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专委会动态 > 

全国两会聚焦 | 经济、科技、旅游……全国两会中,住深代表委员关注这些话题!

来源:深圳发布综合深圳特区报、南方+发布时间:2022-03-18

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口岸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去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其中详细描绘了港深“双城三圈”发展布局。今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预算案为北部都会区建设预留了一千亿的资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住深全国政协委员都提出相关提案,建议国家将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高效率地推动口岸经济带建设,推动深圳加快与香港北部都会区融合对接。

“打造北部都会区,需要在中央层面的支持协调之下,香港与深圳紧密对接、高度融合,推进港深的合作共赢。”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联办原副主任黄兰发认为。

“升级”深港口岸经济带发挥辐射联动作用

香港北部地区大部分为生态和乡村区,一直以来并不是香港的核心发展区域。而深圳一方口岸及其周边区域,在两地长期的融合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形成了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合作基础良好的口岸经济带。

委员们认为,“香港北”的发展规划人人振奋,而“香港北”+“深圳南”的协同发展更充满想象空间,必将有助于提升深港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为促进深港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注入更多新动能、探索更多新经验。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作为一个规划跨度达20年、覆盖达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而深港口岸经济带就是重点突破口,应当发挥好其辐射联动作用。

去年,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围绕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调研发现,深港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此,陈倩雯建议国家将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高效率地推动口岸经济带建设。她建议,依托深港陆路口岸,重点聚焦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及罗湖口岸等周边区域,联动建设一批空间统筹、结构优化、错位协同的特色功能区。

软硬联通提升深港融合发展水平

“应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规则机制互联互通,不断提升两地高度融合水平。”黄兰发委员也在提案中建议,以更大力度支持两地口岸改革和港深基础设施“硬联通”,支持港深积极探索规则机制“软联通”。

在“硬联通”上,委员们认为,应以深圳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为契机,着力打造海陆空铁体系完备、畅通便捷的深港跨界通道,如会同香港谋划深港跨界轨道交通,加快皇岗口岸重建,规划建设前海、梅沙客运码头,规划布局深港跨境直升机起降点等。同时利用科技手段优化口岸通关体验,便利两地人流、物流、数据、资金等要素更高效流动。

在“软联通”上,黄兰发建议,探索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商事规则等经济运行规则两地衔接,推进教育、医疗、民生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两地高度融合水平。

共建国际科创中心打造粤港澳人才高地

在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的发展规划中,科技创新是重要的发展内容。科技创新也是深圳最亮眼的名片。

委员们认为,应支持深港两地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共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粤港澳人才高地。

黄兰发委员提出,应支持港深在联系紧密、合作基础较好的河套合作区-新田科技城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承载地,将“两制之异”转化为“两制之利”,统筹谋划布局、加强互联互通、注重优势互补。同时,探索一些专业资格互认先行先试,从而带动技术移民、增加国际人才流动便利、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此外,支持推出一批适应国际高端科创人才发展的政策举措,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等重要平台,营造有利于集聚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良好环境。

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北部都会圈建设

“‘双城三圈’空间格局的确立,将引导香港各项经济要素向北部地区汇集,形成媲美维港都会区的香港经济第二增长极。当前,应重点考虑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实现共赢。”全国政协委员、香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许明金说。

许明金建议,应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北部都会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进入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和养护领域。同时,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参与北部都会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姜建军:在深圳率先建设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深圳游艇保有量约占全国的27.5%,建议在深圳率先建设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在大鹏新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地先行先试国际游艇出入境管理模式改革,推动港澳籍游艇在出入境通关、监管查验、码头设置、牌照互认、航行区域规划等方面形成突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姜建军提交的“关于推进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的建议”引起关注。

早在2017年6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四部委就曾联合出台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但是实施以来,“进来难、水域少、手续繁、成本高、不便利”等问题仍然存在。此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提出要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也提出,要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

姜建军认为,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发展游艇制造和游艇俱乐部的城市之一,游艇保有量约占全国的27.5%;拥有大鹏半岛大亚湾和大鹏湾两个优质天然海湾,全市规划了16处海上休闲和客运码头,其中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是华南地区唯一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游艇码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09年以来,深圳游艇经营企业从不到20家发展到了160多家,增长了8倍多。行业年消费总量从不足1亿元发展到超过100亿元,增长了100倍。深圳已成为大陆地区主要的游艇交易、游艇消费中心之一。”姜建军说。

而与之相对的,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于2020年发布后,琼港澳游艇“自由行”取得了多项重大政策突破,催生了游艇旅游新热潮,有力促进了海南游艇业对外开放水平,在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提升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方面也成效明显。姜建军认为,这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提供了可复制借鉴经验。

姜建军建议,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和海关总署等部委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游艇旅游管理条例》和《粤港澳游艇产业专项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游艇产业要素流动和产业集聚,并在深圳率先建设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同时,加快研究粤港澳三地有关游艇规则衔接、政策衔接和体制机制衔接等问题,探索完善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制度,为粤港澳三地政府、企业和行业提供智力支持。

正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委员建议: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正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提案,建议聚力城镇化、数字化、低碳化,进一步依靠科技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响应能力,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而随着新型城镇化、数字化、低碳化的发展,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王文银认为,当前,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对的新问题提供科技解决手段,有巨大的实践价值和需求。在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加强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上,我国以健康码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手段,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把数字技术优势和体制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全球领先的信息化应急管理能力,使其成为体现我国制度优势和道路自信的典范。在气候变化和低碳革命背景下大力加强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为此,王文银建议,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顶层设计,提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在城镇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形势下的科技需求,制定应急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同时,强化应急管理战略科技力量。

王文银提出,应加强科技资源投入,推进应急创新体系优化组合,构建满足未来需求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如面向城镇化、数字化、绿色化进程中的应急科技需求设立一批科研项目,支持面向智慧安全绿色应急的实验室,使其成为跨学科融合的基础条件平台、应急管理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国家治理决策实验仿真平台、一流人才培养实训演练平台。

应急管理体系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王文银表示,应大力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应急管理人才。他建议,支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型的高水平应急管理学院建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数字时代应急管理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推进应急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创新,形成中国特色、国际引领的应急管理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委员建议:立法完善长期护理险普惠失能老人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8.7%,与10年前相比,上升了5.44%,这表明我国已面临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而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也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提案,建议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纳入“十四五”立法规划,尽快出台全国性实施管理办法,同时选择有代表性、条件许可、风险可控的农村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16年6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以来,截至2021年3月,全国已有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亿,2020年深圳也通过特区立法,建立起深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印顺建议,在探索总结各地试点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纳入“十四五”立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全国性实施管理办法。他认为,立法上应当重点完善筹资、护理范畴、待遇等政策体系,统一护理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健全护理机构及运行机制,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提供法律遵循。

在印顺看来,2016年我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地区主要是城市,受益人口主要是城市职工、市民。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乡村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农村社会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农民收入较低、养老金入不敷出,是长期护理险更为迫切的需求人群。”印顺建议,应在有代表性、条件许可、风险可控的农村地区开展广覆盖、厚基础、实标准的试点工作,确保脱贫成果巩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印顺还提出,应积极探索创新市场化、社会化机制介入长期护理保险领域,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个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应激发市场活力,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拉动社会资本投入,带动产业发展。同时政府应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税收等政策优惠、推动医疗机构向医养转型等方式,为产业资本进入长期护理保险领域营造良好环境。

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打造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推进教育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消息,我们特别兴奋。今晚7点钟,我们都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联播》聆听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副市长、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听取了委员们的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对医疗卫生和教育都提出了具体和细致的要求与部署。在医疗卫生方面,尤其是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公共卫生的响应机制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后,深圳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精准地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建立起牢固的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

吴以环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圳一直在这方面努力探索。“我们把健康问题融入到城市发展、城市治理的所有的政策里面,转变过去以治病为中心、以大医院为中心的观念,把预防放在前面,以健康为中心,不断地夯实基层、打牢健康深圳的网底,力争做出健康中国的‘深圳样板’。”她说,深圳一定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继续以先行示范的要求,在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医保改革、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等方面积极探索,为打造“病有良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目标积极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赵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