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06月 02日 14:12    深圳新闻网
 

“如何让深港两地青年‘后生仔’优势互补,解决他们在就业、创业中的困难,协助他们实现理想?”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他们建议设立“一站式深港青年交流服务对接平台”,并试点建立“深港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创立“深港澳青年创业协会大联盟”,在前海青年梦工厂设立大联盟的创业基地;以前海为试点,加快专业资质互认,让拥有资本实力和运作能力的香港青年企业家能够在深圳“再创业”。

分主题设立“深港青年创业示范园区”

“当下的深圳青年主要是两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受特区创新精神感召而来的全国各地青年,第二个群体是伴随特区发展‘土生土长’的深二代、深三代,这两个群体都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充满活力与激情;香港青年得益于香港所拥有的亚洲知名高等学府的教育,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但是,香港青年在香港本地创业受到高房价、高创业成本以及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金融与服务业领域的限制。”马鸿铭委员认为,目前的深港青年创业团队普遍存在经验不足,以及“彼此既靠近也陌生”的情况。

马鸿铭等委员建议设立“一站式深港青年交流服务对接平台”,首先要做好 “创业导游”,给予双方一个直接、便利、自由的对接窗口;进而发挥“创业导师”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深港两地青年在创业合作、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深入交流。还建议选择若干片区建立“深港青年创业示范园区”。为避免出现产业园区同质化,加强产业集聚效应,建议以“科技创新”(如智能穿戴、机器人、大数据与商业运用、生命健康等)与“文化创意设计”(如工业设计、影视动漫、服装设计、游戏玩具等),按主题建立“深港青年创业示范园区”。

让香港青年企业家在深圳“再创业”

如何在前海打造深港青年创业“梦工厂”?陈立德委员建议创立“深港澳青年创业协会大联盟”,吸引三地有创业意向、创业能力的优秀青年加入,并邀请三地成功企业家作为导师,指导青年创业,为青年创业提供优惠与扶持。陈立德建议:“在深圳前海青年梦工厂设立深港澳青年创业协会大联盟创业基地。”

戴爱国委员认为,应提供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包括创业青年可以享受深圳市留学生创业政策支持,创业青年的企业和个人分别可以享受企业税收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创业企业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前海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政策支持等。

“深圳可为香港青年企业家提供政策支持,以前海为试点,逐步放宽部分领域的投资准入,加快专业资质互认,让拥有资本实力和运作能力的香港青年企业家能够在深圳‘再创业’。”施荣忻委员认为,此举既能带动深圳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本地就业,又能吸纳一部分香港青年来深工作,促进两地青年融合。

文汉根委员建议加强深港两地商贸部门合作,定期组织两地不同领域的青年企业家互相考察,互相提供一些企业的实习机会,以及技术的交换促进。建议市政府牵头在香港建立培训服务咨询中心,为香港青年企业家到深圳创业提供税务、就业、牌照、法律法规、审批流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分工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

构建两地高校生的互相实习机制

在深港两地青年就业方面,施荣忻委员建议,应定期举办热点行业的分享沙龙,让有意来深发展的香港青年或希望去港工作的深圳青年创造交流沟通的渠道。针对人才流动的需求,两地应配合置业、财税、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尤其对行业专才,为他们在两地的流动做好铺垫。

“应该构建两地高校生的互相实习机制,为两地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文汉根委员认为,香港高校的人才培养在贸易、法律、金融、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深圳则在生物、科技、化学、电子信息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大优势。建议为两地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机会。

施荣忻委员认为,在香港近年来以青年人为主体并服务于青年人的社会团体发展迅速,面向青年人举办了很多大型的论坛交流活动。“相比而言,深圳在这方面的经验较少,建议未来深圳市青联与香港青年社团加强合作,由香港青年社团为深圳的青年朋友预留活动名额,深圳市青联组织深圳青年比如大专院校学生赴港参加活动,共享青年工作资源。”

 
(来源: 深圳商报) 编辑: 蔡励敏
· 深圳应增设进境免税店
· 深圳应设自然科学基金
· 建立创客共享平台打造国际原创中心
· 深圳应率先启动脑技术研究计划
· P2P监管政策应以行业自律为主
· 加快原特区外建设降低创客创业门槛
· 质疑“无犯罪记录证明”各种“必须”
· 民办学校亟待走出“三无”困境
· 深港通要有自己的特色
· 以全球化视野发展大湾区文化
版权所有:政协深圳市委员会办公厅
请提意见或建议:webmaster@zx.sz.gov.cn