人制、公司制。”吴思康说。此外,吴思康还建议,探索专业化“委托管理”,成立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实验室)专管机构,明晰权责利,改变现有大装置研究成果转化率低问题,打造运营管理最高效的国际科学中心。“我国科技成果整体转化率较低。一般成果转化率不到10%,专利实施率不到5%,能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只占被转化成果的30%,真正形成产业的不到3%,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差较远。”调研组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科技和产业存在“两张皮”现象。为此,调研组建议,建立最具激励的转化机制,打造成果转化全球领先的国际科学中心。调研组建议,要加快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细则,形成更加公开透明、易操作、可持续、强激励的收益分配制度,探索形成赋权形式、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配套制度。

深圳市政协调研组对加快科学中心建设发展提出八点建议:明确深圳科学中心的战略定位,发挥全市域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支撑作用;坚持最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人居环境最优的国际科学中心;探索投入主体多元化的建设模式,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科学中心;探索“委托管理”专业化,打造运营管理最高效的国际科学中心;建立最具激励的转化机制,打造成果转化全球领先的国际科学中心;把大装置作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平台,打造对外合作最紧密的国际科学中心;构建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打造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国际科学中心;培育高度发达的风投创投市场,打造天使投资规模最大的国际科学中心。

编辑:赵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