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口述史 | 黄云:以辅助者角色见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22-08-19

黄云

1963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现任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执行会长。曾任深圳市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工程师,参与筹备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

我一直认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辅助的角色。而真正让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创新创造的高度重视,以及给予的大力扶持,是深圳企业的创新精神和理念。我相信,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在这座城市自主创新奋斗拼搏精神的推动下,深圳高科技企业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一定会在“用技术的力量改变世界”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坚实、更强大。

短短十几年,深圳乃至中国的通信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持续保持创新的企业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始终屹立不倒。

南下深圳

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学生”。1993年,我本科毕业于华北工学院的化学工

1982年,懵懵懂懂的我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在电子束离子束技术装置专业学习。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参与一个真空镀膜的项目。那个时候,全国都在推广计算机,单位也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Z80单板计算机的教材,一有空余时间,我就看一看计算机的资料。

1990年,我的妻子被派往深圳工作,当时我对深圳只有一个“改革开放最前端”的模糊概念。但有一件事情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妻子的公司经常给员工发听装的饮料,一发发一箱,那时我在武汉的工资一个月才一百来元,而这一箱饮料就要几十元,那时我就觉得深圳这个地方发展得真好。

没过多久,我也从研究所辞职来到深圳,成了深圳和平通信工业总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在我来深圳之前,我有个大学同学刚从这家公司跳槽去了华为,那时的华为仅仅成立4年,业务范围仅为代理香港公司的程控交换机。当时公司的领导非常不解,认为怎么会有人投奔一家个体户。我们谁也没想到,后来华为会成长为一家优秀的民族企业。

通讯市场

从程控交换机起步

彼时,我在公司主要负责模拟呼叫机的开发。模拟呼叫机是一种在交换机出厂前测试其是否能够接通、以及最大话务量能达到多少百分比的仪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话交换网络在国内刚刚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经济和社会逐渐复苏,市民的通讯需求非常迫切。但由于国内缺乏交换机研制技术,使用的通讯设备均依赖于进口,当时市面上就有“七国八制”的说法,因为市场上有来自7个国家8种制式的机型或网络,那会儿深圳一个家庭安装一部有线电话,光安装费就要大概6000元。

那时候代理交换机的模式轻资产、低风险、商机无限,是市场上绝大多数商家选择的经营方式。但同时也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当时国内很多国营厂、科技公司都开始通过先代理销售程控交换机后研发的道路进入了通讯市场。因为工作的缘故,当时我基本跑遍了国内所有研制交换机的巨头企业,这其中也包括两家日后成长为世界级通讯巨头的企业——华为和中兴。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到华为的交换机研制场地做测试,一路上夜色沉沉,但华为的研发场所灯火通明,还有后勤人员半夜三更出来给工作人员发点心,让我们很是羡慕。

后来,深圳乃至中国的通讯市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曾经的交换机巨头企业都消失在市场中,只有持续保持创新的企业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始终屹立不倒。

那时全国各地参与高交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深圳经济特区在国内的强大影响力。

参与高交会筹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时,全市只有两名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一个兽医站的兽医和一个农机站的拖拉机维修员。我刚来深圳时,有一个学者提出的“深圳不适合做高新技术产业”的观点甚嚣尘上,因为那时候深圳仅从城市基础配置上来看,确实不具备发展科技的要素。在那个年代,现在科兴科学园所在的地方还是个养鸡场,大家对深圳科技未来的走向都非常迷茫,当时我们研究国外进口的电子产品和我们自己做的产品,那种差距就像是站在摩天大厦的楼底仰望楼顶。

不过那时,深圳市已经陆陆续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人员发展的文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圳自主研发的产品也逐渐开始追上国际水平,在做了几年通讯产品的开发工程师后,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所学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1998年的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深圳要开始搞技术交易市场,我觉得这或许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正巧当时深圳市科技局下属的技术交易中心正在招聘,于是我便应聘到了该中心。

我到中心后没过多久,深圳就准备筹办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当时的市科技局承担了筹备重任,便从各个处室抽调人员成立高交会的筹备机构,而我也因此进入了筹备组。

在幕后见证首届高交会的成功

当时深圳也是第一次办这样的展会,谁都不知道最后会办成什么样。我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到全国各地去为高交会开推广会,做招展工作,我负责的三个省份是湖南、湖北和安徽。

当时大家都没有做过这个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自制了一套名片,先找到湖北省驻深办事处。去之前我非常忐忑,因为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料,就跟对方说深圳要办一个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的大会,对方一听,直说“这是好事”,很快就帮我引荐到了当时的湖北省科委。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真是吹入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心中,我到湖北后,政府的工作人员对我非常热情,很快就组织力量在湖北省举办了推广会,当时还由副省长主持会议,规格极高。

有了在湖北的经验,很快湖南、安徽的推广会也顺利举办了,而且全国各地的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那时,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深圳经济特区在国内的影响力有多大。

在国内推广后,当时我们还组织了代表团出国推广。有一次在一个亚洲国家坐出租车时,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导航仪,有地图有坐标,而且街头还有商店在举办手机促销活动,而当时我们整个代表团只有一位同事的手机可以打国际电话,这一切都让我们很新奇也很羡慕。

出去考察推广了一圈后,大家对高交会的期待和热情愈发高涨了。回国后,每个人都把对深圳以及国家未来科技的期待注入到了高交会筹备工作中。那时候,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基本天天晚上都在科学馆开会、到深夜作出决策,第二天就要赶进度,但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工作。

首届高交会还提出了“落幕与不落幕的高交会相结合”的理念,为了实现高交会的“永不落幕”,当时还建立了网上常设交易系统。做完推广工作后,我就进入高交会交易部信息组,参与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特别是在高交会期间,将技术供需双方的项目进行收集和处理。

记得高交会开幕那天,人山人海,影响力之大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高交会结束后的庆功宴上,我们所有工作人员抱头痛哭,有喜悦,有释放,这一切都仿佛历历在目。

为科技型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架起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国际化,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自诞生伊始就承担的使命。

搭建起企业与政府的桥梁

首届高交会结束后,深圳成立了高交会常设机构——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我在中心继续参与了第二届高交会的信息处理工作。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尤其是高交会举办后,大量的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当时,深圳采用“政策引导推动”的方式不断地促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

当时信息的发布和获取不像现在这么便捷,政策一多,又没有固定的受理渠道,很多有需要的企业就纷纷找到政府部门的各个处室,但又不知道具体业务该找谁,导致政策办理一度非常混乱。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公开透明的业务,当时市科技局领导就决定对办文程序进行改革,在位于当时的科技大厦一楼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设立了一个办文窗口,专门受理包括三项经费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申请、留学生创办企业启动经费申请、科技成果申报等在内的各项业务。

当时协会正需要组织人去承办窗口业务,协会的秘书长就找到了我,于是我便从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出来,进入协会担任了常务副秘书长一职,专门负责办文窗口业务。当时我们还招聘了一批专职年轻人负责办文工作。

2001年2月,市科技局办文窗口全面启动,每天到窗口咨询相关政策的人络绎不绝,诉说着一个朝阳产业在一座年轻城市的兴起。当时,我们的一个宗旨就是“对企业的服务意识要强”,因此制定了一个规定:企业的申请文件如果因为不符合申请规定需要退文,在第一次退文时,要帮助企业把所有不合规的地方弄清楚,绝不能产生第二次退文。这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短短几个月后,全市就有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协会的会员企业。

2003年,深圳行业协会改革,随着深圳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协会也从早期主要承办政府科技部门分派的各种业务转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2004年,黄云(左)在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举办的论坛上发言。

全心全意为高新企业服务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那时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还不到100家,但成为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已是必然趋势。而且高新产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国家、省、市一直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着特殊的优惠扶持政策,所以成立一个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社会团体,帮助企业充分运用这些优惠扶持政策获得快速发展契机,同时解决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时常遇到的资金、人才、管理、市场开拓等通过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为科技型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架起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同时团结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共同营造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环境,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国际化,是协会自诞生伊始就承担的使命。

2005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举办第六期理事沙龙。

在政策制定初期,我们会安排专门人员跟踪政策的动向,保持政策的敏感度,当政策进入执行操作阶段时,我们会邀请相关政府人员为会员做政策讲解,为会员和政府间信息沟通搭建桥梁。

2009年9月,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发布后,我们特别邀请了科技部、财政部和深圳市科技局的官员为深圳企业进行讲解,这也是当时在国内做的首批正式的关于该项政策的介绍。在介绍会后,我们还采取类似“坐堂会诊”的方式,每月安排专业的政策咨询人员“出诊”,循环开办免费的小型辅导班,根据会员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需改进的问题,从申报资料撰写等细节方面入手,帮助会员企业顺利申报。

后来,随着政策咨询业务的深入开展,针对市场上培训价格高昂的现状,我们又开辟了另一项会员企业服务业务——公益培训,同时积极组建自己的讲师资源库。

此外,协会还有另外两项基本职能。一是联谊交流职能,根据会员的需求,组织会员间的联谊交流活动,组织会员与国内国际各种相关行业组织与机构开展交流活动,举办及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各种会议、展览等。二是决策服务职能,开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负责收集、分析、发布相关行业信息,参与行业规划、行业调研,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019年11月,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协会成立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为会员企业提供权威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提升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应对国际国内竞争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

真正让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创新创造的高度重视,以及给予的大力扶持。

以辅助者的角色

见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们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多,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到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中,这也从一个侧面有力展现了深圳高新企业在不断壮大。但我始终认为,协会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辅助的角色。而真正让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创新创造的高度重视,以及给予的大力扶持,还有深圳企业的创新精神和理念。

我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在深圳这片沃土滋养下,在这座城市自主创新奋斗拼搏精神的推动下,深圳高科技企业的未来一定更加光明,一定会在“用技术的力量改变世界”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坚实、更强大。

— 深小晚特选 —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编辑 | 林冬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