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政协要闻 > 

深港两地委员共话合作 携手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4-03-12

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是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程度最高,也是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大湾区建设中,无论是科研合作还是产业协同,深港合作都至关重要。围绕深港合作、优势互补,携手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大湾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来自香港和深圳的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1

构建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吴以环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已经开展诸多探索和实践。在多重国家战略的加持下,粤港澳三地携手合作,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网络,必将成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发动机”。她建议构建粤港澳三地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平台,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用资联盟”。

在高校合作方面,吴以环认为,应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享学科资源和研究设施;激励高校间的跨学科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联合培养新型人才;整合高校资源,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项目的合作桥梁。

2

促进深港“四链”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商总会会长陈文洲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勾画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蓝图,布局创新科技等四大功能区域,并制订了“产业导向基建先行”的发展路径,未来将成为香港发展的新引擎。“实现北部都会区更好发展,需要加强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联动。”他表示要促进深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他建议在中央指导下,统筹协调国家部委和广东、香港各界,一同完善北部都会区发展路线图及时间表。香港发挥高校基础研究等优势,加快建设北部都会区大学城,更便捷与深圳等内地城市合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

为了方便科技和产业创新要素流通,他建议进一步完善深港通关模式,两地政府研究加强高新园区跨境直达交通服务。

3

推动创新要素便捷跨境流动

去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迎来新篇章。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鹏信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竹青认为,应进一步强化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科研人员、物资、信息等要素便捷跨境流动。

他建议,一方面可按照《河套规划》中提出的“一线高度便利出入境”通关模式要求,研究扩大“一号通道”人员通行范围,允许经备案的科研人员及车辆通行并实施“无感通关”便捷监管模式;另一方面,应遵照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监管模式”的有关要求,指导编制深圳园区海关监管办法,构建更加有利于科研货物及人员跨境便捷流动、适应科研活动规律的特殊监管体系。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