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心潮澎湃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15-01-23


“深圳口述史”是怎样“炼成”的


2014年,市政协“深圳口述史”征编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那么“深圳口述史”是怎样“炼成”的?


深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蓝镇强表示,深圳改革开放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缩影,既是深圳也是中国的宝贵财富。而市政协之所以要做这项工作,一个是职责所在,一个是责任使然。


蓝镇强说,早年来深圳的建设者们如今都已年迈,去年的口述人物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2岁了,因此,这项工作又带有抢救挖掘性质。


“在我们的内心,有对这个城市的无限热爱,对这个城市的创业者们有无限的尊敬。如果不把这件事做下来,我们内心有愧,甚至有历史负罪感。”蓝镇强说。


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市政协创新了政协文史工作,全力打造“深圳口述史”这一存史资政品牌。


“‘深圳口述史’的推出,显示政协文史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蓝镇强表示,在内容上,过去的文史工作大都是记录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现在开始转向写人,让口述者讲述自己和身边发生的故事;在对象上,过去的历史资料讲的都是领导人或者名人,在“深圳口述史”中,出现更多的是活跃在深圳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在形式上,过去的文史资料保存多是依靠少数人来写,最后印成书,印量也有限,仅限于少数人阅读,小范围传播,这次则发动大家讲自己的故事,广泛传播;在载体上,这次在报纸、网络、书籍、影视等方面推出立体传播。“有了这些变化,政协文史工作走出大院,走向社会、走向民间,走到老百姓中间,现在又通过政协委员议事厅的形式,走进书城,和广大市民见面。”蓝镇强说。


蓝镇强还透露,为了做好“深圳口述史”的采访,市政协主席王穗明定下了采访方向,要求讲好“为什么来深圳”、“来了深圳经历了哪些精彩的故事”、“现在回首往事对这个城市有何感言”等能引起共鸣的故事。


为了选好有限的100期的口述者,王穗明等市政协领导还拜访了很多老领导,动员老领导参加口述,使《深圳口述史》工作获得圆满成功。


拍摄《梦开始的地方》就是精神的传承


“深圳口述史”征编工作,采取了不同的载体加以呈现:既有新闻连载,又出版了图书,还由深圳市越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摄制了5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梦开始的地方》。在“委员议事厅现场”,越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兆旭表示,拍片子的过程,也是梦想实现的过程,更是精神传承的过程。


“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老一辈深圳拓荒者、创业者的精神。而我们的拍摄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是1983年生,年龄最小的是1989年生,都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80后。这些年轻人参与摄制的过程,就是对老一辈深圳人特有精神的了解、学习和最好的传承。”南兆旭说。


据介绍,5集纪录片分别为《我的1980》、《迁徙之路》、《深南大道》、《我们的爱情》和《我在大历史中》,每集25分钟,自18日起至22日,每晚10点25分在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并于1月29日开始,连续5天在深圳DV频道播出。


“这5集片子非常好看,各集都有特色。但我特别推荐的是《深南大道》和《我们的爱情》。尤其是《我们的爱情》,其他的片子我们都经过了多次修改,而这集片子放完之后一点没有改就通过了。”南兆旭向市民观众极力推荐这部纪录片。


奋斗了梦想一定会开花

在“委员议事厅”活动中,8名市政协委员分别讲述了“深圳口述史”中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引起现场观众强烈共鸣。


当主持人邀请现场观众讲述自己来深圳圆梦故事的时候,不少观众现场当起了口述者。1999年来深圳的黄世平从一名“摩的”司机到一名电焊工,通过培训机电维修师傅,再到成为打工文学作者、公司宣传部门员工,这样的故事在深圳并不鲜见。“深圳有祝日升这样的打工明星,也有千万像我这样的普通打工者。但是我想说,在深圳,只要你有梦想,奋斗了,你的梦想一定会开花。”黄世平说。


64岁的陆伟瑛来深圳10年了,“我是54岁来闯的深圳,很多人以为我是来跟孩子的,其实不是。”陆伟瑛讲述,“我来到深圳10年,写了10本书。我爱上了深圳,我把深圳当做我的第二个故乡。”讲到激动处,陆伟瑛现场为大家高歌一曲《春天的故事》。“在深圳,我找到了第二个春天。”陆伟瑛激动地说。

编辑:刘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