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市政协委员、知名舞者张娅姝再推水下舞新作《鲲》获千万点赞 呼吁关注海洋文化

来源:深圳商报、文化文史委工作处发布时间:2021-11-23

继水下舞蹈《红》之后,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张娅姝携手水下创意导演郭吉勇再出新作——人鱼共舞作品《鲲》。该作品一经播出便深受广大网友喜爱和讨论。作品以道家庄子《逍遥游》为基调,将福建土楼作为舞台搬入水中,通过女舞者水下舞蹈形式呈现女性柔而灵动之美,传达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海洋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水下置景8吨重福建土楼  回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鲲》节目以道家庄子著作《逍遥游》为创作主题,以福建泉州土楼为舞台。舞蹈由独舞到人鱼共舞到最后一跃出水遥看海上繁荣景象,呈现泉州与海洋、人类与自然、文明的多层关系。带领观众去感受宋元时代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去了解我们的先人如何用智慧与创造力与世界相连,去呼吁关注海洋文化。

据该节目导演郭吉勇介绍,此次舞台置景为1:1还原水下土楼,是一次超强难度的全新挑战。该土楼置景重8吨,直径10米,高5.5米,原计划将置景切为4半分别放入水中,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单块高达2吨的重量,12名陆地人员和6名水下人员无法完成。最后是将其切为6块,由16名陆地人员和8名水肺人员才放置完成。

“除了放置过程,道具的无缝拼接更是难上加难,放置一块用了近12小时。”《鲲》工作人员说道。据介绍,为了水下唯美舞台效果,6块置景的拼接放置需要做到无缝连接,特别是最后一块需要贴紧两边的缝隙连接,这对整个团队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谈及为何会想用土楼作为舞台置景进行创意呈现,主创团队共同表示,福建泉州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土楼是当地代表性建筑,希望通过场景还原让观众眼前一亮,感受国内地域景点的悠久历史文化及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水中人鱼花间舞  传递自然与海洋的文明追求

《鲲》节目中舞者张娅姝老师与大鱼共舞以及在花瓣间舞动的场景让观众们直呼惊艳。对于两个舞蹈场景的完成,演员、特效、道具都有较高较难的完成度要求。

人鱼共舞的片段中,舞者张娅姝老师在前期水下舞蹈拍摄时需要虚拟想象与大鱼互动嬉戏,对于舞蹈中的眼神和动作力度把控要求更高。后期再进行大鱼特效制作,最终以完美配合的画面去传达人与海洋生物的和谐共处的理念。

花间舞的场景同样是让观众们过目不忘。在拍摄过程中为了抵抗花瓣浮力和花瓣洒落不均匀等问题工作人员也是做了很多的尝试,最终通过在每个花瓣上缠上丝线达到加重目的,让花瓣在水中有一定的中性浮力并同时安排四名水下助理同步撒花瓣,营造出水中散花的唯美场景。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鲲》的拍摄不同于以往的全水下环境,整个拍摄环境为半封闭式,即仅在一个圆舞台(土楼)里进行舞蹈拍摄。整个环境除了出水以外都是密闭环境,对整个团队演员、安全员的安全性都有更高的要求。过往可以定点下水,各方向穿梭拍摄,而此次均在水中土楼环绕奔跑,这对舞者、导演及水下整个团队的耗氧量和水下时间控制要求都更高。

此次节目中,不管是舞蹈动作还是特效设计上,都暗含了丝绸之路的元素。特效大鱼、水中花瓣、土楼舞台,再结合舞者张娅姝老师的柔美灵动的舞蹈表演,共同展现人类对自然、海洋、文明这三者的向往和追求。


先人智慧探索海洋文化  后人向往追求海洋文明

今年7月在中国福建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战国时期开始,不管是庄子《逍遥游》中极具想象力的文字,还是将福建泉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都体现出古人对于自由、海洋文化的向往。此次水下作品结合中国地域文化属性进行内容创作,展现出地域历史文化之美,将古人智慧与当代人的新型创意做结合,打造出绝美的水下盛宴。

从水下独舞到人鱼共舞,皆以“水”作为介质。每一次的作品都是希望能通过此种水下表现方式,让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关注到海洋文化,关注到人与自然的结合之美。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止,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作品和公益活动呼吁大家关注海洋文明,保护海洋,保护海洋生物。

编辑:赵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