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口述史|涂欢:推动自主创新 加快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22-03-28

▲2019年11月14日,深圳湾实验室与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深圳提出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我感觉我们的春天来了。

成为深圳市科技局 一位“很猛的女孩”

生命充满了未知性与复杂性,恰恰如此,也有了迷人之处。我从小就对医学感兴趣,希望能利用自己所学治病救人,这在我看来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本科时,我阴差阳错选了化学专业,后来在攻读硕博时,我如愿转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了一步。

1996年,我从如今的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跟随丈夫来到深圳。刚来深圳时,我在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做胰岛素开发,但做了一段时间,发现实际情况和我原来的研究差别挺大。彼时深圳刚明确“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战略思想,虽然科技发展尚为薄弱,但可以看出正在往上走的趋势。同时,深圳提出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我感觉我们的春天来了。

于是我去市科技局毛遂自荐,刚好市科技局缺乏生物技术方面的人才,我便顺利进去了。初到市科技局,我主要负责生物、农业、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的科技规划。深感身上肩负着行业发展的重任,我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腔热情,主动联系企业,到处去调研。我一方面了解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发展动态,同时急切地想知道深圳生物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关企业有什么需求。企业走得多,大家都认识我了,还戏称我为“很猛的女孩”。

寻找痛点 探索产学研融合新模式

经过一番调研,我发现深圳生物医药行业较为薄弱,医药仿制品挤满市场,大部分医药企业的产品都以保健品为主,迫切需要科技研发,但是多数企业缺少研发的能力,没有太多资金和人力可以投入。同时,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论文和专利很少能在企业得以转化和变成生产力,传统的科研体制固化,难以释放出科研人员的力量,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成了“两张不融合的皮”。为此,我们大力推动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

新型科研机构发起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办官助形式,在研究模式上尊重研发规律,实现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无缝连接,促进了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提高了创新效率。另一方面,研发本身是市场相对失灵的部分,政府资金的支持可以使研发走得更远。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深圳第一所新型研究机构,它把事业单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四者的优势相结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方式,创造出产学研融合新模式,即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深加工”高科技成果,成为市场风向的“守望人”、企业的“孵化器”、科研机构的“供血者”。

此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鹏城实验室等相继成立,不断扩大新型科研机构队伍。这一类在投资主体、管理机制、功能定位、评价指标等诸方面与传统科研机构有明显区别的新型研究机构,在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方面探索了一条新路,在科技创新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杰出表现,引起了科技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

除此之外,我们还助力深圳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始于1984年,是为了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誉为科研“金字招牌”,过去一直是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利”。后来科技部放宽限制,首次向企业敞开大门,批准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当时得知这个消息,我们非常高兴,希望借此机会让深圳的企业设立重点实验室。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将目光锁在华为身上。惊喜的是,在随后与华为沟通中,我们发现对方原本就在布局建立实验室,只是还未成型。于是我们一拍即合,迅速向科技部申请。

2008年1月,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会议上,华为的“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顺利通过论证,华为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无线通信接入技术领域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