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微光”讲习营 |王永锟:放弃成为别人选择成为自己

来源:深圳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02-07

编者按:

“微光”讲习营是由深圳市人才工作局、深圳市人才研修院联合主办的公益性演讲活动,以“分享·连接·共创”为基本理念,聚焦深圳青创人才,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传递奋进精神,让人才个体的一束束微光逐渐汇聚,形成点亮城市的漫天星火。本期节目推出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CEO王永锟的演讲,主题是《放弃》。

视频说明:王永锟在微光讲习营的演讲视频。

王永锟接受深圳新闻网记者的采访。

我叫王永锟,来自黑龙江中俄边界的一个小城市。我是汉族人,因为长得有点异域风情,经常被周围人说成是新疆人,或者是俄罗斯人。

可能是《西游记》看多了的缘故,小时候的我经常认为自己就是孙悟空,还会尝试练习火眼金睛。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是遗落民间的皇子,等待着某天有人来敲我的门,告诉我要回去继承王位。抱着对自己身份的怀疑和对未来人生的各种幻想,我一直在等待,等待着某一天某个人出现,向我传达使命,从此走上命中注定的人生轨迹。

然而,后来的人生并没有像我预想的一样,我并没有成为“天选之子”。反之,我比普通人的经历更坎坷一点。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我差点辍学,最后是我的老师帮我推荐了一个慈善学校,才能读完高中和大学。可能因为出身贫苦的原因,我对所有的机会都倍加珍惜,害怕错过。从小到大,我并没有什么是可以选择的。

王永锟在微光讲习营进行演讲。

第一次放弃:切断所有回头的路选择创业

18岁,我考上家乡的大学,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选择工科,每天读书,一直为申请出国留学读博做准备,可能唯一的亮点就是我加入了机器人队,参加了几场机器人比赛。

大概也是因为这一点,在我硕士临近毕业的最后半年,2015年的那个冬天,一个同学找到了我,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创业团队,做机器人。坦白说,我没有心动,因为眼前这位200斤的同学看起来并不是很靠谱。

直到过完年,也是他2个月内第3次找我的时候,当我再一次公开拒绝他的邀请后,我还是私下答应业余时间帮他们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就这样,我被骗进了他们创业据点,非常破,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居民楼里,几台台式电脑密密麻麻摆满,地上都是零件。创业据点常驻4人,算上我这种外援大概七八个人左右,特别像一个网吧的游戏战队。

很快,硕士毕业的时间到来了,团队老大估计看出来我是留不下了,试探性地劝我说“和平年代,还有什么事比创业更过瘾?创业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并给我提供了一个offer,一个月2000块。那一刻,我居然有了一点心动,没有立刻回绝。那天傍晚,我绕着学校操场一圈一圈地转,思考着人生和未来。

那是2015年6月一个普通的下午,昏暗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我在电脑面前平静地回绝了所有的offer,并且给女朋友发了条信息:“我准备跟他们创业了。”我动作很快,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在我做完了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干了什么,我好像切断了自己所有可以回头的路。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选择的味道:选择就是选一个,并且放弃其他所有。

第二次放弃:开启深圳式的“车库创业故事”

2015年7月,我们注册了公司,5个人,我担任CTO技术负责人,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半年后,我们搬到了深圳。然而,创业的生活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9点到公司,写代码,调试,开会,晚上12点下班回家,然后第二天继续。可能唯一的亮点就是我们选择了做机器人,起了一个洋气的名字,“斯坦德”,就是英文单词“standard”的音译,是标准的意思。当我们扛着“standard”(标准)的大旗走进工业领域的时候发现,工业最大的标准就是不标准,我们好像一不小心进入了一条比较艰辛的路。

然而这段艰辛的旅程并没有打乱我的生活节奏,我依然在写代码、调试、开会。直到2017年12月的一天,晚上12点,我正准备回家,我们老大把我留下来,继续开会。那是深圳冬天的一个普通的午夜,不冷也不热,我们探讨着公司发展的方向、产品、技术,讨论很激烈,一晃就到了凌晨2点多。突然老大抓着我的手,对我说:“永锟,我想跳楼,我扛不住了。”然后我下意识地安慰了他一句:“可咱们是四楼呀。”

直到那晚,我才知道,年初融资的3000万已经剩得不多了,公司90多人发工资也只够3个月的时间。然后董事会紧急召开会议,跟我们每个高管单独聊,问我们一个问题:你有信心做下去吗?可能是技术人员对自己的盲目自信,我当时回答:“我们在这个领域技术是最好的,如果我们做不出来,就没有人能做出来了。”就因为这句话,他们决定把我抬上来,让我暂时担任公司的CEO,6个月之内再找一位新的CEO替换我。这是一家现金流只够发3个月工资的公司,这是一家创始人经营不善得抑郁症退出的公司。我所有的亲戚朋友同学都跟我说,不要接手,该结束的就让它结束吧。

我迟迟没有决定,直到过年,我都没有回东北老家,一个人留在深圳,绕着家附近的体育场一圈一圈地转,陷入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我做了很多张优势劣势风险机会的分析图表,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自己下定决心的蛛丝马迹。恍惚间,过年假期结束了,我给女朋友发了个信息:“我准备接手CEO了。”我接手了CEO,裁员,减工资,退租了办公室,所有人搬到一个破厂房里办公,我安慰同事说,我们那段时光就是深圳式的“车库创业故事”。从那之后,我女朋友再也没有见过我,那段谈了7年的感情就这样结束了。

这一次的选择,我放弃了宝贵的感情。同时,因为选择CEO,也就意味着放弃CTO的职业道路。他们为了让我转变角色,把我的电脑没收了,不让我写代码。我每天都在处理鸡毛蒜皮的事:比如收租的时候财务跟二房东吵架,客户来拜访的时候车被保安锁住,屋里太热了,每个同事要再加一个风扇等等。

但是当我渐渐习惯每天救火的生活时,我安慰自己:其实这就是一部电视剧,我是剧里的一个演员,每天每一集要结尾的时候,就像每天傍晚下班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新的危机,等到第二集去解决。总结来说,我们的创业生活就像是一部悬疑剧。

第三次放弃:立志蹚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当时公司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问题,作为CEO,我需要去融资。我拿着一份PPT,3个月内不断重复地讲,见了140多个投资人。终于,有一个投资人看好我的方向,我快速地签订了投资意向书,推进后续的程序。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家公司的老板找到了我,让我去他的新公司当CTO。我说我不能去,我是这家公司的CEO,我不能违约,我要对投资人负责。他非常爽快地说,我把你并购了,你带着团队一块来,只不过是不再做工业这个方向,而是做建筑机器人。

当我手里握着这两份协议,一边是投资协议,我要承担所有的风险,再拿一份风险投资,继续做工业机器人。另外一边是并购协议,摆脱所有历史包袱,带着团队重新开始做建筑机器人。双方都在催促我回复,等待着我的选择。

本以为是如此简单的选择,结果我却崩溃了,那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因为这家愿意并购我公司的老板,就是当年资助我读完高中和大学的那位叔叔。我到现在都记得,他当年面试我时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问我问题的样子。他从来没有要求过任何一个学生毕业后报答他,他只是让我们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他教会了我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然而,我犹豫了,我不知道如何抉择,我甚至跟那个投资人坦白说明了情况,他告诉我,听从内心吧。那段时间,我晚上失眠,每天等到天发亮才能睡一会觉,从天亮睡到天黑,然后一个人去公司发呆,绕着在家和公司的这段路上,一圈一圈地转。直到有一天清晨,我回到家,坐在阳台上,突然嚎啕大哭,我好想有个人告诉我该选哪条路。大概2个小时后,我声嘶力竭,筋疲力尽,我给叔叔发了一条短信:“抱歉,我想继续做工业领域。”

如果几年前你问我,为什么做机器人,我会回答你,因为我喜欢,做机器人很酷,很高端。如果你问我为什么选择工业领域,我会说,不是我们选择了工业领域,而是工业领域选择了我们。

当年,我们掌握了一点技术,做出了一点产品,在一个展厅上展示出来的时候,来了四个客户,他们说:“拿来我们工厂里试试吧。”当我站在工厂里,看着上百台机器人纵横交错、自动运行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智能制造的未来。我始终相信,如果中国智能制造实现了,一定是因为有一家伟大的公司在提供着世界上最优秀、最智能的解决方案。哪怕那家公司不是我们,但我们所做的事情,一定在那家公司智能制造版图的一部分里,我们参与了这个行业变革的进程,推动了这家伟大公司的诞生,这就足够了。

2021年,我30岁。创业6年,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所呆的地方,并不光鲜亮丽,也并不引人注目。我们所做的事情,国内外是同时起步的,在这条道路上没有路标,没有前辈,想要在工业这条人迹罕至、寸草不生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标准化之路,只有一个深深的信念,那就是国家需要。国家需要一批批年轻人冲破荆棘,望着远处智能制造的灯塔,蹚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了解选择的意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困住我的时刻,那些一圈又一圈的路上的思考,让我明白,人生就是不断地放弃成为别人,选择成为自己。在时代的这根延长线上,我只是恰好出生,恰好站在这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正是每个年代都有端着枪不断冲锋的人,才能推动历史的进程。

文字整理:赵文硕

视频剪辑:马天行(实习生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