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市政协委员热议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工业上楼”开拓新场景

来源:南方+发布时间:2023-02-23

让算力真正成为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上楼”将为深圳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产业空间和应用场景;在前海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深港携手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图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东省、深圳市新春开工伊始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建议和提案,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01

推动建成

全市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

当前,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正成为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催生网联汽车、元宇宙、数字贸易等更多数字新产业、新业态。在深圳两会期间,数字经济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贡献了超30%的地区生产总值、40%的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和5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和7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这是深圳市人大代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提到的一组数据。

图片

在推进数实融合方面,郭万达建议瞄准传感器、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卡脖子”领域,组织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发展“软件定义”新业态,大力支持鸿蒙、欧拉等打造成国际领先的操作系统,鼓励软硬件企业积极适配对接开源操作系统。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圳市人大代表杨瑞建议,推动全面建成全市一体化的算力基础设施,改造高耗低效数据中心。优化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卫星互联网设施、未来网络设施、区块链设施等,推动物联感知、物联互通的技术发展。

图片

“建议加快深圳本地智算中心建设和鹏城实验室牵头的中国算力网覆盖,攻坚云网协同、算力度量、算力网络等关键技术,提升算力输出能力,形成巨大算力网络。”深圳市政协委员肖京、黄鼎隆、陈宁同样认为,国内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亟须一个坚实的数字底座。他建议对算力资源进行有效协同、统一规划,让算力真正成为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和“东数西算”重大战略。

深圳市政协委员陈钦鹏建议,政府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方面,要加强对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商贸领域的政策扶持,同时引导鼓励本土产业互联网平台与服装、珠宝、家具家装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产业有更深度的融合发展,推进传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扩面、提质、增效。建议政府和证监会、深交所积极探索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在创业板上市政策落地。

图片

02

“工业上楼”

提供更广阔新应用场景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更是推动城市聚集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谈及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根本”理念,从事制造业二十余载的深圳市人大代表、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焱直言备受鼓舞。陈焱认为,深圳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希望深圳在未来引进更多人才,催生更多元的产业、孵化更多创新成果。 

图片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骆文智在参会时表示,应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两方向发力,用好创新和资本两种动力,着力重点打造“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链发展,整合价值链提升,确保供应链稳定和创新链延伸,形成共建共享、集约高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2022年,深圳推出“工业上楼”优质厂房空间建设计划,为“20+8”产业集群筑巢提供更有力的空间保障。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陈立认为,“工业上楼”将为深圳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城市产城融合的深入进行提供更加广阔的产业空间和应用场景,由于工业有千行千面的特点,建议尽快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工业上楼”标准与行政许可标准互通互认。

图片

深圳市政协常委、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准备了《关于鼓励民营产业园区为“工业上楼”和产业链引资多作贡献的提案》,建议深圳充分发挥民营科技园的作用,一是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行业龙头产业链链主在自己园区里面增加“工业上楼”面积,二是要加快和简化民营产业园区增加“工业上楼”面积的审批流程。

图片

“深圳要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不断增强深圳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深圳市政协委员、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建议设立产业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加强深圳科技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与深圳基础研究机构和大科学装置的深度合作,围绕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进行专项工业技改和深入研发,增强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图片

03

以数字经济赋能

加强深港合作

2月12日上午,深圳市政协委员、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孙蕴从香港到深圳五洲宾馆报到,等车、坐车只花了40分钟,两城便利的交通让交流更顺畅了。

“深港现代服务业应积极发挥优势,在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消弭不同法域间的阻滞因素上不断探索尝试,尽快形成统一、完善的治理体系,以更好地为高端制造业创新扫平障碍。”孙蕴建议发挥前海优势,创建深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中心,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图片

围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的硬件保障,深圳市人大代表杨海贤提出了“做好合作区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的建议——建设立足深圳、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建设合作区下一代网络架构和数据中心等信息保障基础设施,为国内和全球大型企业提供海量信息的存储和计算服务。

同时,以物联网方式同步实现前海区内建筑物、有关生产运输设施等与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的整体化连接,进一步实现与国家的能源网、通信网,以及全球金融、物流、媒体、商业等信息网联动。

图片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深圳国际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深圳市人大代表黄迈认为,深港合作的重点支撑是加强人才交流合作,保障人才流动。

“创新合作是深港合作的着力点。”黄迈建议在深圳设立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协调机构,大力鼓励港澳大学、研发团队等建立产业研究院、孵化器,并设立专项激励基金。探索允许香港认可的专业资格人士在深圳直接执业就业,打造香港青年创业就业试验区等。

图片

深圳市政协委员、大湾区金融科技促进总会创会会长庄紫祥同样认为,进一步推动深港青年的交流融合,将为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带来全方位、全链条、多维度的“化学反应”。

他建议以数字经济赋能,助力深港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如加强深港数字经济平台、机制、信息对接,为港人在大湾区生活提供最新、最精准、最有价值的政务、商务、生活、税务等服务。

编辑:石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