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代表委员建言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制造业提质增效 “专精特新”做大做优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2-04-12

“要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加快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要用好数字红利,让数字经济为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赋能”“要支持建设国产设备材料器件验证平台,开展国产半导体装备、材料、器件的性能质量验证,保障供应链安全”……

2022年深圳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为深圳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五个突破”而振奋的同时,也纷纷围绕如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实现稳中求进而建言献策。

数字赋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深圳市人大代表黄勇峰表示,制造业业务离开实际上会造成人才技术层面的衰落,“所以我们要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要把我们的人才、技术留住,把我们的实体产业留住。”

围绕制造业发展,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要以数字赋能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政协特邀本市界别委员詹惠军建议,根据企业规模出台适配性支持举措,支持头部制造企业搭建数字赋能平台,加强面向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训课程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搭建数字赋能供需对接平台,举办制造企业数字赋能供需对接会,对标国际打造中小企业数字赋能支持中心。比如,对标德国帮扶中小企业数字赋能发展经验,打造与深圳传统优势制造业适配的中小企业数字能力支持中心。

深圳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韩金龙认为,可以聚焦企业应用端,通过“软件云化”帮助更多企业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数据共享给制造商创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资产优化、产品追踪、进度追踪、产品特征交换和来源验证。

建立“专精特新”梯队培育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9家。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大力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有助于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助力产业链“补链强链”,是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局面的重要举措。

张天瑜等12位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认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和资金等方面限制,发展现状中仍存在人才储备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生产成本上升等瓶颈,建议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专项债券融资;开展“专利护航”行动,为“专精特新”企业专利申请提供快速预审服务和优先办理通道,支持企业开展专利布局;同时推动校企合作和产研融合,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在重大项目联合申报、技术难题协同攻关、科技成果共同转化等方面深入合作。

民建深圳市委会在《关于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助推深圳产业升级的提案》中提出,要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坚持梯度培育、动态服务,形成市级、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梯队。同时,将“小巨人”企业纳入产业空间重点保障名录,综合运用联合用地、园区提容、带产业项目城市更新、集体物业长租、创新型产业用房租赁等方式,多渠道解决企业用地用房需求。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叠加疫情冲击,部分企业遭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影响企业稳增长。对此,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吴宪建议保障“链主”企业供应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对有强链补链能力的企业给予保障支持,完善产业链生态;支持社会组织发挥科技服务和整合资源优势,全方位协同创新资源,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所有制造业企业、特别所有高技术制造业的心声。”市人大代表、比亚迪中研院院长宫清表示,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把“卡脖子”的压力转化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芯片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市人大代表汪之涵建议,支持国有企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多功能、标准化、智能化的半导体产业园区,整合利用产、学、研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共建半导体领域核心及共性技术的新型研究机构,设立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平台等机构,支持本土企业招募海外人才团队、培养本土人才梯队。

(原标题《代表委员建言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制造业提质增效“专精特新”做大做优》

见习编辑:饶欢 审读:吴剑林 审核:张雪松 关越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林捷兴 吴璇玲 吴亚男 许舜钿)

编辑:童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