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政协新闻 > 

市政协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暨高等教育发展重点提案培育调研

来源:南方+、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23-09-08

9月6日,深圳市政协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展第39个教师节活动暨高等教育发展重点提案培育调研,以调查研究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参加活动,并为教师送上鲜花和节日问候。

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深圳市现有高校15所,截至2023年6月,全市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6.2万人,专本研比例为37:40:23;专任教师数9206人,其中博士占比72%,在全国排名前列。近年来,深圳将高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服务支撑大湾区建设能力全面提升。

高校:中大学科布局与深圳产业紧密结合

座谈会上,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介绍,2015年11月3日,中山大学与深圳市签署协议,正式开启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2018年6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动建设,2020年8月深圳校区正式启用,目前在校生培养的总数达到1.3万人。

在学科建设方面,目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已拥有17个整建制学院和两所附属医院,学科规划方向主要是新工科、新医科,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科技,聚焦深圳创新发展战略和未来产业规划。

中山大学目前11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名单中,8个学科在深圳校区办学。新建学科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全链条、全覆盖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各个院系已为深圳市企业开展科技服务333项,服务深圳市企业213家,立项总经费4.42亿元,成果转化81件落地深圳,占学校成果转化的22.3%。近年累计获得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29个,合同金额3亿元,其中含10个重点重大项目。

城市为高校提供“土壤”,高校为城市带来动力,两者的双向奔赴让年轻人释放活力,充满激情。据了解,除了中山大学·深圳的新工科、新医科,深圳其他高校今年几大“上新”专业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深圳“20+8”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如深圳大学新增智能建造和智慧交通2个招生专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新开设智能感知工程和金融科技专业。

企业:希望深企从本地高校拿到“屠龙刀”

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深圳市政协常委、码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黄鼎隆举了一个例子,荷兰的埃因霍温是光刻机巨头ASML所在的城市,而埃因霍温的大学也是ASML重要的创新力量来源。他希望,深圳的企业也能从深圳高等院校中拿到“屠龙刀”。

“作为深圳的科创企业,走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看到美丽的校园,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优秀的人才,感到很振奋,希望能通过校企合作,借助深圳本地的高校科研力量,让深圳企业获得更强大的创新力,共同让深圳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策源地”,黄鼎隆说。

企业能从高校拿到“屠龙刀”,而学生毕业就业有前景,这就是最美好的“双向奔赴”。

近几年,深圳高校录取分数逐年递增,报考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虽然高校每年都在新增招生专业和人数,却依然招架不住家长和学生的热情。为何?有学生开玩笑:“选择在深圳读大学,入学即就业。”这句玩笑话,深圳当真了。

据统计,今年,各高校各培养层次人数均有所增加,就业创业的毕业生获得了不少新领域的突破:深圳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有小幅增长,超五成毕业研究生签约华为、比亚迪、腾讯、平安等企业;南科大整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八成,名企录用人数屡破纪录,五成毕业生进入500强企业;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深职大首批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对应的专科专业今年平均就业率为98.6%。  

市教育局:校企合作建成33家特色产业学院

据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志锋介绍,深圳是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鼓励和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设立产业学院和创新基地,校企合作建成33家特色产业学院、17家产业化基地、17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此外,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设模式,建成校外公共实训基地219个。校企协同育人“九个共同”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

编辑:赵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