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聊会 | “双减”背景下如何关爱教师队伍
来源:深圳大件事发布时间:2022-09-14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其中不乏诸多挑战与困惑。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现实变化带来的压力之下,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如何保障、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如何完善等等问题不容忽视,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寻求解决办法。
近日深圳市政协召开深聊会,聚焦“‘双减’背景下如何关爱教师队伍”。
深聊会是深圳市政协开创的协商议政新平台,旨在通过形式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开展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彰显人民政协制度优势。
本期深聊会邀请市、区政协委员,校长、老师、有关专家和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就教师当前正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解决之道展开探讨,以期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建议,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推动提升深圳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
“双减”背景下 教师群体面临新的挑战与压力
“双减"落地后,教师们的工作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
早读、早课、报表、看午托午休、课后延时服务、再送学生们安全离校......
深聊会上,来自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香蜜湖)的95后语文老师尹少启细数作为班主任一天的工作任务,从早上8点不到上班,忙到6点往后已成日常。
尹少启坦陈,近两个学期以来,工作强度陡然提升,作为新教师的他面临不小挑战。
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香蜜湖)语文老师尹少启
来自龙岗区平湖第二实验学校的95后数学老师张华清分享时则提到,随着“双减”的落地,家长把更多目光投向校内,对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形中也给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担心家长质疑我们的能力,也在思考如何把学生带的更好。”张华清表示。
龙岗区平湖第二实验学校数学老师张华清
青年教师的分享
引起了现场校长们的共鸣
罗湖区政协常委、深圳市布心中学副校长晏清表示,老师们在学校的职业生活时间明显拉长了,早7点到晚7点可能是很多老师的常态。另一方面,现阶段提出的减负提质要求,就是要在课堂上体现高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也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进深圳名师团团长、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肖红春总结了不同年龄阶段老师们面临的不同问题——
年轻老师在校工作时间长,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去考虑个人职业成长和婚恋问题。
中年老师基本上是学校的顶梁柱,工作负担重,但是这些老师同样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家庭的担子更不小。
还有年龄偏大的老师,在适应“双减”变化的过程中,在能力上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充和支持,也容易导致焦虑和紧张。
如何为教师减负?他们这样建议
教师的压力负担过重
无疑会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上述这些现实问题
如何为教师减负?
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建议
▼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翰林学校副校长秦建新表示,现阶段午餐午托、延时服务等工作对老师的时间占用较多,可以考虑采用委托第三方的形式,把更多老师的时间解放出来,用于提升教学质量。
实际上,今年7月发布的《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减轻教师课后服务负担——
具体措施中提出,要建立课后服务专业人员准入标准,由学校聘请专业人员作为课后服务教师。
每年还要遴选一批重视树立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护教师工作热情、不以过度增加教师负担为代价开展课后服务的典型示范学校。
“希望部门牵头研发系统,把好的课后服务课程上载供学校和老师选择。”
宝安区政协委员、宝安区坪洲小学教学处主任张明春注意到,现阶段自主开发的课程容易重复,通过课程资源共享的方式则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
另一方面
教师心理层面的负担要如何减轻?
晏清表示,压力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教师们正视压力、应对压力,要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健康管理、压力管理来进行减负。
此外,与会的嘉宾们纷纷提到,教师也需要一定的心理辅导来排解压力。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建议可以组建跨学校、跨区的教师心理辅导中心,引入专业的队伍为教师提供服务。
帮助教师实现职业发展
抓手和落点是课程
抛开种种光环
老师也是一份普通平凡的工作
如何更好地关爱这一群体
最终或许还是要回归到职业发展上
▼
肖红春认为,从这个角度理解,关爱教师就是要帮助他们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收获高度的职业认同、专业尊严和事业成就。
“让老师在专业发展上面看得到自己成长的希望和可能。”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福田区绿洲小学副校长涂欣表示,她作为教研员,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给予教师们信心,让他们看到职业成长的可能性并对成长充满期待。
“简单地说,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延续他们的职业生命,养护他们研究的热情。”涂欣说。
然而
从现有的教师职业发展领域来看
肖红春认为还存在三个突出的难题
后两个因素的制约更加突出
一是教师发展动力不足
二是资源供给不优
三是研训实效不佳
如何破解难题?
“以龙岗的教师梯队发展为例,我们提出关注业态、立足常态和优化生态的三个逻辑。”肖红春说,在这个底层逻辑之下建立起的教师发展机制和模式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与需求匹配的资源,也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最终实现“我的成长我做主”。
涂欣则建议,如果想避免日常枯燥、重复的工作,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潜心研究,抓手和落点就是课程。“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才有底气有所为、有所不为。”涂欣认为,引导老师打造课程应该是校长和教研研究部门为老师服务切入的一个具体点。
“让老师干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好课,管好班级就够了,其他的交给后勤部门、教辅人员甚至第三方机构来做。”龙岗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中学校长刘益清说,一些教学教学之外的事情占用了老师较多时间,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尤其是要给骨干老师减轻这方面的负担,才能够让他们专心教学、专心发展。
社会与学校的边界需要厘清
呼吁社会形成合力
教师肩负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
如何让广大教师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会上,嘉宾们从3个角度
呼吁全社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
1从自身的角度
张华清表示,首先教师群体要着力提高专业水平。“我们在教学岗位上很平凡,但我们每一次教育行动的小小落实都体现大大的担当。”张华清说,教师要展现出良好的风貌,让外界对我们放心。
2从家校共建的角度
从家校共建的角度,教师们还需要广大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我们的理念是让教育去改善家庭、让家庭助力教育。”肖红春说,近年来成立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尝试对家长开展系列培训和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更加了解教育、理解教育,从而也更加支持教育。
3从社会角度
而从整个社会的全局层面来看,秦建新总结一句话“应该是社会办教育,而不是教育办社会。”
如何理解?秦建新认为,一旦成为教育办社会,与教育教学不相干的事务都能装到学校中去,这无形中就形成了对老师的负担,社会与学校的边界需要厘清。而只有在社会办教育的状态下,全社会形成共识与合力,才能够帮助学校茁壮成长,真正为教师减去额外的负担。
“我们不能把学校变成无限责任公司,老师也不是无限责任公司的老总。”深圳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副主委卓伟华说,给老师减负,就是要减掉跟教育教学无关的业务,而不是减他们的学习和培训时间,相反还要增加,而且应该做得更好。
他表示,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通过深聊会的活动,也呼吁全社会关心关爱教师的成长,真正让教师成为最受人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深圳市教育局机关党委(人事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胡新天对与会嘉宾的分享表示了感谢。他说,其中不少建议中肯有可操作性,将认真研究、细化落实,为深圳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
还想了解更多亮点的话
本期“深聊金句”汇总来了
▼
刘益清
龙岗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中学校长
教育的需求和供给是一对矛盾体。社会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是无限的,而老师的时间、精力以及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只是一个方面,而社会对老师的关爱以及家长对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包容,才更有利于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张明春
宝安区政协委员、宝安区坪洲小学教学处主任
减轻教师的负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提高优质师资资源的供给,合理减轻老师的负担,加强对老师的心理疏导和压力减轻的工作。还要运用科学的经济和管理措施,形成有效的奖励机制。
晏清
罗湖区政协常委、深圳市布心中学副校长
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大有可为。教师要悦人先悦己、顺势而为,幸福他人、成就自己。
秦建新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翰林学校副校长
永远是社会办教育,而不是教育办社会。要让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更高的能力、更大的荣耀,去干好这份专业的事情。
卓伟华
深圳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副主委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没有优秀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让教师充满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编辑:陈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