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口述史|涂欢:推动自主创新 加快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22-03-28

▲2020年6月,深圳湾实验室和卫光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现场,涂欢发言。

一款药品在抵达患者、治愈疾病之前,需经历重重关卡。但我对我们的团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会用100%的心血和努力研发出新的成果。

广纳人才 让深圳湾实验室运作起来

深圳湾实验室建起来后,我们首先需要招徕全球顶尖人才。

在深圳湾实验室这张白纸上,我们构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我们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偏向,更加注重人才的能力和贡献,坚持在实践中检验人才。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规划人才引进的系统布局,优化引才结构,强化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

我们先后引进40余名全职研究人员,极大地激发了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人们常说深圳是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们也希望给深圳贡献一批年轻且有潜力的科学家。在我们引进的研究人员中,许多都是“80后”“90后”,我常说他们是我们实验室的“宝贝”,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大放光彩,以创新活力和研究成果推动着实验室往前发展。

除了全职研究人员,我们还设立了深圳湾学者计划,支持外单位优秀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访问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成熟的研究人员固然好,但我们不满足于此。深圳湾实验室现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大学实现联合招生,同时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共建学生实践基地框架协议。我们希望能借用实验室与各大学的力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复合型人才。

发挥专业知识 研发新冠肺炎疫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作为生物医学研究机构,我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并马上投入行动。

在最初的阶段,我们紧密关注全球疫情发展每天的最新情况,收集大量研究材料。当时疫情来得突然,医院几乎都去应对疫情了,我们无法获取病毒来进行实验。于是我们用计算机对假病毒进行模拟,通过对全球信息与数据的对比,设计抗体与疫苗。

为此,在深圳湾实验室机构设置里,我们还紧急增加了传染病研究所,这在之前是没有规划的。传染病研究所是以基础研究为本,结合公共健康及临床研究,以孵化原创诊断方案、疫苗及药物为产出的创新型研究机构。研究所将聚焦并解决重大传染病的重要科学问题,除了新冠肺炎,我们还有一部分在做呼吸系统病毒研究,比如“流行性出血热”,它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对这些病毒的研究,我们将最新的基础研究成果快速应用转化,为我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技支撑。

最近实验室有团队在研究新冠肺炎疫苗,这是一个全新的疫苗,对变异的病毒有着较好效果。同时他们还在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植物提取物药物等,现在的进展受制于临床试验。一款药品在抵达患者、治愈疾病之前,需经历分子发现、工艺开发、生产放大、动物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上市申报等重重关卡。

各个环节算下来,研发一款新药的成功率很低,不足10%。尽管未来的道路充满险阻且漫长,但我对我们的团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会用100%的心血和努力研发出新的成果。

这座城市尊重每一个为它付出努力和为之奋斗的人,也正是每个人的一小步,推动着深圳前进的一大步。

关注光明科学城 推动深圳科技创新发展

最近,我当选为深圳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心系深圳湾实验室的同时,我也十分关注光明科学城的发展。几个月以来,我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围绕着光明科学城的建设规划,提出如何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制定光明科学城发展的促进条例。加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对于深圳在原始创新能力方面提升非常重要,对于推动深圳科技创新的发展也十分有意义。

深圳湾实验室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影响着其发展,特别是在人才招聘方面。如今科研团队普遍年轻化,对于青年科技人才来说,教育、住房问题,往往是留不留得住他们的关键。我希望有关部门能以有力的政策条件和稳定的法治环境,推动光明科学城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光明区等地的教育资源倾斜力度,以吸引更多人才。

我特别喜欢深圳这座城市,在这里,我感受到温暖和勇气。这座城市尊重每一个为它付出努力和为之奋斗的人,也正是每个人的一小步,推动着深圳前进的一大步。深圳湾实验室刚成立不久,宛如一个刚学会走步的小孩,我们正以创新思维和专业知识努力推动它成长和前进,希望它能早日建成具有国际和国内重大影响力的一流生命信息和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在产业政策、产业集聚、产业创新等方面已具备一定优势。深圳虽然在生物医药领域起步较晚,但创造了很多第一: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生物制药产品干扰素、中国第一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世界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第一张亚洲人基因图谱,中国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诊断仪等。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依然面临着产业规模小、协同发展能力弱、新药研发水平不高、尚未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等问题。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其艰难程度不亚于芯片领域的探索与突破。

生物医药的创新是要在对生命和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的基础研究上,找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包括诊断技术、药物和医疗装备等。当前,深圳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发展期,我们期待深圳在源头的基础研究、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科研机构建设上以更大的勇气,走出自己的路径,探索临床、研究和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深圳模式,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出 品: 深圳市政协 深圳晚报社

总策划: 林 洁

策 划: 乔恒利

监 制: 尹昌龙 王 蕾 叶晓滨

顾 问: 黄 玲

统 筹: 林 航 赵 青 陈 莉

执 行: 王 硕 成 功 郑舒琪

口述时间:2022年1月14日

口述地点:深圳市光明区深圳湾实验室

采写:深圳晚报记者 孙霞 唐文隽 实习生 章依萍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